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不老騎士陳敏先 10年跨越5大洲近30個國家

台灣不老騎士的陳敏先先生抵達多倫多。(伊鈴/大紀元)

人氣: 451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9年08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伊鈴多倫多報導)70歲的「台灣不老騎士」的陳敏先,身著印有贊助商徽號的運動衣,騎著美利達贊助的特製長途自行車,載著20公斤重的行李走天涯,用10年時間,環遊5大洲,近30個國家。

今年5月,陳敏先開始美、加、日三國環騎挑戰。8月中旬抵達多倫多。日前,他接受大紀元專訪,分享生命故事。

眼前的陳敏先一襲彩色運動裝,笑容滿面。除了長長的白鬍子記錄歲月的滄桑,他看起來精神健旺,爽朗的笑聲像孩子一樣的純真;談起旅途趣事,眉飛色舞,手舞足蹈。

「台灣不老騎士」的陳敏先先生抵達多倫多。(伊鈴/大紀元)

一場病改變人生軌跡

陳敏先出生於普通家庭,從小性格內向,幾經曲折,考上台灣中興大學外文系。畢業後擔任英文教師。56歲那年,被醫生診斷出罹患大腸癌。那時他剛退休3年,辛苦一生,還未來得及好好享受人生,就遭此厄運,深感人生的無常。

為了獲得健康的身體,陳敏先通過愛好騎車的女兒、女婿引薦,參加騎自行車訓練。在一幫學生或年輕人組成的單車騎行團隊中,陳敏先不甘落後,一路堅持下來。當時,台灣正風行環島遊。陳敏先一時興起,也要像「阿甘」一樣,來個騎單車馬拉松環島遊,為天主教博愛基金會「兒童關懷站」募款。

環島六次後,他寫了一本「從台灣到全世界 – 福爾摩沙先仔傳奇」台灣篇,萌生騎向更遠的夢想——環遊世界。

陳敏先在世界各地騎行。(陳敏先提供)

不過,他的夢想遭到妻子和小女兒的激烈反對:一輩子辛苦打拚,好不容易退休了,應該好好在家含飴弄孫。又擔心他年紀大,身體吃不消,還有安全問題等。

陳敏先是一位天主教徒。他明白,人生無常,應該在有限的生命裡,做一些有意義的事,重新體驗生命的光和熱。他開始寫計劃書,找贊助商募款。終於感動家人,支持他成就夢想。

從2008起,陳敏先從環遊台灣島開始。2012年3月,陳敏先開始更遠的國家騎行。他一次又一次出發、歸來。每次回來,是為下一次出發作準備。他騎過中國大陸、荷蘭、比利時,德國,義大利,法國,英國,以色列,巴西,韓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包括正在行進在的美國、加拿大,截至目前為止,他已穿梭過5大洲,近30個國家。

開闊視野 見識不同文化

陳敏先以騎行單車的方式宣傳環保,更希望開闊眼界,豐富生命的內涵。陳敏先學習書法多年,騎行全球各地,也隨身帶著毛筆、墨、紙等,現場揮毫贈與遇到的友人,也順便傳揚中華文化。

「台灣不老騎士」的陳敏先寫書法饋贈旅途遇到的善心人士。(伊鈴/大紀元)

2017年,他以106天的單車騎行,為天主教博愛基金會泰北清萊滿星疊聖愛之家兒童關懷站女生宿舍重建,籌募250萬元。

他在印度教聖城瓦拉納西(Varanasi)做義工,見識印度人把親友遺體送到恆河安葬,就好像恆河直通天堂,是喜樂,而不是恐懼和悲傷。他對死亡有新的認識。

在與印度人的相處過程中,看到印度人的知足與安天樂命。

在加拿大,他看到各民族的人一起唱國歌,很感動。加拿大只有150多年的歷史,來自不同國家的移民融合在一起,共同為這個國家奮鬥。

在渥太華,他經過一些國家公園,見識加拿大良好的生態環境;還看到了一些藝術家用石頭壘起來的雕塑。

北美之行,讓他看到美國、加拿大的文化多元、包容,各自充分發揮潛能,看到這裡的百姓很幸福。

一路走來,陳敏先也把自己的故事分享給遇到的人,以回饋他們的友善。在南加州,他遇到一位校友,這位校友是為成功的企業家,擁有多家公司。跟陳敏先相處5天後說:這5天給予他的快樂是過去從來沒有過的。

