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自殺爆炸殃及中國人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14日訊】在耶路撒冷新一輪的自殺式爆炸事件之后,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取消了原定于星期六与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的會晤,中東各方對此反應不一。

據美國之音4月13日報導﹐星期五發生在耶路撒冷市中心“耶胡達”市場的自殺式爆炸事件中,至少6人喪身,約70人受傷。此爆炸事件的死傷者中,包括來自中國的工人。以色列新聞界透露,迄今至少4名中國勞工仍在醫院中救護.

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在星期五耶路撒冷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阿拉法特必需同時向恐怖宣戰。鮑威爾說:“只有采取措施和具體行動,才能控制當前的暴力,才能給本地區的人民帶來希望, 這是我向阿拉法特所傳達的信息, 我希望看到他怎樣做出反應。”

鮑威爾在星期六表示,他將在當日晚些時候決定是否會見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不過,据剛剛与鮑威爾舉行過會談的耶路撒冷基督教人士透露,鮑威爾將在星期日會見阿拉法特。
按照調整后的日程,美國國務卿鮑威爾還將在星期六會見國際紅十字會代表, 及來自聯合國的救護人員,其中會談的主題將涉及對巴勒斯坦難民的人道主義援助,主要地區將是仍在“槍林彈雨”中的杰宁難民營。

華盛頓對巴勒斯坦立場的轉變是意料之中的。在星期五晚些時候,美國白宮官員表示,正在中東地區訪問的美國國務卿鮑威爾需要重新評估他与被圍困的阿拉法特在拉馬拉舉行會晤的計划。与此同時,美國總統布什對發生在耶路撒冷的最新一輪自殺式爆炸事件進行了譴責。
美國官員說,阿拉法特必需同樣譴責針對平民的自殺式恐怖攻擊。不過,阿拉法特到目前為止仍然保持沉默。巴勒斯坦官員指出,如果美國不同時譴責以軍在西岸城鎮杰宁的“大屠殺”,巴方不會做同樣的事。巴高級談判代表、內閣部長埃雷卡特還在同日指出,國務卿鮑威爾取消与阿拉法特會見是一個重大錯誤。

目前,以軍在杰宁、納布盧斯、伯利恒等巴勒斯坦城鎮的軍事行動仍在繼續。在西岸北部城市杰宁,隨處可以聞到腐爛的尸臭味,据阿拉伯語新聞媒體披露,在杰宁難民營死亡的巴勒斯坦人將超過300人,很多受傷者是因以軍拒絕醫療救護而最終死亡,迄今仍舊有大量遺棄的尸體埋葬在建筑物的廢墟中。

此前,以色列軍方曾承認,最新的軍事行動在西岸城鎮杰宁導致了嚴重傷亡,但否認曾發生過屠殺事件。星期五以色列軍方剛剛准許杰宁醫院的急救室開始工作。

目前 以色列還沒有提供從巴勒斯坦西岸城鎮撤軍的時間表。沙龍在星期五強調只要有恐怖,就不會有和平。沙龍說:“以色列正在進行一場打擊巴勒斯坦恐怖基礎的戰爭,他希望能夠及早結束這場戰爭。”

目前, 國際社會繼續敦促以色列從巴勒斯坦領土撤軍。但沙龍政府期望,巴勒斯坦政權將會早日更新換代,他在最新的采訪中再次強調,如果國際社會堅持与阿拉法特打交道,將會推遲巴勒斯坦新領導人的出現。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江澤民訪戈斯拉爾市 市民高呼“法輪大法好” (4/14/2002)    
  • 陳小明:江澤民訪德為何怕見中國人﹖ (4/14/2002)    
  • 耶路撒冷爆炸案 中國人一死兩傷 (4/13/2002)    
  • 法輪功學員德國請愿 江澤民怕听“法輪大法好” (4/12/2002)    
  • RFA:億萬中國人民成了人權的棄兒 (4/12/2002)    
  • 張偉國 : 億万中國人民成了人權的棄儿 (4/12/2002)    
  • NBA: 遭誤判大郅保持冷靜 知錯就改美裁判給中國人道歉 (4/12/2002)    
  • 張偉國:共產黨毒化了整個中華民族的靈魂 (4/12/2002)    
  • 索賠100万 下崗行長狀告中國人民銀行 (4/12/2002)    
  • 江澤民集團是邪惡政治流氓集團嗎? (4/11/2002)    
  • 中國人足球也風光過 (4/11/2002)    
  • 算算你能活多久 (4/11/2002)    
  • 大陸吃了多少轉基因食品? (4/11/2002)    
  • 江澤民訪德人權批評充滿德國媒體 (4/10/2002)    
  • 張藝謀:中國人不會永遠喜歡看外國大片 (4/9/2002)    
  • 李鵬訪日拒開記者會事不尋常 (4/8/2002)    
  • 凌鋒: 中國“糞民” (4/6/2002)    
  • 非政府組織呼籲譴責中國人權記錄 (4/5/2002)    
  • 陳奎德:共産主義興衰史(引子) (4/5/2002)
  • 相關新聞
    陳奎德:共産主義興衰史(引子)
    非政府組織呼籲譴責中國人權記錄
    凌鋒: 中國“糞民”
    李鵬訪日拒開記者會事不尋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