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訪美美方不打算深談台灣問題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11日訊】美國不顧中國的反對,繼續密切同台灣的軍事關系。中國國家副主席胡錦濤即將訪問美國。[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网]引述北京消息人士的話說,正在歐洲訪問的江澤民要求胡錦濤訪美期間爭取美方承諾不同台灣建立軍事同盟關系。《美國之音》引用分析人士話指出美台軍事關系密切已成趨勢,胡錦濤訪美,美方不打算同胡錦濤深談台灣問題.

据《美國之音》4月11日報導,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美國國防部悄悄地改變了以往的作法,允許台灣軍人參加五角大樓資助的、在夏威夷舉辦的亞太地區安全研討會。上個月,台灣國防部長湯曜明訪問佛羅里達,并會見了美國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威茨。一個美國海軍顧問團預計下個月初抵達台灣,就美國去年同意賣給台灣的八艘柴油動力潛艇的設計和建造同台灣方面舉行會談。另外還有几個美國軍事代表團將陸續訪問台灣,幫助台灣軍方學習使用從美國購買的先進武器,并就如何精簡台灣軍事力量指揮系統提供咨詢。

美國報刊星期二披露了沃爾福威茨同湯曜明見面時的談話內容。沃爾福威茨重申了布什總統關于“假如大陸武力攻台,美國將盡一切努力保衛台灣”的承諾,并且表示,美國將幫助台灣改進軍事戰術,其中包括台灣各兵种之間的協調作戰能力。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章啟月在星期二的例行記者會上指出,沃爾福威茨的講話嚴重違反了三個聯合公報中美方的明确承諾。章啟月要求美國立即停止向台灣出售武器。消息人士說,北京目前最擔心的并非台灣高級官員訪問美國,而是擔心出現一個針對中國大陸的美台軍事同盟。

美台軍事關系密切已成趨勢

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戴維斯說,沃爾福威茨的講話并不表明美國的政策有任何變化,中國方面沒有什么可擔心的。

但是,波士頓大學的羅斯教授認為,事實上,美國對台軍事關系逐漸發展,已經成為一种趨勢。這首先是為了幫助台灣掌握從美國購買的先進軍事技術,其次,一旦發生戰爭,在必要時使得美國和台灣可以進行軍事合作。

羅斯教授說:“從長遠來看,隨著這個趨勢的不斷發展,雙方可能會建立一种事實上的同盟關系。” 羅斯指出,這個趨勢始于克林頓政府后期,當時克林頓政府部份是迫于國會和軍方的壓力,開始松動對台軍事關系。而對布什政府來說,發展對台軍事關系雖然不是工作重點,但也不是迫于任何壓力,而是目前的決策者希望采取的政策,所以改變對台政策的意愿和速度都增加了。”

美國趁虛而入為將來埋下禍根

羅斯教授認為,美方不打算同胡錦濤深談台灣問題, 至于胡錦濤是否能讓美國承諾不同台灣建立軍事同盟,羅斯教授認為,美國政府會傾听中方的看法,但不會把台灣作為會談的議題。羅斯說:“布什總統訪問中國的時候,中國人就試圖讓美方討論這個問題,但是美國政府現在并不打算討論台灣問題,也不會做出任何承諾。”(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廢胡立曾」新陰謀–江澤民放風胡錦濤健康差 (4/5/2002)    
  • 北京外交語言 有弦外之音 (4/2/2002)    
  • 金融時報:江澤民李鵬或借希望工程打擊胡錦濤 (4/2/2002)    
  • 雪球﹕中國社會的法西斯傾向 (3/31/2002)    
  • 【紀元專欄】穆辛: 胡錦濤麻煩大了 (3/30/2002)    
  • 【紀元專欄】凌鋒: 江澤民為胡錦濤訪美向美國撒嬌 (3/27/2002)    
  • 中共一邊抗議一邊敲定胡錦濤訪美行程 (3/23/2002)    
  • 專家分析﹕中共對美抗議是給大陸百姓作秀 (3/22/2002)    
  • 不滿美台關係 傳北京欲取消胡錦濤訪美 (3/21/2002)    
  • 江澤民想与布什套近乎遭冷淡 (3/19/2002)    
  • 林保華: 湯曜明和胡錦濤先後訪問美國的敏感話題 (3/16/2002)    
  • 湯曜明美國行 中共內部波濤洶湧 (3/15/2002)    
  • 【紀元專欄】林保華: 胡錦濤訪問美國可能生變﹖ (3/12/2002)    
  • 港人大約見胡錦濤無答覆 (3/12/2002)    
  • 中共16大前 美促台低調 (3/10/2002)    
  • 旅美藏人團體 「等」胡錦濤來訪 (3/9/2002)    
  • 劉曉波﹕又一次自我羞辱的文人盛會 (3/5/2002)    
  • 江澤民在人民大會堂連年打瞌睡 (3/5/2002)    
  • 中共全國政協九屆五次會議在北京開幕 (3/3/2002)
  • 相關新聞
    中共全國政協九屆五次會議在北京開幕
    江澤民在人民大會堂連年打瞌睡
    劉曉波﹕又一次自我羞辱的文人盛會
    港人大約見胡錦濤無答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