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增長放緩下行壓力增

北京積極去槓桿導致投資減少 又逢中美貿易戰

人氣 1011

【大紀元2018年07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楊采華綜合報導)今年第二季度大陸經濟增長6.7%,這是自2016年以來最慢的增速。原因之一是北京積極去槓桿導致投資減少,加上在中美貿易戰陰霾下,不確定因素必然增加,下半年經濟下行的壓力恐加大。

中共統計局公布報告稱,大陸今年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增6.7%,是連續12個季度經濟增長保持6.7%~6.9%。上半年GDP則按年增長6.8%。

中國大陸在近10年的大規模信貸刺激之後,於去年初啟動了解決過度債務和金融風險的去槓桿行動,對固定資產投資造成了影響。尤其是,遏止地方政府舉債導致基礎設施支出步伐放緩。數據顯示,大陸1至6月固定資產投資較去年同期增長6%,為1995年有紀錄以來最低增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增6%,低於路透社調查預估中值6.5%。至於6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增9%;5月份該項增長曾跌至8.5%,為15年低點。

海通證券宏觀團隊說明,工業經濟從第二季初的「需求冷生產熱」轉為「需求生產均弱」,經濟下行的拐點已出現;地產隊救經濟的支撐力度正在轉弱。

預料下半年 GDP落至6.5%中共信息中心宏觀經濟表示,受美中貿易戰影響,及不確定因素增加,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GDP增幅可能回落至6.5%左右。

去年,大陸總出口相當於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9%,比10年前的31%要低,但相較於其它大型經濟體,比例仍高。大陸對美國出口相當於GDP值的3.5%。據統計,2017年出口至美國貨品超過5,000億美元。

人民銀行對經濟放緩跡象作出回應,近幾周放鬆了政策,下調了銀行存款準備金率。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則稱,中國需求整體偏弱,投資和消費均出現超預期下跌,外貿已受貿易戰影響。下半年受內外部複雜因素影響,內外需或將弱過市場預期,經濟下行壓力再加大,全年經濟增長料將輕微放緩至6.5% 到6.6%。

經濟預期不樂觀,A股收跌,滬指兩連跌,收報2814點,跌0.61%,滬深兩市成交縮減11%至3,254億元人民幣。在岸人民幣兌美元(CNY)曾跌穿6.7關口,後逐漸收復失地,升至6.6916。離岸人民幣(CNH)同樣受壓,曾挫逾百點,後稍有回升,但仍在6.7水平。◇

相關新聞
川人:中共經濟將迎來全方位的衝擊?
一幅貿易戰漫畫 透露中國經濟一個大問題
習將訪中東非洲十天 專家:應無政變發生
中共對外投資項目遇阻的背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