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英國計劃成立監督部門 應對「網害」

英國政府提出的規定如果生效,臉書、推特、谷歌這樣大型科技公司都要受到限制。(LIONEL BONAVENTURE,NICOLAS ASFOURI/AFP/Getty Images)

人氣: 31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9年04月13日訊】(大紀元英國記者站報導)4月7日,英國政府公佈了一份公共諮詢計劃,打算成立一個獨立的網絡監督部門,負責制定網絡科技公司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同時應對恐怖主義宣傳或者虐待兒童這樣的「網害」。

這份計劃由數碼、文化、媒體與體育部(DCMS)和內政部聯合公佈,名為「防禦網害白皮書」(Online Harms White Paper)。諮詢將進行12個星期。

白皮書的內容包括:

1.建立一個獨立的監督機構,為社交網絡和互聯網公司制定「行為準則」。

2.讓這個監督機構有執法權力,包括對違規的公司處以罰款的權力。

3.考慮增加額外的執法權力,比如對公司主管罰款、強制互聯網服務供應商攔截違規網站的權力。

4.除了臉書、推特和谷歌外,提議的規定也適用於短信服務(比如Snapchat)和雲端儲存服務。

文化大臣萊特(Jeremy Wright)表示:「互聯網公司自我管理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這個行業沒有一致地採取自願行動應對網害方面或者行動的力度不夠。」

萊特後來在接受BBC採訪的時候暗示,他認為互聯網公司違規的罰款額度應該跟違反數據隱私法律的罰款額度相當,最高可達公司年營業額的4%。

而這個獨立監督機構的資金可能來自英國政府對互聯網行業的一種新的稅收。

什麼是網害?

白皮書中包括的網害除了傳統的已經在法律中明確定義的宣傳恐怖思想、性虐待兒童、仇恨犯罪、騷擾和出售非法物品外,還包括了一些目前尚未有明確定義的有害活動,比如網絡欺凌、在網絡上發表具有煽動性的文章、散佈假新聞等。

白皮書還說,社交網絡必須要應對宣傳自我傷害和自殺的內容。2017年英國有一名14歲的女孩自殺。她的家人從她的Instagram帳戶上發現了有關抑鬱和自殺的內容。

批評人士:可能威脅言論自由

儘管一些機構對政府的提議表示歡迎,但是批評人士擔心,這些提議有可能會影響到言論自由,因此政府需要處理好防止網害與確保人們的基本權利之間的平衡。

代表英國科技公司的TechUK表示,政府必須「明確規定如何平衡防止網害和基本的權利」。

Open Rights Group的發言人認為政府的提議可能「為成百上千萬英國人制定言論規定」。

自由市場智庫亞當斯密研究所(Adam Smith Institute)的發言人說:「政府應該為自己在西方社會的互聯網審查方面領先一步感到羞恥。這些提議是對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的歷史性打擊。」◇

責任編輯:文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