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女儿讀《老子》有感

劉春河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0月7日訊】我的女儿考上初中后,她的語文老師發了一本經典書——《老子》,她按著老師的要求,每天背誦一章。起初,我對讀經典感到莫名其妙的反感,因為我儿童時期赶上三年自然災害,少年時赶上了文化大革命,受讀書無用論思潮的影響,對經典的接触,對經典的接触能力差,認為背誦經典不合時宜。但是通過女儿的誦讀与我的親身體會,使我轉變了這個看法。

女儿拿到《老子》后,猶如得到了最喜愛的巧克力,愛不釋手,甚至吃飯時都不肯放下。所以她每背完一章,都要再背誦一遍給我听。一次,我听她在背誦第六十三章“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這一段對我的工作也有很強的指導意義,處理問題,要從容易的地方入手,實現遠大目標要從細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難事,一定要從微細的部分開端,面臨著細易事情,卻不可輕心。這些格言,對于人們來講,無論行事還是求學,都是不移的至理,這也是一种朴素辯證法的方法論,暗含著對立統一的法則,隱含著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老子所講的“無為”,決不是講無所作為,而是以“無為”求得“無不為”。“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這句話教育我們在工作中從客觀實際情況出發,一旦條件下成熟,水到渠成,事情也就做成了,打這次起,我也像我的女儿一樣,喜歡上了《老子》。

我發現《老子》這本書的哲理是深奧的。這位有著極丰富辯證法思想的“博大真人”,用深奧的思想教育下一代,使她們懂得做人的道理。

我的女儿讀《老子》讀到六十多章時,我隨意拿出兩篇文言文讓她看,不過五分鐘的時間,她就能把其中的大意說個八九不离十,當時我特別惊訝,因為這些文言文得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才能讀懂,一個剛上初中的孩子在這樣短的時間竟能看懂大意,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我想這就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吧!

优秀的古文經典是中華文化的一塊瑰寶。我覺得孩子們通過背誦經典,陶冶了情操,丰富和完善了他們的言語表達能力,對于他們長大后的為人處世,都會有很好的影響,甚至惠及終身。

由于女儿愛讀《老子》,我也喜歡上了這部經典著作,有空時和女儿一塊分享著中華古老的文化財富,從中受到了許多教益,因為身臨其境与隔岸觀火畢竟不一樣。從老子的文句中,可以看出老子冷靜觀察世界的智慧,整個人的生命,由存在的有限開拓出精神的無限,于是,人生的禍福不再是一种羈絆,生命存在的价值不再是一种權力之爭,從而開創出一种超拔自得之境。

希望我們在進行現代化建設的今天,進一步發掘中國歷史上丰富的審美道德資源,用代表中華民族优秀文化的經典教育下一代。(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江浙一帶有一個人叫鄭夷甫。他少年有為,令人羡慕。嘉祐年間,在高郵做官。后來遇到了一個有功能的人,可以推算人死的時間,沒有不準的。鄭夷甫叫他一算,原來自己只能活35歲。他一下子就開始感傷起來。有人勸他學一學《老子》或是《庄子》來給自己寬寬心。后來听說有一個和尚,坐在那里和別人談笑中而圓寂。鄭夷甫听了感嘆說:「我不能長命百歲,那也要象這個和尚一樣,也就沒有什么可遺憾的了。」到了那個日子前十天,他四處走親訪友道別。到了那一天,他沐浴更衣,來到屋外的一個亭子里,親自叫人打掃燒香。就在揮手指畫之中,突然就死了。
  • 中國古代是一個極端封建專制的社會,統治者維護家天下的方法,也很具中國特色,是別的國家的獨裁者怎么也想不到的。比如中國古代的宦官制度,可以說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宦官作為個人的命運,确實是很悲慘的,從小就要被除去生殖器,喪失做人的最基本的權利,成了皇帝老子的家奴。可以說,他們是生活在中國封建專制社會里最底層,最悲慘的一群。然而,一旦他們得到皇帝信任,受到重用,則又成為危害一方的禍水,因為他們天生為奴的變態心理,所以一旦參与政治,必然是胡作非為,貪污受賄,將中國政治搞得一團糟,形成歷史上最黑暗時期。
  • 紫禁城位于北京中心,又稱故宮,為明、清兩朝的皇宮。故宮東西寬750米,南北長960米,面積達72万平方米。故宮的整個建筑被兩道堅固的防線圍在中間,外圍是一條寬52米、深6米的護城河環繞,接著是周長3公里的城牆,牆高近10米,底寬8.62米。城牆上開有4門,南有午門,北有神武門,東有東華門,西有西華門;城牆四角,還聳立著4座角樓,角樓有3層屋檐,72個屋脊,玲瓏剔透、造型別致,為中國古建筑中的杰作。
    故宮大體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南為外朝;北為內廷。外朝內廷的所有建筑排列在中軸線上,東西對稱,秩序井然。

    孔子与老子的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滲透在中華文化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紫禁城也同樣蘊含著這一古老而傳統的文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