「天使」護佑

記載眾多熱心人士簽名的旅行圖。(伊鈴/大紀元)

騎單車獨自環遊世界,需要體力、設備、資金的準備,還要面臨旅行隨時出現意想不到的困難。最常見的困境就是在荒郊野外迷路,手機卻沒有信號,無法導航。好在陳敏先能說英文,可以跟當地人交流。

也有語言不通的時候。2013年歐洲之行之後,陳敏賢前往巴西。由於事先沒了解清楚,巴西人講葡萄牙語,他一句也不會。幸好當地天主教博愛基金會幫助,安排他到英語接待家庭,從而化解困難。

在美國,他因疲倦想借當地人家草坪休息,又擔心主人誤以為自己是流浪漢報警。他向主人簡短講述自己的情況後,沒想到主人妻子也是單車車友,熱情招待他漢堡及馬鈴薯,讓陳敏先感受美國人的熱情。

在加拿大渥太華,陳敏先在楓樹林中的單車道騎行,盡情享受迷人的楓香。不過,當天下午下起暴雨,騎車的人更少,而且岔道又多,陳敏先又迷路了。很巧,他很快遇到一個當地人,用自己的手機查出地圖,然後用手繪出地圖,幫助他指示下一站的行程。

「台灣不老騎士」的陳敏先先生抵達多倫多。(陳敏先提供)

還有一次也是暴雨,手機沒信號,陳敏先又迷路了,他只有往前走。剛好前面有一家咖啡店,當店主了解他的情況後,馬上打開電腦幫他查地圖,又親手畫出路線圖。原來店主也是一位騎單車愛好者。陳敏先根據這個圖指示,順利到達下一站。

一路走來,這樣的故事很多。陳敏先說自己很幸運,一直遇到善心人士的幫助。包括為他提供特製自行車的贊助商,還提供旅途的設備維修和補給;善心人士慷慨捐贈旅費。

所到之處,台灣駐地辦事處、僑教中心以及當地的僑社鄉親,都給他提供很多幫助,讓遠離故鄉的他感到一份特別的溫暖。他稱這些貴人為「天使」。

左起:台灣同鄉會會長陳慧珍、長青學苑校長洪秋月、陳敏先先生、建築師謝樹榮先生。(伊鈴/大紀元)

人生70才開始

陳敏先說,騎自行車運動收穫很多。首先是身體健康,原來他的膽固醇高,2017年檢查發現,膽固醇恢復正常。其次是心情平安快樂,沒有衰老的感覺。騎單車之後,整個精神、心態不一樣。年輕時因求學不順利,走過一段很辛苦的歲月,性格內向,自卑。騎自行車之後,自信心越來越強。其三是開闊視野,見識不同的文化,豐富人生。

陳敏先在世界各地騎行。(陳敏先提供)

陳敏先坦承,騎自行車、帶著睡袋、帳篷獨走天涯,很多時候風餐露宿,確實很辛苦,也很寂寞。有時想家想得很厲害;有時也會想到放棄。但是,冥冥中好像得到神的旨意,鼓勵他繼續走下去。

「人生70才開始。」陳敏先說,「就像打籃球賽,真正精采在下半場。」

10年的騎車環遊人生視野大為開闊,如同生命加倍延伸。未來,他計劃走訪更多國家,出更多書,體驗更多文化,讓生命更豐富。

8月21日,陳敏先離開多倫多,前往溫哥華,再到日本,繼續他前方的旅程。

責任編輯:岳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