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外國人在加拿大生孩子 卑詩居民不滿上網請願

人氣: 177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8年03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周行多倫多綜合報導)一名加拿大卑詩省居民正在網上發起請願,呼籲聯邦政府打擊出生旅遊(birth tourism),就是阻止非加拿大公民或永久居民的父母來加拿大生「雙非嬰」的做法。

卑詩省裡士滿居民施塔查克(Kerry Starchuk)在網上請願的理由,是外國女性故意在加拿大的醫院生孩子,以便他們的子女獲得免費的醫療保健、教育和加拿大公民身分。而且,出生旅遊在加拿大多個城市有上升的趨勢。

該請願信將出生旅遊稱為濫用加拿大政策,稱這做法降低了加拿大公民的價值,會增加加拿大納稅人的負擔。因為這些兒童的父母沒有在加拿大繳稅,但他們的子女會獲得加拿大公民身分,使用納稅人支持的教育、健保及社會福利。

另外,這些額外的生孩子服務需求,影響了加拿大本地人的健保服務質量,有些人被迫去更遠的醫院接受治療。

這項請願行動從2018年3月19日開始,到7月17日截止。目前獲得的簽名已經超過1,000個,其中700多個簽名來自卑詩省,接近200個來自安省。

該請願信呼籲加拿大政府:公開聲明不支持出生旅遊;對這做法展開調查,以確定其影響程度;盡快落實具體措施,減少和消除出生旅遊。

棘手問題

出生旅遊在華人社區一直是個熱門話題,這些新生兒被稱為雙非嬰,者問題過去已經多次成為華文媒體的新聞焦點。自從香港限制大陸人去那裡生孩子後,中國母親開始去北美等國家生孩子。雖然這些孩子在中國撫養成本很高,但他們有加拿大的出生證,滿18歲就可以申請加拿大護照。

2016年07月,媒體披露的政府內部文件顯示,卑詩省政府在媒體報導雙非嬰數量大增後做了調查,發現約有26家月子中心為非居民母嬰提供相關服務,但未發現違法行為。

該調查發現,非居民生育在2014-15財政年度的成本是693,869.20加元。衛生部門追回了約50%欠款,醫藥護理及醫療服務計劃的成本已由省財廳追回。

在聯邦層面,加拿大政府2013年在媒體對雙非嬰報道的壓力下,表示在修改《公民法》時,考慮杜絕「雙非嬰」。2014年政府修改《公民法》,當時媒體披露的一份政府內部文件顯示,移民部官員建議取消自動給雙非嬰國籍的政策,但是,政府最終沒碰雙非嬰問題。

加拿大移民律師李克倫(Richard Kurland)說,為防止雙非嬰而修改法律,自1993年以來已經提過3次,每次在國會委員會討論時,都因缺乏事實支持而告終。

移民部官員雖然建議取消自動給雙非嬰國籍,但也承認,這樣做帶來的成本增加大於利益。

再次呼籲

施塔查克已經是第二次就雙非嬰啟動請願行動。2016年6月,施塔查克發出請願,希望國會修改《公民法》中關於「凡是在加拿大出生的嬰兒即可自動獲得加拿大國籍」的規定。那次的請願獲得超過7.5萬個簽名。結果只導致聯邦公民部長表態,政府在研究解決方案,但沒有時間表。

這次施塔查克女士的新請願,看起來退了一步,要求政府表態不支持出生旅遊,並對此展開調查。她對CTV表示,沒有任何文件說明,18年後會有多少這類人來加拿大,政府也無從考慮做任何準備。

施塔查克的看法是,雙非嬰的母親們需要先對加拿大社會有所貢獻,然後才可以讓她們的子女享受相關的福利。

據CTV報導,裡士滿醫院的一名家庭醫生Xin Yong Wang(王醫生)說,出生旅遊在當地確實很普遍,相當一部分的父母只是為了讓他們的孩子能擁有加拿大護照。

王醫生稱,也有一些患者來到加拿大是尋求醫療服務,因為在中國的大多數地區,產婦分娩時沒有硬膜外麻醉(無痛分娩)的選擇。

這次的請願行動還沒看到聯邦政府的回應,但贊助人中已經有當地自由黨國會議員Joe Peschisolido的名字。塔查克表示,解決這個問題的第一步,是聯邦政府對此做深入研究,然後才能提出明智的對策。

責任編輯:岳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