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檢驗知多少?29日甘士欣博士探討

人氣 70

【大紀元2018年07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袁玫洛杉磯報導)駐洛杉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教育組與華裔教授會合作,將於7月29日下午2時在洛僑中心舉行「遺傳檢驗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趨勢」論壇,由從事罕見遺傳疾病「黏多醣症」研究的甘士欣博士進行專題演講。

甘士欣博士目前在Los Angeles Bio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做研究,他將以「遺傳檢驗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趨勢」主題和大家探討遺傳檢驗對生活的影響。一般做基因檢測大多是為了解DNA與疾病的關係,甘士欣說,目前在藥房可以買到基因檢測工具,提供很多知識;但在沒有專業人士解讀下,就如同打開潘朵拉的盒子,涉及社會學、道德倫理學、法學、法律上以及宗教信仰方面的問題。他在29日的學術論壇上都將一一討論。

他還提到,好萊塢著名女星安吉麗娜‧朱莉(Angelina Jolie)做基因檢查,發現帶有卵巢癌及乳癌的基因。根據科學報導,在她50歲之後有80%的可能會罹患這兩種癌症。因此,為降低罹患乳癌風險,她決定提前切除乳房及卵巢。甘士欣認為做如此激進的預防性切除手術,需要考慮。

至於坊間以唾液檢查疾病的可能性,甘士欣表示,很多基因性的疾病從小就發生,但也有晚發性的疾病。如,杭亭頓舞蹈症(Huntington Disease)、哈斯海默症、乳癌、卵巢癌等都是晚發性的疾病。這些疾病大多在30歲後症狀才逐漸顯現。那麽,是否有必要在孩子未成年之前了解是否會得這些疾病?有些人認同安吉麗娜‧朱莉的做法;也有人認為讓孩童看到長輩身體凋零並預測自己的未來,是孩子無法接受的。

甘士欣表示,基因一半是由父親提供,一半是由母親提供。在統計學上或是遺傳學上面,胚胎的基因在受精的一刻就已經決定了。不論是顯性遺傳的50%機率或是隱性遺傳的25%機率,在這個胚胎上不是100%就是0%。但是對於父母而言,無論基因檢測結果如何,在整個等待結果之前的煎熬、在知道結果之後的學習接受、或是終止妊娠前的準備過程,是需要宗教信仰或家庭力量支持的,這種穩定力量有時候遠超過人們的想像。

華裔教授會現任會長、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教授張嘉恩表示,華裔教授會於1969年由南加州數所大學教授共同發起創設,以促進情誼與聯繫為宗旨,並經常舉行論壇,將大家所專精的研究,用於探討學術發展與交流,以服務華人社群。◇

責任編輯:方平

相關新聞
醫師警告基因檢驗暗藏風險
美參院通過禁止基因歧視法案
黃雪琴王建兵遭中共判刑 洛杉磯華人集會抗議
修補《47號》州議會提多案 民主黨人意見不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