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逝者長存 在生振作

「細黃伯」 享年80歲 逾百人倫敦追憶「民主鬥士」

2022年倫敦六四集會,「細黃伯」曾接受本報採訪。(「紀元英國」影片截圖)
人氣: 5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大紀元2024年05月28日訊】有「細黃伯」之稱的香港社運人士黃春榮今年3月13日在英國因肺癌病逝,享年80歲。多位民主派人士5月4日在倫敦舉辦追思會,有超過一百人出席。大會以「民主鬥士」形容「細黃伯」,回顧他多年來在民主路上的貢獻和付出。政界人士紛紛發言讚賞他一直以來的堅持,甚至是香港民主運動象徵人物之一,標誌著爭取民主是跨世代,並以他為榮。

「細黃伯」因為積極參與2014年雨傘運動而為人所知,是「佔中三黃伯」之一。「細黃伯」1944年於廣州出生,家鄉船運產業在1953年大動盪年代化為烏有,再加上父親因病離世,9歲的黃春榮跟隨母親先移居澳門,之後再落腳在香港摩星嶺海邊木屋。

中三畢業後,他考上香港皇家警察,因薪酬微薄不足餬口而辭職轉行。他在中大做過雜工,之後創業經營裁縫生意,隨著香港經濟起飛,短短幾年之內開了數間洋服店。由於待人親切,同事、街坊和顧客都尊稱他為「黃師傅」。80年代初中共改革開放,黃亦有北上投資。直至1989年發生六四屠城事件,令他對中共失望,決定撤資。

投入社運數十載

年輕時,「細黃伯」曾積極服務沙田區,在因緣際會下認識了時任立法局議員黃宏發,成為了他的選舉助理;又協助衛慶祥助選,讓他當選為沙田區區議員。1986年高山劇場民主大會、爭取「八八直選」遊行、1989年聲援北京民運遊行,「細黃伯」通通都有出席。

2014年,香港政府推出「8.31框架」政改方案,他發起「賣爛橙」行動,自發走遍各區擺街站,向市民解釋政府的方案為何不民主;爆發雨傘運動後,幾乎每日到場參與運動,更在政府總部外駐守超過200天。2019年爆發反送中運動,「細黃伯」繼續走上街頭,幾乎每次遊行都會參加。

2021年7月,「細黃伯」移居英國列斯。今年年初,他在社交媒體透露自己確診肺癌第四期,並已開始擴散:「我坦然豁達接受事實,離苦得樂,結束這一生艱苦精彩人生旅途」,又稱「生為自由人,死為自由魂,我已經賺到」。

今年3月13日,「細黃伯」病逝。4月9日的葬禮以黃色為主調,棺木髹上黃傘,他在彩色遺照中豎起大拇指,胸前別上「黃傘」的小襟針。他仿傚已故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將骨灰撒向大海,隨海洋漂流,永遠守護著家人和香港人。

「細黃伯」追思會(林一山_大紀元)
「細黃伯」追思會2(林一山_大紀元)
有市民向「細黃伯」獻花。(林一山_大紀元)

5月4日星期六下午2時,一班「細黃伯」生前戰友在倫敦St Gabriel of Our Lady of Sorrows羅馬天主教教堂舉辦追思會,有超過一百人出席,參加者主要來自香港政界和社運界。活動由前香港眾志成員鄭家朗擔任司儀,在短短一個小時內,參加者首先合唱《願榮光歸香港》,隨後是讀經、唱詩和講道環節,亦有多位嘉賓親身或透過錄影片段發言,憶述與「細黃伯」的相識經過、相處逸事,讚賞他的為人和多年來為民主運動的付出。

鍾劍華:民主運動象徵人物之一

學者鍾劍華博士(林一山_大紀元)

學者鍾劍華在追思會上憶述,自己認識了「細黃伯」20年,他除了有堅強的一面之外,還有反省自己的一面。在第一次見面時,鍾是一間社福機構的服務顧問,而黃是服務使用者,知道自己染上了某種壞習慣而感到羞愧,覺得自己傷害了家人,「輸了子女給他飲茶的錢」。鍾形容,「細黃伯」敢於面對自己的問題,成為該中心最成功的個案,並公開跟其他人分享他的經歷。

