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朱文祥:臺美關係變化及走向

人氣 121

【大紀元2019年06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袁玫洛杉磯報導)中美貿易戰持續升級,下一步美國是否會對3,0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收關稅,外界還在關注。近日,對於川普上任後臺美關係變化和走向,以及中共的腐敗與去向,駐洛杉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朱文祥發表了一些見解。

臺灣未來很好的機會點

日前,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正式更名成「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Taiwan Council for U.S. Affairs,TCUSA),朱文祥表示,這是臺美關係階段性任務完成的指標。他以一個外交工作者,永遠希望兩國有正式邦交。

他說,在沒有正式邦交情況下,出使每個邦交國,他都是使出洪荒之力,廣交朋友,發揮創意,儘力去和當政者及首相交往。況且國與國交往不再限於過去的簽約、打仗,現在涉及全球環保、酸雨、空飄污染物議題、海洋拉圾的處理、魚類資源的分配、海水污染、海平面上升、氣候變遷、網路犯罪、金融犯罪、第三方的人口販賣、販毒、貿易等千門百類。在此情況下,臺灣正在建立一個新的規則,在各領域去發揮。而擁有民主素質、人民努力的臺灣,在兩國邦交上最大的挑戰則是要和主流接觸、和政府打交道。

中美貿易戰升級後,很多臺商由中國轉出,回臺或東南亞,或來到美國發展。朱文祥說,以洛杉磯而言,主政單位最擔心的是2028年在洛杉磯舉行的奧運會,因為以往所有運動基本素材、器材、設備等中國製品最便宜,如今加上25%關稅,影響所及可能會使奧運赤字連連。但現今臺灣無論運動器材、環保器材、電子積分設備、銀幕、運動鞋、運動服等都符合奧運要求,這些他都讓美方政商界了解。他認爲結合臺商可以填補這方面的需求,對臺灣未來8年也是很好的機會點。

相反,貿易戰開戰後,外界認爲美國強有力的打擊了中共的腐敗體制。

「中共最怕逢九,逢九必亂」

朱文祥說,在蘇聯共產政權一夕解體時他在現場,見證了暴政必亡,如今中共正踏其覆轍。如果歷史的動力是朝這個方向,相信3年之內,中國會有一個驚天動地奇特的變化。但是,反觀蘇聯解體後,經濟崩潰、男盜女娼,他不希望中國也會有如此的悲劇。值得慶幸的是,中國共產黨員不占多數,加上中國的海外僑胞、臺灣因素,確信沒有共產黨中國人民會更好過日子,臺灣會更太平,更能將孫中山的理想發揚光大。

朱文祥表示,臺灣保障人民權益、尊重資訊隱密,而且資訊發達、公民有教養,人民因見多識廣而能有智慧地去分辨、能自己做決定;就如人體每個細胞都健全時,將百毒不侵。他也相信,在臺灣民主政治和平的前題下,中華民國存在臺灣是上天給整個中華民族留下了一個歷史的機會──在臺灣這種歷史的期許與對照下,中國和平轉移可期。

朱文祥認爲共產黨在毀滅人類,破壞道德傳統文化和普世價值。他說根據大紀元特稿,中共這條千瘡百孔的「紅船」即將覆滅,在經濟衰弱和貿易戰的內外壓力下,中共的腐敗、不公和司法黑暗所激發的民眾維權及抗暴運動,正從星星之火爆發為燎原之勢;而中共永不休止的高層內鬥越演越烈,已瀕臨魚死網破的關頭。因此,不拋去中共,當權者不但保不住自己的權利,反而會因中共歷史上所有罪行,遭到清算;不光是當權者,中共的追隨者都將在最後的過程中面臨中共解體所帶來的災禍和魔難。

美國終於明白中共不等於中國

在2019年的今天,中共奪取政權已70年,期間六四屠殺屆30周年,迫害法輪功已20年,朱文祥表示,美國花了70年,終於弄明白「中共不等於中國」,將中共、中國切割,這就是歷史的新方向。當美國有此正念正見時,的確可以影響中國回歸傳統。

