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清算銀行對中國銀行業風險提出警告

人氣 4409

【大紀元2018年03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綜合報導)國際清算銀行(BIS)日前對中國銀行體系面臨的風險提出警告。

有「央行的央行」之稱的BIS在最新發布的季度評估報告中表示,其「早期風險指標」(EWI)顯示,中國大陸的債務規模和償債負擔都已經進入紅色區域,在債務/GDP缺口(經平滑處理的非金融部門債務對GDP的占比)也處於紅色區域。雖然目前大陸銀行業向房地產放貸的速度明顯減緩,但與此同時,其它債務類別繼續增長,中共在抑制債市融資上效果很差。

雖然中共從去年以來一直宣稱在金融領域去槓桿、整治影子銀行等,但是全球最大共同基金PIMCO亞洲信用市場及新興市場投資負責人Luke Spajic在去年年末表示,中國宏觀去槓桿規模不會太大,接下來中國的債務增長還會很顯著。債務結構可能會改變,但總量不會縮減。

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中國的債務目前占GDP比率大約為259%,到2022年,中國的整體債務將進一步上升到GDP的327%。

截至2017年9月,中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達到1.67萬億元人民幣,比第二季度增長346億元。

中國的企業債務一年前已超過131%,在10個主要發達國家和9個主要發展中國家中位列第一,遠高於80%的全球平均指標。在9個主要發展中國家中,中國是企業債務率增長最快、比率最高的國家。

因為槓桿水平不斷升高,去年,國際評級機構穆迪(Moody’s)和標準普爾(標普,Standard & Poor)下調中國信用評級。另一家評級機構惠譽去年3月和9月先後對中國企業及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爆發債務違約發出警告,其發生債務違約的可能性越來越高。

而中共證監會1月13日發表聲明稱,針對金融風險,首要是監管影子銀行和銀行同業業務,坐實了中國金融風險的嚴重、難解以及中共對此的恐懼。

中國影子銀行長期以來以商業銀行為主導,影子銀行的主要借債方包括中共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產能過剩行業和房地產商等。中國影子銀行被稱為銀行的變相借貸,一方面將令地方債和「殭屍」企業債務進一步惡化,另一方面將增加銀行信貸風險。

截至去年11月,中國地方債餘額近17萬億元人民幣。這可能還不包括中共地方政府通過影子銀行的借貸。中國國有企業負債總額截至去年6月底之前超過94萬億元人民幣。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曾在去年末警告,大陸地方信貸過度擴張,尤其是影子銀行問題,將給中國金融市場帶來風險。

而隨著中國債務到期越來越多,引發了業界對其違約風險的擔憂。

數據服務商Dealogic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的公司、國有企業、金融機構和主權借款人(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將有4090億美元在岸和離岸債券到期,2019年為6190億美元,未來五年將要到期的2.7萬億美元債務占中國4萬億美元未償付債務總額(包括永續債)的一半以上。

有經濟學家們認為,大陸危險的還不是債務率本身,而是債務增加的速度。這一趨勢是否會引發金融危機,殊難逆料。

經濟學家、前德意志銀行首席經濟師、現任弗羅斯巴赫.馮.施托希研究所(Forschungsinstitut Flossbach von Storch)所長邁爾(Thomas Mayer)認為,中國是否爆發金融危機難以確定,但「已能看到,出現了一些危險的跡象」。

德意志銀行2017年底發布報告說,中國爆發金融危機的風險是其它高危國家的2倍或3倍,報告警告中國引發金融危機的機會達13%。#

責任編輯:李沐恩

相關新聞
中國會出現「債務如山倒」的金融危機?
PIMCO:中國債務規模還將顯著增加
中國的債務危機還能拖多久?
大陸省市去掉GDP水分後 債務壓力陡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