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行為回顧】北明:八國聯軍中的美國(十一)--正式調兵前后(下):重申保護中國領土,兩度調查中國情況

北明

人氣 36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3月28日訊】中國庚子國難十五年后,《約翰海書信与生平》的作者塞耶(William Roscoe Thayer),在分析海決定出兵中國的心理時這樣寫到:“也許海以這樣的想法寬慰自己,對他更甚与對別人:(出兵)是為了解救公使館。几乎只有他一個人孤單地相信他們仍然活著,并且他不遺余力地跟他們聯絡。他的信念至使Secretary 魯特(Root)始終保持處于待命狀態,所以北京的第一封電報一到, 魯特先生一天也沒有耽擱,就命令查飛(Chaffee, Adna Romanza)將軍赶赴中國并要求美國遠征解救。”

及時協助制止英國擴張行動

德國公使的被害以及北京聯系的徹底中斷,引起國際社會极大耽憂。一些西方國家反應強烈,不僅關注北京公使人員情況,而且耽心它們在各地的貿易勢力范圍。清政府對外宣戰之前,英國一度向美國駐上海總領事古德納揚言要占領江陰炮台、江南造船厂和整個吳淞地區。英國人此舉是試探美國的反應。但是兩江總督劉坤一得知此訊,秘密派遣美國人福開森(J. C. Furguson)与古德納疏通,報告美國政府,請求美國設法制止。劉坤一同時調兵遣將,決心武力抵抗。即便沒有劉坤一的請求,美國也不會支持英國的做法。英國見狀,權衡利弊,終于知難而止(Telegram , Mr Goodnow to Mr Hill,June 29,1900。參見唐德剛《晚清七十年》)。

及時申明保護中國領土完整

為了遏制列強進一步借口鎮壓義和團之亂瓜分中國的野心,美國在中斷与北京聯系,不知公使館人員死活的情況下,于7月3日經駐外使館向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俄國、奧地利、比利時、日本、西班牙、荷蘭、和葡萄牙發出通碟,再度申明門戶開放政策。這次照會,除了強調要保護美國在華生命財產,同時強調要維護与中國歷來的和平關系。表示雖然北京已經處于“事實上的無政府狀態”,但“只要他們(指義和團暴亂地區的地方政府–引者)沒有明顯地与叛亂相勾結并運用他們的權利保護外國生命財產,我們就視他們為中國人民的代表,并与之保持和平友好關系。”同時希望“幫助防止動亂擴及到這個帝國的其他省份并重現同樣的災難。”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美國門戶開放政策的第二度照會。

美國不僅沒有對中國政府反目為仇,沒有關上友好的大門,相反,為了遏制其他列強蠢蠢欲動的野心,美國強硬申明“要保護中國領土与管理完整。”,“維護世界各國与完整的中華帝國(之間)平等、公正貿易的原則。”我曾經在“重評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長文中介紹過這一政策的二度頒發以及內容。了解了前因后果,再來回顧這一政策的內容,對我們了解這份重要文獻的行文和內容以及目的,將更有幫助。(門戶開放政策二度照會中文譯本全文見“附件一”,英文原件全文見“附件二”)

應當補充的是,俄國的侵略野心并未因美國的強硬政策而稍有收斂:7月14日天津被占領之后,俄國立即搶占海河東岸一帶,划為俄國租界。同時借口鎮壓義和團之亂,俄國遣兵二十万,于7月15日俄軍從黑龍江畔海蘭泡入境,屠殺中國6千人。為此歐洲媒体提出嚴重抗議。美國國務卿海對俄國提出嚴肅質問。中國政府未敢深究(《晚清七十年》,p15)。1900年7月23日俄軍取璦琿,30日占齊齊哈爾;10月1日奪沈陽(《劍橋中國史,晚清篇》p136,137)。中俄雙方最終談判結果是,次年2月俄國名義將滿州歸還中國,但留下了禍根:提出以維護中國鐵路為名,占有在滿州境內軍事优勢和鐵路、采礦特權的十二條款。并由此埋下了后來日俄爭奪中國的太平洋戰爭的隱患。

