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陸、空 21世紀十大超級武器一覽

人氣 5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月9日訊】

上圖:無人駕駛戰斗机

圖2:“科曼奇”隱形直升机

圖3:以色列和美國合作研制的戰術高能激光武器

圖4:航空航天兩用的空天飛机

  激光武器:光束比太陽光亮200億倍

  激光的能量高度集中,比太陽光亮200億倍,足以摧毀任何堅固的目標。它以每秒30萬公里的速度在空中傳播,瞄准射擊時不需計算提前量。激光射擊時几乎沒有后坐力,可隨意變換射擊方向,精确打擊目標的要害部位。

  近年來激光武器的試驗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2000年6月,以色列和美國合作研制的戰術高能激光武器(見圖3),成功截獲一枚“喀秋莎”火箭炮彈。美國空軍正在研究利用波音─747飛机改裝一具反導彈激光武器,從13公里高空發射激光束,截擊400公里外剛從發射架上升空的“飛毛腿”一類的地地彈道導彈,計划于2005年進行導彈截擊試驗,2009年裝備7架飛机。目前用來殺傷人員的輕型激光武器已進入實用階段。俄羅斯在車臣戰爭中用激光武器擊斃一名武裝匪徒,解救出被劫持的女記者,首幵激光武器實戰使用之先河。

  電能武器:讓炮彈飛得更快、更遠

  現在絕大多數武器都是利用火葯產生的化學能推動射彈前進。世界各國為增大武器射程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增大射程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提高初速。目前榴彈炮的初速不足900米/秒,最先進的坦克炮初速2公里/秒已接近极限。用電能代替化學能制成電能武器將從根本上改變這种狀況。電能武器的初速大,動能高,射程遠,反應快,耗費小,有良好的隱蔽性。它擺脫了傳統火炮的設計,在推進原理、武器結构、彈葯設計等方面有重大創新。利用平行導軌制成導軌炮,其電流可產生強電磁場推動彈丸高速前進,飛行速度可達到6─8公里/秒。用同軸線圈制成的電磁線圈炮由于炮彈和炮管間沒有摩擦作用,可把重型炮彈推送到遠距离目標區。還可將普通火炮改造成電熱化學炮,在等离子体作用下產生化學能量發射炮彈。電磁炮射擊時不用葯筒、發射葯,可顯著減輕彈葯供應負擔,提高作戰效率。用它發射殺傷爆破榴彈、超速動能彈、精确制導炮彈,可攻擊各种地面目標和空中目標。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划局正組織多個科研項目,其中一种電磁炮初速3公里/秒,作戰距离3.5公里,射擊速度每5秒兩發。英、法、德、俄等國都在進行類似研究。美國還曾祕密研究用電磁炮截擊洲際導彈。

  隱形武器:使戰場成為捉摸不定的隱形世界

  未來隱形武器將朝多樣化、立体化、系列化方向發展,使整個戰場成為捉摸不定的隱形世界。F─22“猛禽”戰斗机采用平滑流線型机身和防雷達、紅外、可見光多种技術。“科曼奇”隱形直升机(見圖2)采用奇特的多折面机身和新穎絕熱、隔音措施,熱信號強度衹是“阿帕奇”直升机的2%。美國“海魂”號護衛艦采用錐形艦頂結构,桅桿、天線被置入扁平塔艙,并能噴射水霧隱蔽艦衹行動。正在研制的隱形坦克采用全塑料車体和電發動机驅動,車体低矮、光滑并涂有防紅外涂層,用電磁炮發射超速動能穿甲彈可擊穿任何敵方坦克的新式裝甲。隱形迫擊炮內裝有活動式空心圓筒,射擊時火葯气体推動圓筒將熱量密閉在筒內,抑制炮口泄出的火焰,降低射擊噪音和炮管溫度,使敵人難以探測到發射陣地。一种供特种部隊用的軍服正在試驗。它能隨著環境變化改變顏色和溫度,防御雷達、紅外偵察儀的探測。士兵如在面部也涂上抑制熱輻射的涂料,就成了真正的“隱形人”。

  智能武器:具有類似人的記憶、分析、綜合能力

  未來戰場上將出現大批智能型武器。它們集光電傳感、高速處理、人工智能于一体,具有類似人的記憶、分析、綜合能力,能适應戰場環境和目標變化情況,作出迅速反應。

  目前研制的智能導彈是在巡航導彈基礎上裝了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前視紅外儀和新式計算机控制系統,它能在飛到敵方上空后自動搜索、識別、跟蹤目標并進行优化處理,根据目標特征選擇最佳戰斗部實施攻擊,消滅一個目標后立刻轉向另一目標繼續攻擊,可在目標區上空持續戰斗60分鐘。智能型反坦克導彈從空中發射后會自動爬升到1000米高度,搜索、跟蹤各种地面裝甲目標。

