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國資系進民營銀行 壞帳激增恐繼續惡化

人氣 6903

【大紀元2019年12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玉潔綜合報導)今年以來,國資系大舉進入民營銀行,而所涉及的銀行多數曾經是「明天系」和「安邦系」旗下機構,中國的官僚權貴面臨再一次大洗牌,過程中也將中國銀行業日益嚴重的壞帳風險暴露出來。

今年以來被國資收購的民營銀行包括恆豐銀行、哈爾濱銀行、包商銀行、錦州銀行、濰坊銀行和泰安銀行等,都曾是肖建華「明天系」旗下金融機構,肖建華在2017年後失蹤。

還有成都農商行曾是吳小暉「安邦系」旗下機構,安邦保險去年被國資接管,吳小暉被以「集資詐騙罪、職務侵占罪」判處18年徒刑。

國資進銀行  官僚權貴利益重新洗牌

《華爾街日報》12月20日報導,中共政府對銀行的干預,取決於銀行規模及其背後的支持者。曾經屬於「明天系」的山東省恆豐銀行18日宣布,該行新發行1000億股,每股發行價1元(人民幣,下同),絕大部分由山東地方政府和國企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認購,其餘40億元由其他投資者購買。

恆豐銀行並不是今年第一家被國資收購的民營銀行,還有哈爾濱銀行。報導表示,據12月18日消息,哈爾濱銀行股權變更事宜正式確定,原來第一大股東哈爾濱經濟開發投資公司增持股份,現在的第二大股東是黑龍江省金融控股集團,二者均為國企,共持有哈爾濱銀行48.18%股份。原來作為第三、第四、第五大股東的民企不再擁有股份。

哈爾濱銀行曾經經歷股權異常頻繁變動,2014年在香港上市後,累計變動1,426次,2014年至2017年6月末三年間變動了45次。

還有,12月16日,成都農商行35億股股份被成都市興城投資集團接管,興城投資集團是成都市國資委全資融資平台。自由亞洲電台12月20日報導說,成都農商行曾是吳小暉安邦集團最大的金融資產,安邦於8年前在時任市委書記李春城任內介入成都農商行。《蘋果日報》報導,與安邦合作過的299家公司也被國資系先後接管。

此前,中共央行20年來首次接管了一家商業銀行——內蒙古包商銀行,有關業務由建設銀行託管。但接管後,部分貨幣市場利率上升,河南伊川農商行和營口沿海銀行發生擠兌潮。

錦州銀行的股份三家國企接盤方分別是工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信達投資有限公司及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錦州銀行最近出現重大人事變動,原董事長張偉12月19日早晨突然死亡,他今年7月曾試圖逃美在機場被攔截。今年以來,錦州銀行的行長、副行長、首席財務官、黨委書記、黨委委員、核數師等職位均換人。

中國銀行業壞帳激增  經濟下行恐壞帳惡化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恆豐銀行2018年底的不良貸款率為2.98%。該行上一次公布財務報告是在2016年,顯示其不良貸款和關注類貸款接近貸款總額的6%。

報導說,最令人擔心的是,恆豐銀行的情況與中國整體銀行系統非常相似。關注類貸款是指存在影響還債的不利因素的貸款,如果重工業部門和房地產行業2020年繼續惡化,關注類貸款可能變成不良貸款,預計明年可能出現更多銀行壞帳。

另外,恆豐銀行的規模是包商銀行的兩倍左右,包商銀行已經兩年未披露財報,截至2016年其負債總額4,017.83億元,不良貸款餘額26.41億元,不良貸款率1.68%。

哈爾濱銀行截至今年6月末壞帳率為1.89%,較去年年末上升0.16個百分點。

自由亞洲電台的報導提到,成都農商行的接盤企業興城投資集團,本身的資產負債率已經超過60%,同時其資產評估的價值和實際價值之間的差異也不透明。

報導引述財經人士的話說,8年前吳小暉進入成都農商行時股價很低,被稱為空手套白狼,也令很多民間資本出局。現在吳小暉和李春城下台,政府又要以高價買回來,但現在接盤的興城投資集團本身就是一個政府融資平台,本身不賺錢,怎麼花這麼多錢去買農商行,可見它有可能是資金代出方。

12月18日中國媒體消息,據統計,中國的農商行中至少有8家的壞帳率超過10%,有的農商行壞帳率超過20%,令農商行淨利潤大幅下滑。中共證監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末,農商行整體不良貸款餘額達6146億元。

信用評級機構惠譽的報告顯示,中國金融體系壞帳高達51萬億元,比官方數字高出49萬億元,中國銀行的壞帳率高達34%。而地方小型銀行壞帳激增的背後,是巨額地方債和企業債,尤其是超過8萬億美元的地方債,有隨時爆雷的風險。#

責任編輯:周儀謙

相關新聞
任重:擠兌中國銀行 抵制送中惡法
三家中國銀行蔑視法庭被罰 美上訴庭維持原判
中國褐皮書:影子銀行重來 金融危機蠢動
中國銀行在香港的五家分行暫停服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