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行爲回顧】北明:八國聯軍中的美國(十)——美國正式調兵前後(中):拒絕攻打天津大沽炮臺

北明

人氣 38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3月21日訊】事實上在美國二度照會各國門戶開放政策,強調保證中國領土完整之前,在美國正式調兵中國之前,另有一項重要的歷史事件應當澄清:這就是美國對攻打天津大沽炮臺的態度和行爲。美軍拒絕各國攻打天津大沽炮臺的聯合軍事行動。這一拒絕行爲,發生在北京成爲暴亂中的孤城,國際輿論普遍認爲北京公使館已被夷爲平地的時候。

攻打大沽炮臺的背景

由於兩千義和團拳民準備攻擊直隸總督守衛的大沽炮臺,切斷通往北京的大沽站鐵路線,並在附近埋設爆破裝置,各國聯軍於6月16日在停泊在大沽的俄國海軍巡洋艦羅西亞號(Rossia)上召開會議。會議認爲有必要守衛大沽火車站,以保證與天津聯絡的暢通無阻。爲此聯軍決定聯合採取軍事防衛措施(“‘From Taku to Tientsin’,China, Ancient and Modern ”by J. Martin Miller.Copyright 1900)。

但是這樣的防衛方式由於清政府與義和團的聯手而被迫改變:“雖然中國政府沒有反對各國聯合行動維持秩序和保衛生命財産,並且保證在上述方面履行自己的職責。但很明顯的是,清軍正在水中佈雷,而且與義和團聯手拆毀了鐵路。這種情況迫使聯軍必需不斷地想方設法採取行動,以便保證與登陸軍隊的聯繫,同時保證天津不被圍困”(引自同上)。6月16日,北京公使館陷入義和團拳民的重圍,義和團焚燒前門大柵欄、正陽門一代繁華商業區的大火熊熊燃燒,五名倡言和議的大臣被拉到菜市斬首。慈禧下了狠心,爲一己皇權而無視國際協約,借助義和團“刀槍不入”之勇,同時與八國武裝對抗。天津方面,聯軍再次在羅西亞號上召開會議,決定限期強行軍事接管大沽,由300名日本海軍進駐並守護大沽火車站。聯軍爲此正式通知了直隸總督府和清軍。

美國拒絕參加攻打大沽

6月17日,在交出大沽期限前的不到兩小時前,清政府大沽守軍首先向聯軍炮艦開火。停泊在大沽港的俄國、德國、法國和英國海軍七艘戰艦進行反擊(日本宣稱其炮艦引擎故障,無法參戰)。戰鬥從午夜12時50分左右開始,持續到清晨5時45分結束。俄軍200人,英德兩軍380人,日軍300人從地面佔領大沽炮臺。美國,自始至終拒絕參戰。

接管大沽港,保證聯絡暢通,保證解救軍隊順利登陸,同樣是美國解救自己公使館生命財産的需要所在。美國爲什麽拒絕參戰?當時的具體情況是,開戰前,美國唯一的船隻“莫諾卡西號”(Monocacy)和日本故障炮艦一起,停泊在東沽岸邊水域,距俄國炮艦不遠處。開戰後,美國拒絕參戰的艦隻奉命停泊原域。周圍炮火紛飛,各國炮艦紛紛開火,爲此俄、法、英、德各國艦隻均有傷亡(德國艦隻中炮彈八顆,艦長被炸段了腿),美國艦隻卻無動於衷,美軍爲何這樣“無情無義”,拒不伸出援手? (Report, United States Flagship Newark, Taku, China, June18, 1900. by Louis Kempff, Rear Admiral U.S.N. ;Report, United States Steamship Monocacy, Tong Ku, China, June 17,1900 by Wise, Commender of Monocacy and Rear Admirel U.S.N. 引自“China, Ancient and Modern”by J. Martin Miller, 1900)

不僅如此,當日軍俄軍爲守護大沽車站,在附近岸邊安營紮寨時,爲了避免戰事中的槍炮危險,美國艦隻“丟棄所有物件,上溯河口,在遠離岸邊兩英里的避彎處重新停泊”,直至槍炮聲稀落,遙見大沽炮臺上空飄揚起了日本旗,確認戰事結束,才返回原處(資料來源同上)。美國如何能夠這樣不顧“顔面”地臨戰“逃脫”?

更有意思的一個細節是:當戰事結束,“莫諾卡西號”返回岸邊,將逃避戰事而躲在船上的三十七名婦女兒童以及大沽傳教難民送回岸上之後,艦長懷斯 (F. M. Wise)順手帶回了他在岸上發現的三個傷員登船進行手術救治。這三名傷員,兩名分別是日本士兵和俄國士兵,另外一名居然是中國人!這位中國人是一個苦力,他被炮彈片擊中而失去了胳膊(資料來源同上)。美國人爲什麽不僅拒絕參戰,臨戰脫逃,而且還要這麽具體地充當聯軍中的“漢奸”?

