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樂界 迷失在大樂團與名家市場

font print 人氣: 19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今年台灣的戲劇節目呈現規模小、量多而富變化的狀況。但是古典音樂情況恰好相反,除了六、七個國際知名樂團外,目前幾乎所有民間經紀公司邀請的都是老面孔而具國際知名度的藝人,如馬友友和小提琴名家夏漢,均已多次造訪台灣,反映出台灣樂界保守的作風,而整個古典音樂市場也浮現了停?颩阭h的危機。

這種危機導因於目前台灣古典樂界已形成幾種公式化的表演型態,大樂團就是一例,因為樂團規模大,容易造勢吸引樂迷。因此,儘管今年獨奏、室內樂團體相當稀少,大樂團卻多達六、七團,包括了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紐約愛樂、BBC倫敦交響樂團、奧地利薩爾茲堡莫札特大會堂管絃樂團、基洛夫歌劇院管絃樂團以及俄羅斯國家管絃樂團等。

至於獨奏家更可看出經紀商「唯名是圖」的傾向。其中,馬友友三月訪台,五日將與樂團聯手,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海頓大提琴協奏曲以及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題變奏曲」。去年底剛訪台的柏林愛樂長笛首席帕胡德三月又將再度報到,預計與重奏團一起表演室內樂。六月間,兩位小提琴家五島綠、夏漢將再度訪台,前者舉辦獨奏會,後者預計演出協奏曲。

隨後七月初,已有多次訪台經驗的「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也將再度現身。華人青年鋼琴家黃海倫則與紐約愛樂一起演出。今年下半年,大提琴泰斗羅斯托波維奇則接受兩廳院邀請。總括而言,這些音樂家都享有盛名,但都是老面孔。

大明星除了可吸引樂迷外,更是企業贊助的最愛。此外,某些節目則訴求固定的觀眾群,例如外貌英俊的帕胡德已成為長笛學生的偶像,因此經紀商穩賺不賠。結果,凡是正在樂壇竄起的中青輩音樂家,即便具有相當知名度,例如聲樂新秀夸斯妥夫、男高音波斯垂吉等,在台灣都乏人問津。

和戲劇界冒險開拓的作風相比,音樂經紀商現在大都固守城池,而樂迷也一味崇拜大明星,形成一種惡性循環。近來某些具有藝術眼光的經紀人,如新象許博允,大膽引進「法國香榭麗舍管絃樂團」等優秀但不具知名度的團體或音樂家,但樂迷不捧場,連連慘賠,因此今年新象也減少了音樂節目。傳大公司今年除了萊比錫布商大廈、俄羅斯國家樂團外,口袋裡的音樂家只剩下華沙蕭邦大賽首獎得主李雲迪。

民眾和贊助商過度注重藝人名聲,結果是音樂節目越來越缺乏變化,而大明星的票房號召力也可能因曝光過度而減弱,俄羅斯國家管絃樂團就是明顯的例子。某些公司為了生存,只好另闢蹊徑,邀請次級團體,或引進通俗跨界節目,並與賣票集團合作,把門票推銷到音樂班、學校和機關,透過抽佣分帳來保障利潤。如此一來,精緻音樂節目越來越少。

所幸某些公家單位肩負了「振衰起敝」的任務,包括國家音樂廳樂團、國立中正文化中心今年都將邀請多位外國新秀。不過,國立中正文化中心主任朱宗慶決定把大部分年度預算編列給戲劇、舞蹈節目,因為他認為台灣樂界比較不能提供民眾一種充滿活潑生命力的感受。如果音樂界不能深思反省,今年台灣樂迷將度過最乏味的一年。

(中時電子報 2002-1-13)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馬友友將公開發表新作「絲綢之路」 (8/24/2001)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炎帝幼女女娃溺死後化為精衛鳥,銜西山的木石填東海;麻姑成仙後,曾經歷東海三次變成桑田。
    • 次次都能逢凶化吉,他為什麼如此幸運?蔣家與布袋和尚的奇特緣分……虛雲和尚憑藉什麼,收服了民國政要?
    •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翠碧如絹的蕉葉,可入詩、入畫,是傳統藝術中的典型意象。在清朝初年,有一群江南閨秀,以此為名號,在良辰美景中結社唱和、賦詩填詞,為當地帶來一幕幕文化盛宴。這便是大名鼎鼎的蕉園詩社。
    • 明末的某個煙雨時節,蘇州郊外,支硎山中,出現了一位攬勝探幽的青年才俊。忽遇驟雨,他躲進一座莊園,卻駐足在庭院中,憑欄觀魚,困倦之際忍不住沉沉睡去。當晚,莊園主人就夢見山中別業,有神龍臥於欄杆。次日清早,主人親自入山察看,恰好看到仍在休憩的青年。
    • 暗喻清貧貪饞的太守表兄文同,手拿斧頭逮著竹筍就砍,把渭水邊上千畝竹林都吃進了肚裡。這生動的形象,刻畫了文同豁達、爽朗的性格,也可看出這對表兄弟親密的關係。
    • 岸上有一棟高樓,半夜裡,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燒,樓中人張惶呼叫,亂成一片。林孝廉忽見一個少婦,只穿內衣短褲,從樓上墜入船中。林孝廉見少婦衣不蔽體,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長袍拿過去,給她蓋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進船艙休息。自己則挑燈站在船艙外面,守護著她。
    • 班婕妤辭謝與漢成帝同車出遊,馮誕備受恩寵與北魏孝文帝同車而行。
    • 10歲就當國師,受到三朝統治者禮遇,他到底是得道高僧,還是政治和尚,一件事揭開謎底。
    • 天啟年間,大明國運走向沒落。仕宦書香之家,尚能享有片刻閒適安寧的天倫之樂。在大學者王思任家中,聰慧婉麗的三小姐正無憂無慮地成長著。 清白的家風,淵博的家學,將她塑造成標準的才女。三小姐天生幾分偉丈夫氣概,竟不似一般的江南閨秀。在後來國仇家恨、命運浮沉的考驗中,她仍然堅守著忠孝節義,在苦難中構築了她的文學世界,並將那不讓鬚眉的性情貫穿一生。
    • 蒼頡觀察萬物而創造了文字,虞卿困居大梁而著書傳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