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敏:中國股市背後的真正操盤手

人氣 6065

【大紀元2018年08月20日訊】8月20日,滬指並未跌破2015年的股災大底。對於此前是漲是跌的預測,其實兩邊都應該不出意料,因為1%的漲跌空間,既易跌穿,也不難拉抬。

雖然指數容易拉抬,但成交量沒有有效放大,持續萎縮,17日滬市成交額還有1,155億。20日只有1,140億,這代表市場資金觀望態度依然明顯,不論是心理面還是基本面,有所顧忌市場均不具備看漲基礎。

回顧三年前新聞,2015年4月開始,新華社曾以「每日一文」的速度為牛市搖旗呐喊,人民日報跟進發文並「鐵口」4,000點才是牛市的起點,而4月份這個時間點當年股災還沒有發生。

時間再往前看,2014年8月底9月初,新華社曾經4天連發8篇A股社論(標題有:我國股市仍是經濟品質「晴雨錶」、如何攪活股市一潭春水、中國需要「有品質的牛市」等),又自9月9日起連續發表「中國資本市場新生態正逐步形成」系列報導,多篇長文力捧A股牛市。

所以兩大喉舌2015年4月宣傳牛市,是延續2014年9月的調子。在2014年政治領域方面,大事之一是《預算法》修訂。新法通過前的7月,地方債首例違約樣本被披露,據山東濟南市齊魯銀行發布2013年報,濟南市歷城區城市建設綜合開發公司3,507萬貸款本金違約,並欠息高達613萬元。9月《預算法》修訂通過後,中央對地方政府性債務進行甄別,而未納入的地方債務,自此財政不再兜底。

自2014年9月起至2015年4月,新華社、人民日報,既充當預測大師,又充當股市操盤手,兩大官媒聯手製造「國家牛市」。甚麼目的,如上所述答案呼之欲出,而且官媒也自曝原因是為了地方債。

法制日報2014年5月刊文,《預算法》修改要築牢地方債「防火牆」。

新華社2015年4月刊登「監管層賣力支持股市原因分析 或解地方債之圍」一文中提到,WIND統計資料顯示,在目前A股所有上市公司中,實際控制人為國資委、地方國資委、地方政府、中央國有企業、地方國有企業、大學以及集體企業的上市公司總計高達1,023家,占到了A股所有上市公司的三分之一以上,(當時)最新的總市值更是高達35.15萬億元之巨,占到了滬深兩市目前總市值一半以上。所以,如果在牛市之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夠順利推進,困擾中國政府的地方債務問題將不值一提。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2015年6月爆發股災,今年半路又殺出貿易戰,A股元氣又大傷,但國企等不急進場圈錢。

8月17日,國資委國企改革「雙百行動」正式啟動,共有404家企業入圍,包括224家央企及其子公司,以及180家國企,重點支持改制上市以及擴大員工持股試點。即入圍的「雙百企業」等於入圍了A股資金。

很多股評稱1990年中國股市成立,是政府通過股市為本該破產整頓的國企輸血。28年了,股市資金繼續輸血國企,地方債債轉股,從中央到地方都要靠股市上漲以取代房地產市場舊蓄水池。

所以,這28年來,中國股市真正操盤手不是徐翔、肖建華之流,是中共喉舌新華社、人民日報,其背後當然是中共政權,股市政策不是為了造富人民,而是通過股市轉嫁執政負債。所以中國股民自嘲是韭菜,跌成熊市,被收割;漲成牛市,其實也是被收割,被賣了還幫忙數錢。#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何清漣:債轉股 中國股市「生力軍」之考查
大陸A股現大股東減持潮 半年套現1500多億
【談股論金】高處不勝寒的Tesla敗象已現
A股陷深水區 學者:要換理論和操作系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