鍾劍華讚揚「細黃伯」作為小商人,敢於指出政權的不堪,身體力行參加民主運動,亦很支持年輕人,非常難得;形容他是過去十幾年香港民主運動其中一個有象徵意義的人物,告訴社會爭取民主是跨世代訴求,而推動歷史,往往要靠很多所謂的「小人物」。

鍾於今年2月探望過黃兩次,病重的黃跟鍾說很擔心仍然留在香港、正遭受政治迫害的朋友,又擔心年輕人怎樣在沒有自由的香港生活。

羅冠聰:堅持是最困難

前香港立法會議員羅冠聰(林一山_大紀元)

前香港立法會議員羅冠聰發言感謝「細黃伯」過去在民主路上的真誠付出,是香港社運的中流砥柱,又提到黃經常稱呼他為「聰仔」。10年前,當時仍是大學生的羅首次認識「細黃伯」,往後10年時間相等於他三份之一的人生;黃展現出一種堅持,而羅認為堅持是最困難的,這一點最令他欣賞。

在「細黃伯」病重期間,羅冠聰亦有探望他。黃捉著羅的手憶述,自己曾經任職當時貪污腐敗的皇家警察,並攻擊廉政公署,這件事令他一直耿耿於懷。羅認為黃曾經身處黑暗甚至支持黑暗,所以更加知道光明的重要性。

前葵青區議員周偉雄稱,於2013年「佔領中環」商討活動中認識「細黃伯」,當時對有長者參加活動感到很奇怪。隨後數年,兩人在社運活動上偶爾會有合作。移居英國後,黃多次到周偉雄家中吃飯探望他。在臨終前,黃向周表示放不下患病的妻子,擔心沒有人照顧她;黃亦擔心仍在獄中和流散到各地的抗爭者。

政界人士越洋拍片追憶

「佔中三子」之一、朱耀明牧師形容「細黃伯」是「民主戰士」,對他的離世感到傷心難過。朱認為黃爭取民主自由的奮鬥精神會繼續留在人間,由仍然活著的人承繼,並繼續奮鬥下去。

大會以「民主鬥士」形容「細黃伯」。

前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憶述,大約20年前在公民黨創黨大會上認識「細黃伯」,當時兩人都是創黨成員。張見證著他積極參與民主運動,並以他為榮。

前公民黨成員、學者鄭宇碩形容「細黃伯」是他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過去廿年在社運場合和政黨晚宴經常見面,讚賞「細黃伯」與妻子經常準時出席活動,甚至提早到場,兩人出錢出力替不同民主派組織做義工,是模範義工。

「佔中三子」之一、學者陳健民稱,以往主要是年輕人參與香港社運前線,民調亦顯示長者相對不支持民主,所以「細黃伯」跟其他長者不同,非常投入雨傘運動,為香港社運帶來新氣象;陳形容他近年是「鐵漢柔情」,細心照顧患病的妻子。

陳健民等多位政界人士拍片追憶「細黃伯」(林一山_大紀元)
前葵青區議員周偉雄(林一山_大紀元)

前工黨副主席鄭司律憶述,在2014年「毅行爭普選」活動和金鐘佔領區上認識「細黃伯」,一直看到他對民主的堅持,往後在其他街站和遊行場合,都會看到他的身影。他難忘在社運低潮期間,「細黃伯」經常主動關心年輕人。

移英後仍積極發聲

2022年6月4日,有團體在中共駐倫敦大使館外舉行集會,「細黃伯」在現場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透露,自己2019年6月4日也曾經於同一地點參加集會,抗議中共屠殺手無寸鐵的人民,而2022年是第2次參加。黃憶述,於2019年仍抱有希望,但中共最終摧毀港人僅有的希望。

「細黃伯」認為,中共於2019年之後威脅每一位香港市民,「牆內」抗爭者難捱,「牆外」市民亦好像身處於大監獄內;他勉勵仍然留在香港的年輕人多增值自己,例如讀書或學習技能,因為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林一山倫敦採訪報導

責任編輯:陳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