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黑熊】南安小熊落難記(中)

文/黃美秀

人氣 2115

【台灣黑熊】南安小熊落難記(上)
(接上文)

不得不的介入

於是美秀老師當天就在臉書上發文宣導,呼籲遊客不要在進入當地。「災難,抑或是母子團聚的契機?」她問:「你家的小小孩若走丟了,你希望大家都去圍觀拍照打卡嗎(偏偏熊媽媽對人又很敏感甚或感冒)?」希望民眾發揮同理心。這篇發文經過媒體轉載,加上當地也有居民在外圍勸阻,遊客在隔天就幾乎消失無蹤了。

後來花蓮林區管理處7月23日(星期一)下午也召開緊急研商會議,討論南安瀑布台灣黑熊幼熊後續處置及因應措施,決議擴大封路範圍。美秀老師並未出席會議,因為她和團隊正在南安瀑布現場監測小熊的狀況。此時小熊其實狀況已經如風中殘燭,身形越來越瘦弱。

美秀老師的呼籲、各單位的協助封路、媒體幫忙勸導、民眾的配合,大家都只希望母熊能夠及時出現,帶走小熊返回深山林裡。但眾人的期待最終還是落空了,母熊並沒有回來把小熊帶走。於是持續封路,而小熊也在遊客中心入口附近徘迴,最後躲進卓安橋下的橋墩。可見國內對於黑熊救援缺乏標準作業流程,南安小熊走失的處理過程似乎也有些失控。

美秀老師和獸醫,以及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團隊在管理單位的授權下開始提供小熊食物。之後並定時將食物(犬用代奶粉、幼犬顆粒飼料、嬰幼兒副食穀粉,調製成250ml粥狀食物餵食)從橋上垂吊下去給小熊,期望餓了11天的小熊起碼可以先填飽肚子。團隊同時也在牠躲藏的橋下沙洲叢林下設置一個籠子,擺食物,希望讓牠隨意進出,作為預防小熊遭遇危急狀態時,可以立即捕捉的備案。

美秀老師抵達後第三天,小熊的狀況越來越不好,活動力也下降,現場附近還發現疑似拉肚子的小熊排遺,也不太肯吃東西。而且原本應該活潑好動的小熊,大多就躲在橋墩下。下午五點開始,食慾明顯較差,對各種食物顯得意興闌珊,大概僅吃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食物。小熊狀況不穩定,未因近日投食而有明顯活躍和進步,而且未曾離開卓安橋墩邊的灌叢,不像日前被目擊時仍有精神活力四處跑動。23日晚上,現場只有美秀老師團隊,小熊依舊躲在草叢裡,拒絕進食。研究團隊開會商議明日捕捉的必要性,情境沙盤推演路線,人力和所需器材,並開始調配器材,以備明日之所需。當天午夜,小熊仍是不吃。

24日一早,小熊仍是原躲藏於橋墩下草叢中休息,行動及神情懶散。垂掛食物後,牠僅舔食了盤子裡湯水,留下固態食物,水果(香蕉、火龍果)亦沒有吃。獸醫張鈞皓也在橋下發現小熊有拉稀便的情況。團隊獸醫研判小熊身體應該有狀況了,立即聯繫並建議管理單位立刻捕捉安置,以進行治療,先保住小命再說。

7月24日下午三點,花蓮林管處遂展開捕捉小熊作業,於下午準備好垂降裝備、各樣器材工具,並找來當地兩位原住民朋友協助捕捉小熊。在捕捉小熊的過程中有驚無險。開始捕抓時,小熊就往山壁衝去,使出渾身解數要逃離,卻失足滑落山壁,在千鈞一髮之際,當地布農山青賴志節剛好在小熊下方,一把接住了小熊,保住了小熊的安危,同時結束這場捕捉。

隨後小熊立即被送往附近的林務局花蓮玉里工作站的苗圃安置。之後遂啟動一連串健康檢查,台北市立動物園獸醫團隊還為此派出醫療車專程南下。直到27日,檢查結果出爐,小熊有中度至重度的貧血,以及肺炎狀況。失親落單小熊的緊急處理是國內首例,29日林管處會同專家學者召開會議,為了小熊能健康存活,而如此幼齡的黑熊幾乎無法單獨在野外存活,而且母子團聚的可能性已極低,遂決議讓小熊接受短期的人工照養,等到恢復健康後,再進行野放訓練,並送小熊回歸自然。小熊自此展開人間一遊的旅程,也啟動了台灣第一頭來自野外幼熊的返家計畫。

Q&A

為什麼小熊會和熊媽媽走失呢?為什麼會跑到登山步道上呢?

台灣現在估計約有五百隻熊,熊並不會一直在定點不動,而是會四處走動的,因此在南安那個地方發現熊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但是由於那個地方已經是非常靠近人類的聚落了,平常熊應該是不會想在白天時接近人類的,因此這件事情也不能夠算上常態。

發現小熊的地方是登山步道旁,有許多人類在那裡烤肉的痕跡,加上小熊的排遺裡竟出現四隻菸蒂,我們可以合理的推斷,熊媽媽和小熊應是受到人類食物的吸引,才會來到這個地方。但是天亮之後,熊媽媽來不及帶著小熊回到山林之中,又被早起爬山的人群驚嚇到,因此才會拋棄小熊獨自離去。小熊受到驚嚇後,攀在樹上不肯離去,接下來才有了我們熟知的南安小熊。

給小熊的祝福

第一次見到小熊時,牠毛髮凌亂,眼神彷徨失措。

牠那時小不隆咚又畏畏縮縮,我常開玩笑我的任一隻貓都可以輕易撂倒牠。

健康檢查的結果並不好,營養不良、貧血、肺炎,這些都不是偶發,在野外和媽媽分離的日子,小熊真的吃了許多苦。

收容之後,透過監視器,我們看到小熊非常專注地吃著我們給牠的粥,鐵碗被舔得一乾二淨,心中的石頭這時才放下一些。

來到特生中心後一個月,小熊第一次自己站上秤台,13.6公斤!牠已經比一個月前整整長了一倍的體重,大家都好高興,此後每次結束休假回到特生中心,都訝異小熊比上次更大了。身為一個獸醫師,還會有什麼比看到一隻生病的動物充滿求生意志地康復、成長還要讓人欣慰呢?

很快地,小熊已經40公斤了,我們設下的門檻,小熊一項一項達標,牠已經準備好回家,回到山裡去了。經常有人問我,會不會捨不得?我總是笑笑說,不會呀!若是牠沒辦法回山裡頭,才是真的捨不得呢。

在照顧、野訓小熊的過程裡,牠總是讓我們驚訝(驚喜),無論是嚇人的成長速度,或是那些與生俱來、或經驗累積得來的行為與能力,這些就是對我們最好的回報。即便野外有許多挑戰,熊畢竟還是屬於山林。我把擔心化為期待,或許在野外會受傷,會生病,但牠有無限大的森林可以奔跑攀爬,還有機會可以繁殖自己的後代,在心裡想像這些畫面,也就足夠讓我感到開心了。

――張鈞皓(南安小熊長期照養人員兼獸醫師)

(待續)

<本文摘自小熊回家:南安小熊教我們的事,時報出版>

責任編輯:孟鳳

相關新聞
玉山台灣黑熊出沒  多項措施防人熊衝突
台灣黑熊躺臥溪流 死因不明
台灣黑熊嘉義山區現蹤
野生台灣黑熊牙齒創傷 半個月二度掉入陷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