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款」成貪官的肥肉 僅有20%用於實處

人氣 1505

【大紀元2017年08月04日訊】(大纪元记者高亦清报导)貧困地區民眾的救命錢也成了貪官的貪腐目標。「扶貧」項目的亂象最近引起廣泛關注,有知情人告訴大紀元,「扶貧款」最多只有20%能用在貧困地區。

王岐山曝中共「扶貧」亂象

《法治週末》7月27日報導,湖南花垣縣以綜合治理耕地水土流失項目的名義申領到1000萬元財政資金,從項目招標到項目驗收,在經過六層「拔毛」後,其中677.99萬元涉嫌被騙取,「拔毛率」高達68%;原規劃治理的303公頃水土流失面積,最終完成度不足23%。

一個縣級的扶貧項目,遭遇了前期運作、工程轉包、工程監理、偽造資料、評審驗收和收送紅包禮金的層層「拔毛」,省、州、縣多個層級的幹部涉案其中。

王岐山7月中旬在河北檢查「扶貧」工作時要求,查處基層官員優親厚友、雁過拔毛、強占掠奪等行為。

時政評論員石實表示,在中共體制的話語體系裡,是缺少什麼說什麼,王岐山說的中共扶貧工作要防止的內容,正是當前中共各級官員扶貧的真實寫照:以文件落實文件,搞官僚主義,搞數字脫貧,各級扶貧官員雁過拔毛,強取豪奪。

石實說,雖然當局每年撥近千億元來「扶貧」,但這些用來給貧困戶的「救命錢」、「保命錢」,卻成了中共各級扶貧官員貪腐的「肥肉」;而官員把他們貪腐的這些錢再計算到「扶貧」項目中,產生出來了多少多少人脫貧的假象。

據知情人向大纪元透露,一個項目的資金有20%左右能落到實處是比較普遍的現象。作為村幹部,能無償得到一定的資金支助,上面無論有什麼要求他都會滿足,通過做假帳讓上面撥下來的項目款符合財務審核標準。

作為層層經手人,往往覺得是利用自己的人脈關係爭取到的項目,必須有一定的回報,從去爭取立項開始就有了截留款項的念頭,這也是大多數人費盡心思爭取項目的動力。而爭取項目的手段無非是請相關負責人吃飯喝酒、娛樂,送禮等,相關費用最後都會從項目款中來。

據統計,在中共所謂的「扶貧」領域裡,2016年因貪腐被立案的就有1,892人,比前一年上升102.8%。#

責任編輯:李沐恩

相關新聞
心路獨舞:中國究竟有多少貧困人口
廖祖笙:魔窟中的致貧、扶貧和脫貧
貧父傾盡所有送子讀書 3張父子照讓人鼻酸
河北希望小學獲捐20萬變兩千 支票成「道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