【書摘:捷克經典】(2)鐵金國王與寶山庫特納霍拉

連戰皆捷的波希米亞鐵金國王──歐塔卡二世

作者:高嵩明
慕夏的《斯拉夫史詩》有一幅描述歐塔卡二世主持姪女和匈牙利王子的婚禮之作。(《捷克經典》/柿子文化)
font print 人氣: 556
【字號】    
   標籤: tags: , , ,

(接前文 美麗夢幻的建國傳說──高EQ捷克女王李布謝

十三世紀是波希米亞快速向外擴張的年代,在著名的「鐵金國王」歐塔卡二世(約1230~1278)任內,透過婚姻和爭戰的方式將版圖擴展到上、下奧地利、斯蒂利亞等地區,將現在波蘭西南部往南一直到意大利北部的土地全部納入波西米亞的勢力範圍之內。「鐵金國王」這個封號的由來是因為他擁有當時中歐地區最強大的鐵騎兵團,幾乎每次戰役都傳出捷報;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的領土廣闊、財源富足,而且對於部屬的賞賜頗為豐厚,所以博得這個名聲。連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詩人但丁(1265~1321)都在他那部傳世大作《神曲》中尊稱他是「當代的偉人之一」。

連戰皆捷的鐵金國王──歐塔卡二世

歐塔卡二世在1255年曾經率領波希米亞和奧地利的軍隊,會同歐洛慕茨主教的摩拉維亞與德意志的薩克森等聯軍一共六萬人馬,前往波羅的海東南岸的普魯士地區,以軍事力量強迫當地的原住民接受基督信仰,普魯士地區的原住民因此遭受到屠戮甚慘。後來德意志條頓騎士團為了紀念歐塔卡二世的軍功,特別在普魯士原住民的根據地附近營建了一座名叫「科尼斯堡」的城池,這個地方後來發展成東普魯士的首府,歷任普魯士國王加冕典禮也都在此舉行。科尼斯堡對人類文化史的重要貢獻莫過於它曾經孕育出十八世紀德國的哲學大師─康德(1724~1804)。康德著作等身,他的哲學體系結合了英國的經驗主義和歐洲大陸的理性主義,對於德國唯心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影響非常深遠,他終其一生未曾離開過科尼斯堡。此地在二次大戰以後成了俄羅斯的領土,俄國人將此地改名為卡里寧格勒,現在是俄羅斯位於波羅的海的一個戰略要港。

鐵金國王歐塔卡二世擴張版圖的勁敵之一是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1206~1270)。這兩位競爭者為了爭奪奧地利和斯蒂利亞,於1260年在摩拉瓦河畔的克雷森布努戰役中互相對壘,雙方都遵守騎士精神,先讓匈牙利的部隊渡河,待兩軍在河邊佈陣妥當之後,歐塔卡二世的捷克貴族部隊才正式迎戰匈牙利的輕騎兵。據說正當兩軍陷入混戰的時候,天空中忽然出現了捷克守護者聖瓦茨拉夫的影像,於是捷方士氣大振,才得以擊敗勢均力敵的匈牙利軍團。但是在戰事結束之後,歐塔卡二世卻迎娶了匈牙利國王的孫女,希望藉此聯姻來修補雙方緊繃的關係。

慕夏在晚年耗費了16年的光陰,於1928年完成的二十幅巨作─《斯拉夫史詩》當中,也為這位「鐵金國王」的功績畫下見證。這幅作品描繪1261年時,歐塔卡二世在布拉第斯拉瓦為自己的姪女和匈牙利王子主持婚禮的場景。在巨大奢華的帳棚裏,慕夏將歐塔卡二世安置在畫面中最光亮的地方,藉以顯現他的權威;歐塔卡二世牽起了男女雙方的手,在眾多受邀前來觀禮的王公貴族面前主持完婚,藉此強調波希米亞王的實力不容小覷。慕夏將臣服於歐塔卡二世的諸侯徽章一一陳列在帳幕的拱圈之處,並且將來自各方的珍寶賀禮堆放在畫面左側,以此彰顯歐塔卡二世的權勢與財力。

File:Alfons Mucha LOC 3c05828u.jpg
慕夏,是一位捷克籍的畫家與裝飾品藝術家,以其海報獨特唯美的線條聞名,形成獨樹一格的風格。(公有領域)
慕夏的《斯拉夫史詩》有一幅描述歐塔卡二世主持姪女和匈牙利王子的婚禮之作。(《捷克經典》/柿子文化)
慕夏的《斯拉夫史詩》有一幅描述歐塔卡二世主持姪女和匈牙利王子的婚禮之作。(《捷克經典》/柿子文化提供提供)
File:Madonna of the Lilies (1905) - Alfons Mucha.jpg
《百合聖母》,慕夏1905作品。原本畫作對折只有顯示出聖母,後於日本展出時被攤開發現了畫面左方還有一位女孩。且這為女孩與慕夏完成此畫七年後出生的女兒賈洛絲拉娃(Jarosl ava)長相幾乎一模一樣。(公有領域)