調兵同時希望了解中國全部有關信息

中國已經失控,愈演愈烈的局面不給美國保護中國的政策留有回旋余地。雖然遠征解救勢在必行,但出兵中國畢竟是一個极為重大的決定,關系到美國門戶開放政策二度照會原則的貫徹和實施。為此,海在27日給新任命的美國專員羅克希爾發電,要求他提供全部中國方面与美國有關的消息和當前中國的詳細局勢,并要求他了解和掌握美國既定的門戶開放政策方針:

“雖然目前不可能就你作為一個美國駐中國專員的任務明确你的職責,就先前在國務院給你的口頭補充指示而言,通知你下列任務也許是适當的。你的特別職責是,及時而全面地通報國務院所有你意識到的、關于目前中國事務一般情況,特別是影響美國利益的所有方面的信息。關于美國在中國的政策,你將接受我7月3號的指示(指美國門戶開放政策的二度照會),以及—附屬指示—我7月19日給中國駐華盛頓大使的通告和總統7月23日給中國皇上的信中的指示”。(Mr. Hay to Mr. Rockhill. Department of United state,Washington, July 27, 1900。總統美國總統給光緒的信將另文論述)

進兵北京前再度全面了解情況

世界終于弄清北京公使館及其里面的大部分生命財產依然安在,8月4日,各國決定從天津進兵北京進行解救。事關重大,美國為此再度要求了解中國情況。這次是美國總統麥金利親自要求匯報情況,而且具体指定了匯報的題目。8月5日清廷下詔保証外國与其駐京公使館聯絡暢通,8月8日美國駐上海總領事古德納(Goodnow )轉交美國總統麥金利的指示給康格:

“美國公使康格:……總統指示你立即以密碼急件報告(下列情況)——1,目前的狀況和情形;美國人的傷亡。2,所有有關(清)政府軍隊參与攻擊公使館的証据。3,使館被困期間你与清政府之間聯絡的所有物件(文本,備忘等—引者注)。4,你所知道的清政府或者清政府官員在使館被困期間的所有行動,尤其是關于在防守中的保護与救援行動、阻止攻擊的行動、提供食品的行動。請与中國政府聯系,提供具体行動的日期。5,謝費總司令率領的向北京進發的遠征解救隊已經抵達并占取Peitsang。与其他大使商量,就在京可能遭遇的抵抗提出看法,并就前進的方向以及應采取的行動提出建議。”(Mr. Adee to Mr. Conger via Consul-General Goodnow. Department of State, Washington, August 8,1900.此文本括號中文字為引者所加)

這次特別調查不是為了調整美國一貫的對華友好政策,而是為了遠征解救公使館的軍事行動。美國有深厚的實用主義傳統。說得好听點,叫實事求是,說的不好听,叫就事論事。已經調兵進京了,遭遇阻擊,戰斗正酣,卻還要調查中國政府的態度和行為,而且正面的反面的都要記錄在案,做為美國采取下一步行動的依据。

話又說回來,這也是清政府給逼出來的。清政府內部“帝党”為守的洋務派与“后党”為首的保守派之間的斗爭,使各國殖民列強客觀上獲得一個极好的机會擴張他們的在華勢力范圍,使中國最終竟必需同時面對八個強國的武裝進兵。而美國即要堅持看住列強擴大在華勢力范圍的野心,又要和七國一同出兵保護美國在華生命;面對日益嚴峻的中國局勢和美國公使館危机,美國即不放棄自己的在華利益,又要堅持維護中國的領土完整和管理自主。不久后的歷史証明,美國這一期間的對華外交原則在清政府提供的蹩腳舞台上,得到了很好的實施(詳情參見本系列《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而無論從其利益与道義并舉的外交行為特征方面,還是從實行對華政策的艱難和曲折方面,這一時期的美國外交都在外交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作者為自由亞洲電台專題節目主持人
下期預告:美國家檔案館重要發現:光緒親自請求美國出面保護中國和平)

附件一:美國在義和團暴亂期間二度門戶開放政策通告中文全文:

