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趣聞】安格爾的模特兒

作者:史多華 編譯

法國畫家安格爾(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路易十三的誓願》局部(The Vow of Louis XIII),1824,,油畫於帆布,蒙托邦的聖母院藏。(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38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1820年,佛羅倫斯。安格爾在他的畫室裡幾乎要發火了。

他需要一個模特兒為他的新作擺姿勢。他拜託好朋友康斯坦丁(Abraham Constantin)幫忙,沒想到,康斯坦丁居然死都不肯。而這幅作品對安格爾很重要,這是法國內政部委託的一幅歷史大畫:《路易十三的誓願》——表現法王路易十三跪在聖母座前,將法蘭西王國託付給聖母,請求聖母瑪利亞給予庇佑。而安格爾想以這幅作品作為他從旅居了20年意大利榮耀返鄉的紀念作。這是個很大的賭注,值得好好表現。

但是為什麼康斯坦丁這麼頑固,不給面子呢?

原來安格爾要他擺的是聖母手抱聖嬰的姿態,而為了畫出準確的人體結構,畫家要求模特兒全裸!更難堪的是,畫家還有意要花很長時間來完善這些圖稿……

難怪康斯坦丁不幹了。雖然說服不了他,安格爾卻也沒有放棄。最後如何解決的呢?

安格爾(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路易十三的誓願》(The Vow of Louis XIII),1824,油畫於帆布,蒙托邦的聖母院藏。(公有領域)

很簡單,只要角色互換就行。也就是安格爾自己登上模特兒的高台,全裸地擺出聖母的姿勢——只是他抱的不是聖嬰而是代替品:一頂帽子。與此同時,讓康斯坦丁來對安格爾進行速寫。幾張下來,結果讓安格爾還算滿意。畢竟康斯坦丁是有名氣的搪瓷畫家,畫工也是不差的。

幾年後,這幅《路易十三的宣誓》在巴黎大獲成功,只是,從來沒有人猜疑過聖母的模特兒是誰!

從這小故事裡我們可以了解到西方傳統繪畫的嚴謹態度。安格爾是新古典的學院派大師。傳承自文藝復興精華的古典畫派一向重視精確的素描基本功,包括人體結構、空間透視都有嚴格的訓練。故事中雖然畫的是穿著衣服的聖母,但是為了外形的準確,畫家還必須先掌握衣服覆蓋下的人體結構。其實很多古典畫家畫的人物,都有裸體的初稿,之後才畫出穿衣的人物。這是一個極其嚴謹的作畫過程與負責任的態度。所以古典畫派確實是西方繪畫追求完美的頂峰。安格爾有句名言可以作為註腳:「長時間的素描之後再考慮開始動筆(畫油畫)。在堅實的基礎上,我們才能高枕無憂。」(”Dessinez longtemps avant de songer à peindre. Quand on construit sur un solide fondement, on dort tranquille.”)

另一位新古典大師,賈克·路易·大衛(Jacques Louis David)為《網球廳的宣誓》(Le serment du Jeu de Paume)所作的草圖,也是先繪製裸體素描習作作為正式創作的基礎。(公有領域)
賈克·路易·大衛(Jacques Louis David)《網球廳的宣誓》(Le serment du Jeu de Paume)局部。(公有領域)

參考資料:Artip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984年1月23日,在一個擠爆了的會議室裡面,華裔建築師貝聿銘正準備展示他的最新設計。鴉雀無聲的現場,瀰漫一股沉重而詭異的氣氛。第一張投影片才剛放出來,觀眾席突然爆出了笑聲、叫駡混雜著噓聲。貝聿銘臉色鐵青,招牌笑容從臉上消失了。他轉頭詢問翻譯小姐,想了解觀眾是怎麼回事。批評的聲浪使翻譯小姐淚水奪眶而出,翻不下去了。情況很明顯:法國民眾接受不了他的作品!
  • 賈克‧路易‧大衛是法國新古典主義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也是最受拿破崙一世欣賞和重用的御用畫家。他不僅擅長大幅歷史畫,他繪製的人物肖像尤其出類拔萃,對於人物的特徵和神韻都能精準掌握。
  • 有些人喜歡收集郵票、標籤或火柴盒、等小玩意兒,而法王路易十四喜歡收集的東西就有點沉重了。他喜歡收集「城市」!他不只是攻占它們,還想把它們永遠保存在眼前 。
  • 1822年,22歲的維克多.雨果和少女阿黛勒.芙雪定了婚約。對雨果而言,未婚妻幾乎是完美無缺,唯一令他擔憂的,是這女孩對畫素描的狂熱。
  • 這四個總統像在羅什摩爾峰(Mount Rushmore)上,由岩石切割而成,用以獻給這些在美國歷史上貢獻卓著的總統。然而,把他們刻在山頭上總是個比較奇特的想法。到底是誰的主意呢?
  • 十八世紀畫肖像家吉伯特.史都華的作品,《滑冰者(威廉. 葛蘭德肖像)》是英國繪畫史上第一幅運動中的肖像畫,而且還是個滑冰者!這個創舉可說大獲成功。
  • 1785年,羅浮宮沙龍展開幕了,瑞典畫家維特穆勒焦慮中等待著。他繪製的一幅巨大的肖像畫,將會被展示在一個尊貴的重要位置;因為他畫的不是別人,正是當時的王后—瑪麗‧安托奈特!
  • 十七世紀法蘭德斯女畫家克拉拉.琵特斯在這些精密描繪的反光面上,畫家巧妙、幾乎不著痕跡地留下了許多小小自畫像,就如同低調的簽名落款一般。對觀眾而言,則是「找找看」的遊戲!
  • 1886年,畫家夏凡內收到了一份重大的工作合同——裝飾索邦大學(la Sorbonne)的半圓劇場大講堂上方的壁畫。這項工作雖然榮耀(索邦大學歷史悠久,堪稱法國第一學府),但挑戰也不小,因為弧形壁面長度超過二十五公尺。這樣長的水平畫面上不容易想像出一個和諧諧和的構圖。
  • 小漢斯·霍爾拜因,《使節》(The Ambassadors),作於公元 1533 年,油彩、橡木, 207 x 209.5 cm,英國倫敦國家畫廊藏。(公有領域)
    評量一幅人物畫時,觀衆首先看到的是,畫面的主體是一個人,還是表現二個人的互動,是三人結構,抑或多人的大場景。下面就讓我們以人物多少為序,來欣賞藝術史上幾幅寫實油畫傑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