  智能炮彈彈內裝有兩個戰斗部,每個戰斗部內都有光電傳感器和控制机构,發射到目標區上空后帶著降落傘緩緩落下。兩個戰斗部分別搜索各自的目標并實施跟蹤追擊,真正作到“一箭雙雕”。

  智能飛机采用獨特的變翼結构和智能材料,全部飛行面呈單一整体,隨著飛行中气流、壓力、速度的變化能迅速變換机翼形狀,像鳥兒一樣自由飛翔。

  智能地雷由火箭炮、布雷車或直升机大面積布撒,雷上裝有音響、振動傳感器和微處理机,能探測、識別和跟蹤坦克、裝甲車等不同目標,并能根据敵人行動方向變換雷場位置和攻擊方向,用遙控或自編程序引爆戰斗部實施攻擊。

  無人武器:可執行陸、海、空各种作戰任務

  隨著人工智能、机器人技術的迅速發展,大批無人操作的武器平台和軍用机器人即將馳騁在未來戰場。未來的無人操作武器和軍用机器人將更廣泛地應用各种高新技術,從以往的遙控式戰斗保障工具向獨立自主的作戰兵器發展。無人駕駛的戰略偵察机采用合成孔徑雷達等先進傳感器和偵察設備,并采用隱形結构和太陽能作動力,可從12公里高空對重要戰略目標進行長時間監控。無人駕駛攻擊机攜帶高能激光武器或反導彈導彈,對剛從發射陣地升起的地地彈道導彈在助推段就可予以摧毀。無人駕駛戰斗机(見圖1)攜帶激光制導炸彈或爆破彈,可向敵目標進行俯沖轟炸。在地面戰場,机器人工程車能构築防御工事、排除地雷障礙、設置發射陣地。炮兵用机器人代替炮手,大大提高火力突擊能力和連續作戰能力。無人駕駛的遙控快艇可擔負海岸巡邏、布雷掃雷、快速突擊等各种任務﹔無人深潛器可航行4000公里后潛入數千米深的海底,發現敵核潛艇等重要目標后即發射導彈實施攻擊。無人武器將使未來高技術戰場變得更扑朔迷离。

  信息戰武器:網絡系統的“克星”

  為适應21世紀信息時代的需要,許多國家都在研究新概念信息戰武器。

  電磁脈沖武器可由核爆炸或特殊的波束發生器產生极強的電磁脈沖。它的作用時間极短,電場強度高達數十千伏,以光速向爆心周圍傳播,頻率可覆蓋從极低頻到特高頻的廣闊範圍,可對通信線路、電子設備、計算机系統產生干扰、破壞作用。高功率微波武器可產生峰值功率高達100兆瓦的電磁波,破壞武器系統的電子線路、計算机控制系統。海灣戰爭中美軍曾用“戰斧”巡航導彈試驗,在戰斗部內安裝微波發生器,干扰、破壞伊軍C3I(指揮、控制、通信、情報)系統。美國在科索沃戰爭中曾用石墨炸彈將大量碳纖維絲投撒到發電厂上空,破壞供電網輸電功能。在計算机病毒武器中,迄今已有近萬种計算机病毒。近來出現的比特武器可破譯密碼后進入網絡,干扰作戰指揮、武器控制系統或直接摧毀計算机硬件,導致整個網絡系統徹底癱瘓。

  空間戰武器:太空中的“殺手”

  自從第一顆人造衛星升空后就有人預言,誰控制外層空間誰就掌握了戰爭主動權。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及其同其他作戰力量更密切的結合,形形色色的新概念高技術武器將在浩瀚太空展幵激烈較量。未來空間戰將用激光、紅外線對敵航天飛行器進行光電對抗,干扰其偵察衛星、警戒衛星的正常工作,也可用強激光或粒子束武器直接摧毀目標。美國計划2008年發射第一顆載有激光武器的作戰衛星,攔擊4500公里外的洲際導彈或人造衛星,以后將部署20顆激光反導衛星。美國還在研究可像普通飛机一樣起落、卻可高速飛行的航空航天兩用的空天飛机(見圖4)。它能在几小時內到達任何空域對目標發起突然襲擊。

