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彤在監獄》在英放映 鍾翰林:鄒幸彤比我勇敢

人氣 486

【大紀元2024年05月28日訊】(大紀元記畢拿英國採訪報導)前支聯會副主席、大律師鄒幸彤因支聯會拒絕按國安處要求遞交資料,2021年被捕,之後更被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還押至今已近3年。英格蘭東南部的雷丁(Reading)的港人組織「Reading Hongkongers CIC」,在當地時間周六(25日)下午舉行紀錄片《幸彤在監獄》(She’s In Jail)放映會,逾百人觀看此一不能在香港上映的影片。流亡英國的前學生動源召集人鍾翰林、本月當選Wokingham市議員的吳兆康、《5月35日》舞台劇監製列明慧擔任講者分享。

鄒幸彤所屬於的支聯會,往往被認為有「大中華情意結」,與2010年代冒起的本土派立場南轅北轍。本土派的鍾翰林在流亡英國前,與鄒幸彤同樣被關押在大欖的監獄,他表示稱見到片中鄒的支持者從高處向監獄喊鄒的名字,就想起當年從獄中望上高處的情境。他慨嘆,今日在港無論行什麼路線,最終都要入監獄。

鍾翰林承認「懦弱」認兩罪

流亡英國的前學生動源召集人鍾翰林在放映會分享。(畢拿/大紀元)

鍾翰林在2020年10月被控「分裂國家」、「串謀發布煽動刊物」及兩項「洗黑錢」罪,遭判囚43個月,去年6月5日刑滿獲釋。去年12月29日,他宣布抵達英國,並申請政治庇護。

「見到片中鄒幸彤仍然很勇敢不承認自己的罪名,願意明確在陳詞中講自己為何會做這些事情,講真,比我更加勇敢」。他回憶,當初他堅決同代表律師講,不承認4項控罪,但最後律師告訴他,與律政司商討後,如果他承認「分裂國家」及其中一項「洗黑錢」罪,就可以「坐少啲(減少刑期)」,「不需要全部4條(控罪)一次過去坐」。

鍾又憶述,律師當時問他如果不認罪,打算如何打官司。鍾反問「今時今日,這個年代的香港,還有什麼政治案件有得打?」他希望不認罪,向香港人、走得前的社運人士表明,「我們仍然堅持自己所相信的事」。

鍾翰林承認自己「懦弱」,引述當時律師向他說「你想想認了兩條(罪),早點出來繼續為香港人做事好,還是就這樣做政治表態,4條入罪不知坐(牢)多少年。」他最終承認兩項控罪。

與鄒立場不同 現均被壓逼

鍾翰林說唯一一次見到鄒幸彤,是2019年6月初,在港大舉行的一個「六四」研討會上,同場還有青年新政的梁頌恆,探討「六四」對香港的啟示、如何看待中國與香港民主之間的關係,他當時並不認識鄒,只留意到她是支聯會的人,故準備與她就不同的見解爭拗,「當時我們的立場很不同」、「好有火花」。

2020年底,已被囚禁的鍾翰林看新聞,見到國安法後社運界愈來愈少敢發聲,但是「鄒幸彤、支聯會、賢學思政的學生,仍然勇敢走出來」。

現時政治案件中,有以往的社運人士在政權壓逼下變得恐懼,轉任污點證人指證被告,鍾翰林形容這種情況好像令大家「更難見到希望」,但是鄒幸彤不認罪,即使是政治宣示,「可能徒勞無功,但是至少這一刻,她能為大家帶來一點希望」。

鍾翰林坦言到今日,仍然未必完全認同、理解鄒幸彤的言論,「但是過去的香港或民主的社會,不同的人都能夠講出自己相信的事,有人可以支持建設民主中國,有人可以支持『和理非』,有人可以更激進,大家其實都為自由民主付出,行自己相信的道路。但是很可惜今日,我們所有人,無論行什麼路線都好,最終都要入監獄,我們都是被壓逼的一份子」。

鍾翰林呼籲在海外的港人,待在香港的人寫信給政治犯,說每一個政治犯都希望收到信,但是並非每一個政治犯都有朋友、家人、伴侶的支持,自己在獄中亦見到有這樣的政治犯,「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當是一個普通朋友寫信給他們。」

海外港人要為港人帶來希望

鍾說,在囚的政治犯可能會著眼香港人離港,或仍然認為海外港人只主張制裁、BNO平權,但是他到英國後,發現港人仍然舉行各種文化活動、鞏固港人社群,以至進行遊說工作。他認為,海外港人要為在香港的人燃點希望,要繼續講他們不能講的話,做更多的事。