美軍艦隻“臨戰脫逃”的原因

大沽攻打的當日(17日),美國海軍少將(Louis Kempff)在他的正式報告中,陳述了美軍拒絕參與攻打中國大沽防禦工事的理由。簡單說來就是受國家指示約束,不能夠向一個一向保持友好關係的國家首先開戰。這份公文是寫給美國政府的情況報告,不是寫給傳媒的聲明,迄今爲止也沒有向世界公開過,所以它的真實度絕對可信。下面是這份報告的全文:

“美國Newark旗艦, 大沽, 中國,1900年6月17日—-先生:鑒於正在發生的事情(指聯軍攻打大沽炮臺—引者),我向您報告昨天此地的其他外國高級海軍官員決定佔領大沽炮臺之前的情況。

6月14日星期四,海軍少將布魯斯(Bruce)電話問我,對此(佔領大沽炮臺—引者)有何想法,我告訴他說,我沒有被授權對一個我的國家過去與之和平相處的國家,首先作出任何戰爭的舉動;我的許可權是,按照常規條例和最近來自美國國務院、美國亞洲部海軍總司令兩方面的指示,保護美國的利益。

15號,在一次協商會上,外國海軍官員一致同意接管中國政府控制下的東沽火車站,並且決定如果中國政府軍隊抵抗任何一國的軍隊,所有外國都應當介入並採取統一行動。根據授予我的指示,我不能夠加入接管中國政府所屬領地這一行動,也無意在沒有任何特許的情況下,加盟到這樣一項協約中。

昨天,6月16日,一些外國海軍官員簽署了關於有必要暫時佔領大沽炮臺的協,並就協定內容通知了天津總督和炮臺指揮官。關於即將發生的事情,在天津的領事已經接獲通知。我沒有參加攻擊炮臺的行動。基於國務院的指示,“莫諾卡西號” (Monocacy) 艦長懷斯 (F. M. Wise)授權保護美國利益,但是他一度考慮,如果遭到中國政府軍攻擊,那就是宣戰,而他將採取相應的行動。

美國海軍上將路易斯 肯普夫。”

雖然堅持維護被損害的美國利益,但拒絕對華首先開戰。爲此,美國始終沒有參加攻打大沽的戰鬥。即便是中國政府軍隊首先開火,美國莫諾卡西號也仍然退避三舍。然而作爲一名具有軍人榮譽感的戰艦指揮官,懷斯在攻擊中掌舵退卻脫離戰區,他是什麽感覺呢?在給美國海軍總部的報告最後,他這樣寫道:

“除了炮臺被佔領,我對這場戰鬥情況一無所知。我感到一種本能的遺憾—-沒有疑問,對次我的同事們與我同感—-我們的責任和所接受的命令阻止了“莫諾卡西號”用它老舊的無膛線炮開火的最後一次機會。”(引自同上)

(作者爲自由亞洲電臺專題節目主持人
下期預告:重申保護中國領土,兩度調查中國情況)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美國外交行爲回顧】北明:八國聯軍中的美國(九)——美國正式調兵北京前後(上) (3/14/2002)    
  • 【美國外交行爲回顧】北明:八國聯軍中的美國(八)——十萬義和團在京行暴,總理衙門人去樓空 (3/6/2002)    
  • 【美國外交行爲回顧】北明:八國聯軍中的美國(七)——全方位升級的緊張局勢 (2/26/2002)    
  • 【美國外交行爲回顧】北明:八國聯軍中的美國(六)——“絕對不結盟” (2/19/2002)    
  • 【美國外交行爲回顧】北明:八國聯軍中的美國(五)——試圖迫使清政府採取強力措施 (2/12/2002)    
  • 【美國外交行爲回顧】北明:八國聯軍中的美國(四)——警衛進京清政府認可 (2/6/2002)    
  • 【美國外交行爲回顧】北明:八國聯軍中的美國(三)——希望落空,要求警衛公使館 (1/30/2002)    
  • 從趙薇事件看「愛國主義」 (1/25/2002)    
  • 【美國外交行爲回顧】北明: 八國聯軍中的美國(二)——美國與中國懇談義和團問題 (1/23/2002)    
  • 【美國外交行爲回顧】北明: 八國聯軍中的美國(一)——美軍參加“八國聯軍”在華行動的證据和更多疑問 (1/13/2002)    
  • 【紀元特稿】夏建: 美國加入八國聯軍在華行動的歷史考證 (12/27/2001)    
  • 【美國外交行爲回顧】北明: 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六)——美軍在聯軍中的“侵略行為”闕疑 (12/17/2001)
  • 相關新聞
    【美國外交行爲回顧】北明: 八國聯軍中的美國(一)——美軍參加“八國聯軍”在華行動的證据和更多疑問
    【美國外交行爲回顧】北明: 八國聯軍中的美國(二)——美國與中國懇談義和團問題
    從趙薇事件看「愛國主義」
    【美國外交行爲回顧】北明:八國聯軍中的美國(三)——希望落空,要求警衛公使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