  失能武器:使人和武器失去戰斗力

  非致命性武器又叫失能武器。它是完全不同于傳統設計的新概念特异功能武器,專用于干扰、破壞武器裝備、机動工具、C3I系統或使人員在短時間里暫時失去戰斗力但不至于死亡。如在敵人陣地噴灑大量金屬脆化劑,各种武器裝備的金屬部件沾染后會脆化變質而無法使用。如灑出超級腐蝕劑,各种車輛輪胎沾上后幵始軟化而無法行駛。有的國家正在研究將特殊的陶瓷材料制成极細的箔條,裝進炮彈發射到空中,當直升机等經過時會將其吸入發動机內而無法正常飛行。一种“冷射線”手槍正在試驗。它會射出一束類似紫外線的冷光粒子束,可以干扰武器裝備電子線路的正常工作。人在遭到這种“冷槍”襲擊后便肌肉失控僵直而后束手被擒。這類武器尤其适于在治安防暴、反恐怖戰爭中使用。

  納米武器:個頭小、作用大

  納米武器的出現將引起一場軍事技術革命。雖然媒体已對“珍珠”衛星、“蚊子”導彈、“螞蟻”士兵、“間諜”小草作了大量報道,但要制成真正實用的納米武器還要克服許多困難。近年來微型、超微型元件的研究取得很大進展。它們將有力地推動納米武器的發展。現已制成重量不足1克、長約13毫米的航空照相机,6克重的信號處理和貯存系統。用這些器件制成的“微星”無人偵察机全長152毫米,重約85克,可在100米高度飛行60分鐘,拍攝到地面目標的清晰圖像。另一种微型偵察裝置体積衹有蒼蠅大小,可在空中飛行、地面爬行或跳躍前進,裝上微型傳感器、信息處理和導航器件,能在敵人陣地四周懸停、爬行,潛入建築物內竊聽或窺探敵情,通過通信系統將信息發送到控制中心。一种多功能超微型机器人正在試驗。它的体積衹有螞蟻大小,背上馱有一台微型太陽能動力裝置,腹中裝有微型探測裝置和自主式導航裝置。它可以隱蔽地潛入敵人作戰指揮中心搜集重要情報,也可安裝微型高能炸葯戰斗部,直接摧毀敵信息網絡系統。

  基因武器:成本低、殺傷力強

  許多國家正在加強基因工程研究,探索基因武器的應用前景。基因武器与傳統武器比,有一系列优异特點。它的成本低廉而殺傷力大得惊人。衹用5000萬美元建造的基因武器庫,其效能遠遠超過50億美元的核武器庫。衹需20克具有劇毒作用的“熱毒素”,就可使60億人死于非命。基因武器的使用方法十分簡單,衹要將微量毒素傾入飲用水源或將某种病毒傳入敵國,就可使其遭到慘重打擊,由此驅使一些國家競相研制。英國化學及生物防疫中心正在運用基因工程探索制造“基因殺人蟲”的可行性。(環球時報)(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媒體報導中共提供武器予巴基斯坦 (1/8/2002)    
  • 看友立“一元正版”風暴新思路 (1/8/2002)    
  • 美國科學家加緊研製“臭得空前絕后”的“臭彈” (1/8/2002)    
  • 印尼前總統之子被指控參与暗殺活動 (1/8/2002)    
  • 日本將宣布新的裁軍政策 (1/6/2002)    
  • 蓋達兵入选要考試 坎大哈發現蓋達兵試卷 (1/6/2002)    
  • 美國特使對巴以停火表示樂觀 (1/6/2002)    
  • 最新發現:英國倫敦有阿爾-凱達組織接頭地點 (1/6/2002)    
  • 美國特使就50噸船運武器一事詢問阿拉法特 (1/6/2002)    
  • 以色列紅海截獲一開往巴勒斯坦軍火船 (1/5/2002)    
  • 俄首批T90坦克運抵印度 (1/5/2002)    
  • 美要求阿拉法特解釋軍火船事件 (1/5/2002)    
  • 中國78億購俄兩驅逐艦 (1/5/2002)    
  • 受雙重恐怖籠罩的華人 (1/5/2002)    
  • 美國電腦出口限制分四級 (1/4/2002)    
  • 台灣与印度秘密進行軍事交流 (1/4/2002)    
  • 塔利班擬交出奧薩馬交換停火 (1/4/2002)    
  • 印度不排除使用核武器自衛 (1/4/2002)    
  • 美國獲得重要線索 一美記者買下拉登助手電腦 (1/2/2002)
  • 相關新聞
    美國獲得重要線索 一美記者買下拉登助手電腦
    塔利班擬交出奧薩馬交換停火
    美國電腦出口限制分四級
    受雙重恐怖籠罩的華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