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于國”与“富于民”

冰紅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3月12日訊】近年我國的國家財政收入增長速度一直高于GDP增長速度,為什么呢?按照官方解釋,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我們過去在稅收制度方面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增稅還很大潛力,不僅可以通過加強征管力度,更好的開發原有稅种、稅源,還可以開辟新稅源,增加新稅种。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看到,國家從GDP增長中得到的好處,要超過民間從GDP增長中得到的好處。也就是說,國家富得更快,民間慢。

這是一條”富于國”的道路,這個思路有它的优點──這個我們已經從當今中國社會的外觀中看出來了,許多從國外歸來的人都惊嘆中國這些年的變化,甚至連台灣的龍應台也不得不贊美上海的外觀。的确,現在許多城市、村鎮,政府大樓變得宏偉壯觀了,公路變長了、寬了,各地政府集中精力建了一些民心工程、樣板工程,許多城市出現了高大的新型建筑物、運動場,在市政建設方面出現了大量的”第一”、”一流”工程。

然而,這些外觀的下面是依然貧窮著的人民。我們要知道,當初法西斯統治之下的意大利、德國也出現過這樣的盛況,樣板工程多,整個國家的外觀都改變了,這個改變讓整個世界吃惊,但是,這种外觀的繁華并沒有改變法西斯統治的本質,人民在最初從法西斯統治所獲得的這种外表的繁榮之中最后什么也沒有得到。

現在,上海的确非常繁華,從外觀上看,它遠遠地超過了台北,但是在台北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到這個城市的居民非常生活很殷實、心態很平衡,而在上海,我們至少是感受不到這一點的。

近几年,中國GDP增長的确依然在持續,但是,另一方面,我們應該看到人民致富的速度放慢了,政府富得快意味著人民富得慢,社會財富就那么多,政府多拿一塊,人民必然要少拿一塊。去年,政府出台了大量的啟動內需的政策,為什么沒有發揮我們意想中的功效呢?許多人以為那是國人”樂于存錢,吝于花錢”的國民性在起作用。我不這么看,我們有沒有想過,人民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富裕,他們沒有那么多富余的錢。

打個比方,第一天一個工人多生產了一只面盆,假設這只面盆可以為工厂多創經濟效益5元,這個5元,工厂全部拿掉或者只是分給這個工人很少一部分,那么第二天這個工人還有什么積極性多生產面盆呢?這個工人可能選擇退回到當初的生產水平去,因為多生產了也得不著好處么!反之,如果工厂把這多生產的5元錢和這名工人對半分,可能這個工人第二天不是愿意多生產一只,而是愿意多生長兩只。國家稅收也是如此,如果民間從GDP增長中得到的好處遠低于國家從GDP增長中得到的好處,可能民間就會缺乏增長動力。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那么多國營企業不能扭虧,因為扭虧了,工人、厂長的待遇也得不到提高,盈利要用來上交財政。

近年中國GDP增長速度逐年放慢,為什么,政府從人民手中拿得越來越多,人民不能從增長中得到好處,在這樣的條件下,人民當然沒有增長的動力了,GDP增長放慢是正常的,不放慢才是不正常的。(《議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經建會說大陸經濟實力被誇大 (2/2/2002)    
  • 复蘇曙光:美國第四季度GDP上升0.2% (1/31/2002)    
  • 台灣中研院:明年經濟成長3.08% (12/20/2001)    
  • 秋風:誰製造了美國的衰退? (12/6/2001)    
  • 張仁良﹕協助香港領救濟者到內地生活 (12/3/2001)    
  • 紐約匯市美元全線下跌 經濟數據不利 (12/1/2001)    
  • 香港正式步入衰退 (12/1/2001)    
  • 聯儲局下月可能再降息至少25個基點 (12/1/2001)    
  • 溫和對待不利數據 華爾街開盤持平 (11/30/2001)    
  • IMF﹕全球經濟尚未陷入衰退 減息仍有餘地 (11/16/2001)    
  • 明天誰來保障你?專家稱入世后更需增強生存能力 (11/14/2001)    
  • 東京股市連續第五日收低 日經指數小跌19點 (11/1/2001)    
  • GDP優於預期 三大指數開盤走高 (10/31/2001)    
  • 911後全球損失3500億美元 台灣景氣難回升 (10/11/2001)    
  • 星企業企盼政府協助度過經濟難關 (10/10/2001)    
  • 【全球股市回顧】歐美股市跌深反彈 (9/29/2001)    
  • 惠譽國際﹕預計2002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僅為1.25% (9/21/2001)    
  • 中國電信收入增幅創新低 今年有望減收161億 (9/19/2001)    
  • 東京股市挫1.25% 受GDP數據疲軟及Nasdaq疲勢打擊 (9/7/2001)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