連年爭戰所累積的政經實力讓歐塔卡二世儼然成為神聖羅馬帝國境內最具有問鼎帝王寶座的諸侯,然而波希米亞的強盛卻也讓其他諸侯們開始憂慮,若是歐塔卡二世選上了神聖羅馬帝國帝王,勢必會對他們的既得權益造成相當大的影響,於是諸侯們在1273年的帝國會議上推選他們認為最平庸的哈布斯堡家族魯道夫(1218~1291)擔任帝王,然而他們萬萬想不到此舉卻締造了日後影響歐洲政局深遠的哈布斯堡王朝。

歐塔卡二世惱羞成怒拒絕承認魯道夫一世,他要求教宗另行為他加冕稱帝未遂,於是和魯道夫一世展開了一連串的戰爭,試圖以軍事上的勝利來強登帝位。但是這一次捷克的守護者聖瓦茨拉夫似乎沒有眷顧歐塔卡二世,1278年8月26日在杜倫庫魯特戰役當中,衝鋒陷陣的鐵金國王在兩軍混戰時被迎頭一劈,當場殞命。哈布斯堡家族隨後併吞了他的大部份江山,並且統治這一片廣大的領土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歐塔卡二世後來被安葬在聖維特大教堂內的薩克森禮拜堂,1976年12月,科學家們曾經打開他的棺槨進行研究,他們發現雖然鐵金國王被劈開的頭骨還是被銀質貼金箔的王冠包覆著,但是卻已經漸漸灰化成塵土了,這項研究大概印證了「權勢只是過眼雲煙」的鐵律吧!@#(未完,待續)

──節錄自《捷克經典》連戰皆捷的鐵金國王──歐塔卡二世/柿子文化

點閱捷克經典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作為一個篤定的唯物主義者走進她的家門,並不相信死後還有生命。現在,我要說,我相信了。展現給我的真相,讓我不再有任何懷疑。」——理查德.霍奇森博士(Richard Hodgson,1855–1905,劍橋大學講師,著名「打假者」)
  • 相傳源自於瑟,是秦地的樂器。秦國有一個名叫婉無義的人,將一張瑟傳給兩個女兒,兩個女兒為了爭搶這張瑟而把它扯破了,從此成為兩張樂器,所以稱之為「箏」(爭)。另有一說,箏其實是秦國大將蒙恬製成的,他將原來瑟的二十五弦破開,改良成較為輕巧的十二弦,於是成了今天的箏。
  • 莎士比亞一生創作了10部歷史劇,主要描寫了距他當時約400年內的七位英國國王。劇中人物豐富細膩,有的狂暴,有的溫情,再現了中世紀英國王室的風雨人生。
  • 楊廣在父皇母后面前矯飾德行,以計奪嫡...
  • 從業務骨幹,到王家醫學院口腔外科成員,直至在國際大都市英國倫敦開辦牙醫診所,華人牙醫李健的精采人生故事。
  • 作者與女兒的合照。(曾錚提供)
    我從航空公司工作人員手中「簽收」了女兒後,將她帶入汽車。她一坐下就立刻說:「媽媽,我給你講個笑話吧。」然後她就開始一個接一個地給我講她已經攢了一肚子的笑話。
  • 相傳李布謝不但聰穎過人,而且還具有預言未來的特異功能,她成功地弭平國人的歧見並且團結部眾開創了捷克這個國家。雖然李布謝的傳說不足以構成信史,但是她卻早已成為捷克民族起源的象徵。
  • 那麼,老校長傳授的四句「育兒經」,到底是什麼呢?它就是:一,嬰兒時期,肌膚之親不可離;二,幼兒時期,離肌不離手;三,少年時期,手離眼不離;四,青年時期,眼離心不離。
  • 大家都說懂數學、物理或化學才能變成科學家。他們都錯了。不會編織也能當家庭主婦,不懂拉丁文也能研究聖經。會這些當然有幫助,但是將來有的是時間慢慢學。提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而你已經這麼做了。成為科學家沒有大家以為的那麼複雜。
  • 實驗室是我暫時逃離專業戰場的休息站。我在這裡冷靜地檢查傷口、修復盔甲。還有一件事也跟宗教一樣:因為我在實驗室裡長大,所以我永遠也無法真正離開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