朱文祥從事外交生涯已有30餘年,他無論到環境如何惡劣的地方,從不氣餒,總是憂國憂民,心繫臺灣、放眼天下。他所擔任與經歷過的外交職務與駐外生活,讓他成為經驗豐富的外交官,也讓外界見證了歷史正義的軌跡。這些似乎也與他的童年家庭教育有關。

辛苦的童年 外婆教謝天與善良

朱文祥回憶,從小他被外婆帶大。他外婆是傳統典型的婦女,年輕守寡。他5歲就在清晨天未亮陪著外婆到田裡去收割蔬菜水果,之後,摸黑到菜市場占一個角落賣菜,有時還要受到威脅繳交保護費。但在這麼艱苦的環境和種種壓力下,外婆並不會怨嘆老天對她的不公平,而是先檢討自己不識字沒有足夠的智慧等;當菜賣得很好時,她就會非常喜悅的謝天謝地,賣得不好有剩餘時,也會分享給比他們環境更不好的人們。朱文祥從小就在有愛心又善良的外婆這種反求諸己的教誨下成長,學會努力向上。

童年的經驗與懂得尊敬影響了他一生的工作態度,在人格奠定方面,雖然來自條件差的家庭,但他看到的世界都是光明的。朱文祥說人要永存感恩之心,受人恩惠要充分地感謝出來。例如他在擔任公職都是打團體戰,對每一位同仁的付出都心存感謝;一路下來工作的氛圍都非常融洽,注滿了正的能量。

他在工作之餘,不浪費時間在吃喝玩樂,而是飽覽群書,讀最好的經典作品。他說讀通後,那種快樂和自我昇華,是閱讀一般膚淺的書籍所沒有的。他也因爲不停的充實閱讀,遇到事情就能看到問題的竅門。

他說,41歲擔任駐愛丁堡處長,英國人雖不容易相處,但他們尊重強者與對事情有獨到見解的人。因此,自己除不斷的充實知識,對其國家首相、總理、領導精英相處,都相互回歸到赤子之心,互以最真誠之心相對。結果無論臺灣處境如何困難,一旦他們以朋友相待,就會了解臺灣在從事民主憲政法治的路程。

鑑古知今與信神的西方從政者

朱文祥在大學就已經讀過三次資治通鑒,他說書中上下古今1200年的人、事、史、地、物,雖然最終塵歸塵土歸土,精采的是書內人生的軌跡。因此,在外交工作中,自己不會因為一人一事ㄧ物,政客的穿小鞋而有所妥協。書中富含人類的公信、整個社會的道德責任等更深遠的意義,當他取而行之,「誠懇待人不斷精進,想辦法為國家多交些朋友」時,就能發揮得更好。

宏觀而言,鑑古知今,任何事情都是從歷史延伸過來的。朱文祥說,歷史不能斷代,抽刀斷水水更流,只要追源溯本就能知道問題所在。歷朝歷代皆已湮滅,然炎黃子孫代代相傳,因而,在工作上更高超的看就「不是一個政客、政權短暫的想法」了,而能看透「歷史的長流將流向何方,一個國家、族群的利益為何」。他說,這是外交工作者必須去引導、充實或自我期許的。

朱文祥表示,西方人的歷史感強烈,政治人物有信仰,不是無神論者,相信死後有審判。當他們到了教堂會感覺自己是歷史的接棒者,會競競業業謙卑地完成工作。因而可明確的是,當一個國家是無神論、沒有信仰時是很可怕也很可悲的。相對地,臺灣對宗教有包容,社會充滿善心、愛心、慈悲心,就孕育了整個國家的生機。◇

責任編輯:方平

相關新聞
中期選舉後臺美關係如何?
《臺灣關係法》立法40週年:新世代看臺美關係
臺美人協會辦蔡同榮的故事座談會
橙縣臺灣傳統週系列活動隆重開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