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行長披露金融亂象的背後因素

人氣 3432

【大紀元2017年08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高亦清報導)中南海已將金融穩定提高到國家安全高度。8月19日,央行副行長殷勇披露了金融亂象以及風險點,承認金融風險成為緊迫問題。

殷勇在8月19日召開的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上稱,金融體系存在明顯的幾個問題致諸多風險積聚。首先是監管套利方面存在的制度問題,逃避監管制度,造成整個金融體系風險嚴重失控,例如大量的投資銀行、金融機構將次級貸款進行證券化引發的次貸風險。

監管套利主要包括期限套利、信用套利、流動性套利、幣種套利、資本套利和信息套利。

同時,因金融體系關聯複雜令現在機構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風險牽一髮而動全身,這樣複雜的關聯涉及股權結構、債務結構、資產結構和交易平台4個方面。

在股權結構方面,主要體現在交叉持股,以及利用特殊實體、殼等規避金融監管,形成了金融機構之間的混業以及實體與金融之間的混業。

在債務結構方面,批發性融資的模式把融資的線條拉得很長,不僅是三角債,甚至四角債、五角債等等,通過債務把金融機構串聯在一起。

在資產結構方面,投資已轉向間接信貸投資,同時通過大量的擔保、抵押、代持、證券化等方式,使得資產方變成你幫我管、他幫你管,信息層層失真,一旦有問題就發生系統性的問題。

此外,現在湧現不少新的交易平台,地方的金融交易所,各種管道、通道、互聯網平台,各種市場,還有各種櫃檯(OTC)平台,這些平台日益交互連接,一個場所出問題也容易引起其它場所的共振。

殷勇承認,這種複雜的關聯結構容易造成系統性風險發生的概率加大。同時,在這個過程當中容易產生關聯交易、內部人控制等各種各樣的道德風險。

殷勇特別提到「亂辦金融是一個制度短板(制度問題)」,涉及的亂象包括沒有牌照的金融活動;有牌照的越權經營;地下錢莊或各種金融騙局;有牌照的不當銷售惡意欺騙等。很多金融機構把高風險資產,通過證券化過程,賣給不具備風險承擔能力及知識的投資者。

中共社科院原副院長、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也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上表示,當前金融業存在部分國企債務、地方債務、房地產泡沫、影子銀行、外部衝擊、槓桿率高懸和流動性風險等亂象。他說,從現在開始到未來一段時期,大陸金融業將經歷一個完全不同的時期。

8月21日,中共官媒《人民日報》刊登了一篇題為「談整治金融亂象:拆除高槓桿祛除病根」的評論文章表示,當局將持續地對金融領域展開清洗整頓,或許會進一步觸及中共權貴的核心利益。

在中國的金融資本市場從誕生那天開始,就與權力勾結。在中國金融市場上,一些紅色家族後代掌門的公司大量出現。

2010年3月29日,英國《金融時報》在《為錢而生的太子黨》一文中,公開披露了中共第三代領導人的子弟紛紛進入金融行業之祕辛,其中列舉了中共新老常委子弟的名字與公司。文章提到這些太子黨在金融行業的肆無忌憚:「他們的行為給年輕的一代太子黨開了綠燈,刺激他們將金條裝滿自己的口袋,而不管這會給黨或領導層的形象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圍繞中共十八大後的激烈權鬥,各派相互揭短,互曝對立派醜聞,包括新老常委在內的紅色家族的財富故事陸續在海外曝光,《中國離岸金融解密》以及《紐約時報》的不斷刊發的內幕報導,終於掀開紅色權貴攪亂中國金融秩序的冰山一角。

4月25日,習近平主持政治局集體學習,將金融提高到國家安全高度。2017年以來,習近平、王岐山加大力整頓金融界,除一批資本大鱷落馬,大陸金融系統至少有53名官員涉貪腐被查,其中一行三會涉案人員共有10人,其中證監會系統有5人。

責任編輯:李穹

相關新聞
金融監管協調辦或設在央行 聚焦「金融風險」
習當局召開金融會議 分析:嚴防再次金融政變
業界人士:地方勢力和當局搶錢恐釀金融風險
影子銀行令習憤怒 監管升級防「經濟政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