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史權威 哈佛學者馬若德去世 終年88歲

人氣 2542

【大紀元2019年02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張頓綜合報導)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前主任、專研中共文革史的馬若德(Roderick MacFarquhar),2月10日病逝,享年88歲。

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官網2月11日發布了馬若德去世的消息。公告表示,馬若德的家人近期將為他舉辦一場私人告別式,在適當的時候再舉行一場公開追思會,費正清研究中心屆時將會參與。

六四學運領袖王丹則在臉書上說,馬若德是他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老師待我,恩重如山,來不及見最後一面,實為終身遺憾。老師研究了一輩子中共政治,是美國學界對中共始終保持警惕立場,頭腦一以貫之地清醒的少數之一。」

《北京之春》雜誌名譽主編胡平在臉書上表示,他早在文革時期就讀過馬若德寫的有關文革的文章,他曾多次見過馬若德;馬若德對中國的關注、對中共歷史的研究之深令人難忘。

馬若德出身於英國貴族世家,1930年12月2日出生於英屬印度拉合爾,他父親是英國外交官麥法谷哈(Alexander MacFarquhar)。

馬若德1955年畢業於哈佛大學遠東研究專業,獲得碩士學位。畢業後,他成為《每日電訊報》的記者,報導中國新聞。

馬若德1974年至1979年出任英國下議院議員,1981年獲得倫敦大學博士學位,之後進入哈佛大學任教,長期從事對中共高層政治的研究,是西方學術界研究中共文化大革命的翹楚,並曾兩度擔任費正清研究中心主任。

馬若德先後發表了《文化大革命的起源》第一至第三卷,剖析了中共領導層在1961至1966年期間的嚴重分歧。首卷為《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人民內部矛盾,1956~1957年》,1974年發表;第二卷為《大躍進:1958~1960年》,1983年出版;第三卷為《浩劫的來臨:1961~1966年》,1997年出版。

馬若德2006年還與瑞典學者沈麥克(Michael Schoenhals)合著了《毛澤東最後的革命》(Mao’s Last Revolution)。上述兩本書均被視為文革研究的權威著作。

中共在1966年5月發動文化大革命,至1976年10月結束,歷時10年多。在這10年浩劫中,中共除破壞了無數文物、古蹟,迫害死了無數無辜的知識分子,摧毀了五千年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外,還對230萬中共官員「立案審查」,約占文革前全國官員總數的17.2%。

中共元帥葉劍英曾在1978年12月13日的中共中央工作會議閉幕式上披露:文化大革命中,死了2,000萬人,1億人被迫害,占全國人口的九分之一,浪費了8,000億元。

馬若德2012年6月參加紐約亞洲協會的座談時曾披露,早在1990年代時,中共《人民日報》前主編就告訴他,中共當時的腐敗已比國民黨時期嚴重得多。

馬若德認為,在中共政府和黨極其腐敗、中國的環境遭到巨大破壞的情況下, 現在人民跟中共政府沒有任何關係,人民並不擁有這個政府。#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美學者指中國乏領導人繼承制度為不穩定因素
紐時評論:傅蘋書談文革 中共惱羞成怒
外媒:文革50周年 反人類運動何時受清算?
共產暴政錄:許世友文革中的暴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