“1900年7月3日通告,美國的政策与目的說明。 發往駐華列國使團。

通告電報送交美國駐柏林、巴黎、倫敦、羅馬和圣彼得堡大使館以及美國駐維也納、布魯塞爾、馬德里、東京、海牙和里斯本使館。

華盛頓,國務院,1900年7月3日。

在這一中國事務的危机態勢中,在現有情況的准許下,我們認為說明美國的態度适當的。我們堅持1857年制定的對華和平政策。這項政策堅持和中國民族友好相處,并在制外法權條約所規定的權利和國家法律之下,促進合法商業貿易,以所有手段保護我們的公民的生命財產。如果對我們的公民發生有違于此的事,有關罪責,我們將唯肇事者是問。我們認為北京的情況是一种事實上的無政府狀態,由此引起的結果是,權利与責任事實上移交至地方各省份當局。只要他們沒有明顯地与叛匪相勾結并運用他們的權利保護外國人的生命財產,我們就視他們為中國人民的代表,并与他們保持和平友好關系。迄至今日,美國總統的目的是,与其他國家協同行動:首先,与北京對話并營救美國官員、傳教士和危難中的其他美國人;其次,努力盡一切可能保護中國各地的美國人的生命財產;第三,保衛所有美國正當的利益;第四,幫助防止動亂擴展到這個帝國的其他省份,出現同樣的災難。當然,現在預計以什么手段達到這樣的目的為時尚早;但是美國政府的政策是尋求一种解決方案,這個解決方案的目的是能夠給中國帶來永久的安全与和平;維護中國領土与管理完整;保護一切友好國家在條約和國際法保証下一切權利;維護世界各國与中華帝國各地(之間)的平等、公正貿易的原則。

請向外交部長通報此指示的要旨。海。”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美國外交行爲回顧】北明:八國聯軍中的美國(十)——美國正式調兵前後(中):拒絕攻打天津大沽炮臺 (3/21/2002)    
  • 【美國外交行爲回顧】北明:八國聯軍中的美國(九)——美國正式調兵北京前後(上) (3/14/2002)    
  • 【美國外交行爲回顧】北明:八國聯軍中的美國(八)——十萬義和團在京行暴,總理衙門人去樓空 (3/6/2002)    
  • 【美國外交行爲回顧】北明:八國聯軍中的美國(七)——全方位升級的緊張局勢 (2/26/2002)    
  • 【美國外交行爲回顧】北明:八國聯軍中的美國(六)——“絕對不結盟” (2/19/2002)    
  • 【美國外交行爲回顧】北明:八國聯軍中的美國(五)——試圖迫使清政府採取強力措施 (2/12/2002)    
  • 【美國外交行爲回顧】北明:八國聯軍中的美國(四)——警衛進京清政府認可 (2/6/2002)    
  • 【美國外交行爲回顧】北明:八國聯軍中的美國(三)——希望落空,要求警衛公使館 (1/30/2002)    
  • 從趙薇事件看「愛國主義」 (1/25/2002)    
  • 【美國外交行爲回顧】北明: 八國聯軍中的美國(二)——美國與中國懇談義和團問題 (1/23/2002)    
  • 【美國外交行爲回顧】北明: 八國聯軍中的美國(一)——美軍參加“八國聯軍”在華行動的證据和更多疑問 (1/13/2002)    
  • 【紀元特稿】夏建: 美國加入八國聯軍在華行動的歷史考證 (12/27/2001)    
  • 【美國外交行爲回顧】北明: 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六)——美軍在聯軍中的“侵略行為”闕疑 (12/17/2001)
  • 相關新聞
    【美國外交行爲回顧】北明: 八國聯軍中的美國(一)——美軍參加“八國聯軍”在華行動的證据和更多疑問
    【美國外交行爲回顧】北明: 八國聯軍中的美國(二)——美國與中國懇談義和團問題
    從趙薇事件看「愛國主義」
    【美國外交行爲回顧】北明:八國聯軍中的美國(三)——希望落空,要求警衛公使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