被問到獄中是否有資訊封鎖,令政治犯不能知道外界發生的事,鍾翰林回憶在獄中,有12港人案的在囚者「99%的信都被攔截」,唯獨收到家人的信;其他人則視乎懲教署職員的決定。不過他說,自己即使看親建制(親北京陣營)的報紙、雜誌,「說海外港人收了美國人、英國人錢搞事,但至少我知道發生什麼事」,朋友在探監時亦會以「安全方式」回應他相關的提問。

吳兆康:向下一代講良知

Wokingham市議員的吳兆康在放映會分享。(畢拿/大紀元)

吳兆康說,鄒幸彤為香港人犧牲很多,去喚醒牆外的香港人,「我們不能在英國安居樂業,找到工作、好學校、好生活就算數」,應該盡自己所能,「能夠示威的示威,能夠參加香港人活動的就參與多些香港人的文化活動,可以捐錢給『細葉榕』(人道支援基金)的捐錢給『細葉榕』」,並登記成為選民,在選舉時支持關注香港、鄒幸彤、民主、人權、自由的人進入議會。

《幸彤在監獄》中,不時見到與鄒同為支聯會副主席的何俊仁的身影。何、鄒及前支聯會主席李卓人,現同因被指犯支聯會「煽動他人顛覆國家政權」罪被關押。吳慨嘆,自己曾經作為何的議員助理,何亦是他從政的師父,何努力工作,不時見街坊、做法律諮詢到深夜11時,「從無退卻,很為每一個人」。何並寫得一手好書法,思想「亦非常大中華」,「一個這樣的人,竟然被中共告顛覆國家,我覺得荒謬至極」。

吳兆康表示,在海外港人仍然能搞「六四」集會,希望在海外仍然有港人聲音,並有責任向下一代講「我們的根、我們來(英國)的原因及良知」。

重新評價八九民運任務
落在港人身上

正在籌備本週在倫敦公演的英語版《5月35日》舞台劇的列明慧,以視像形式參與討論。她曾經與鄒擔任支聯會義工多年,回憶初認識鄒時,已經對她的努力留下深刻印象,鄒無論在準備活動的流程、講詞等,均非常投入,亦成為她到英國後感到低潮時的鼓勵。

列明慧說,政府現時「用盡一切方法清洗八九(民運)歷史,都用盡一切方法清洗2019年反修例運動的歷史,並正改寫歷史」,自己作為離散的港人,希望能夠盡力做工作,並選擇以藝術講故事。

她說,香港曾經作為中國曾經能自由悼念「六四」的地方,教師亦能向學生承傳歷史,「平反六四、重新評價八九民運這個任務,似乎落在香港人的責任上度」。列回顧過往的維園「六四」集會,會有天安門母親的講話,說燭光溫暖她們;現時香港、中國仍然有人因為爭取民主而承受苦難,海外港人仍然有活動紀念,「香港現在已經有天安門母親,等如受壓逼的難屬」,認為這些活動都會溫暖到他們。

向割裂說不

舉辦是次放映會的「Reading Hongkongers CIC」代表表示稱,「我們算是幸運的一群,最少我們離開了政權,還有條件、空間發聲」。他引述學者的講法,指出稱中共最想海外港人與香港及在港的人割裂,「我們要向他們說不」。

他又說,舉辦活動亦大概不能直接改變香港社會與港府,但是這展示一種在壓制下的信念,海外港人應繼續發聲並參與活動。

有台下觀眾表示,自己在1989年時是中五生,曾經在考試後到新華社香港分社門外靜坐、遊行,現時她的兒子亦是中五生,「他繼續要在這裏參與『六四』晚會,有開心,有不開心。不開心的,即是你們還未成功;開心的是燭光延續了」。@

國際特赦組織在放映會會場設攤位,呼籲釋放鄒幸彤,並收集簽名,促請英國首相要求香港方面立即無條件釋放鄒幸彤、黎智英在內的政治犯。(畢拿/大紀元)

責任編輯:陳玟綺

相關新聞
鄒幸彤呼籲六四集會案罪脫 律政司獲批終極上訴
鄒幸彤獲709人權律師獎
人權組織批單獨囚禁違公義 促港府釋放鄒幸彤
鄒幸彤被指煽惑六四集會案恢復原審定罪(有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