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銀:不看好科技股的十大理由

人氣 1694

【大紀元2018年04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報導)美國道指和標普500指數距離元月的高峰下跌近10%,但代表科技股的那斯達克卻已回跌逾14%,近期個資外洩醜聞的臉書更較元月的天價下挫約18%,特斯拉則比去年9月的高峰回跌逾20%而落入熊市領域。

美銀美林證券在最新的報告中,建議投資人應該避開科技股,認為有三大長期趨勢已轉為不利,包括貨幣政策已由量化寬鬆轉為量化緊縮、美中貿易摩擦和美國政府對矽谷的態度趨嚴,這三大利空將促使科技股繼2000年網絡泡沫後,第二度出現科技泡沫崩潰。

兩週前,美林證券首席策略師哈德納特(Michael Hartnett)在報告中稱,在央行所創造5千年來最低利率的大環境下,由亞馬遜、奈飛網、谷歌、推特、EBAY和臉書所組成的電子商務概念股自2009年低谷已飆漲617%,成為40年來第三大股市泡沫。

哈德納特在最新的報告中更引出看壞科技股的10個理由。首先,他認為美國科技股漲幅過高,自美聯儲推出量化寬鬆(QE)政策後,科技股股價的年平均漲幅為20%,標普500指數若扣除科技股成分,如今的指數位置將由2,600點降為2,000點。

第二個看壞科技股的理由是價格已呈現泡沫,美國電子商務概念股已飆漲624%,成為40年來最大泡沫。

第三個理由是美國科技股市值過高,目前約6.4萬億美元,超過歐元區股市總值的5萬億美元。

第四個理由是科技股的盈餘已被吹大,目前科技股在美股的每股盈餘貢獻度近1/4,此一水平通常是泡沫的高峰。不過,現在分析師多認為科技股仍值得買進,250篇報告中僅5篇建議賣出。

第五個理由是政府對於隱私政策的轉變,去年資料洩漏的事件多達1,579起,1.79億個個資外洩,美國和歐盟政府對此的法規將逐漸趨嚴,恐衝擊相關科技股約4%的營業額。

第六個看壞的理由是科技股正衝擊一般勞工的薪資,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統計,勞工薪資的下滑有50%的原因歸咎於科技因素,25%的原因是全球化。

第七個理由是美國科技股海外藏有現金7,400億美元,高於非科技公司的5,100億美元,但科技股的有效稅率卻僅16.9%,低於標普平均的19.3%。

第八個理由是政府對科技股的管制將逐漸趨嚴,美國迄今僅2.7萬個科技法規,但卻有21.5萬和12.8萬個法規限制製造業和金融業。

第九個理由是科技股海外營收占比達58%,為各類股中最高,在美中貿易摩擦中衝擊也將最大。

第十個理由是占領矽谷(Occupy Silicon Valley)的呼聲越來越高,這與1992年的菸草、2010年金融業和2015年生技業一樣,在民粹主義的推波下,政府法規對於科技業的限制將越來越多,從而導致科技股投資報酬率降低。#

責任編輯:葉紫微

相關新聞
提防美股科技泡沫 網絡狂熱恍如昨日
【談股論金】那斯達克成市場最擁擠的交易
美國科技泡沫再現?多個跡象表明是的
【談股論金】三檔人棄我取的美國藍籌科技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