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眼中硅谷的變遷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16日訊】如果我們有興趣看看以前媒体對硅谷的介紹,就會發現一些硅谷的有趣變化。

  數字青年4月16日報道,1995年初,互聯網剛起步,網景還未上市,苹果電腦(Apple Computer)被微軟收拾得一蹶不振,那時的硅谷正在“低谷”,如果想在硅谷租辦公室,不光能殺价,還能順便要求附送家具。

  2000年,SUN的網絡服務器重振雄風,甲骨文(Oracle)因.com的需求而日益興旺,思科路由器雄霸網絡,苹果電腦也以糖果般的I MAC重出江湖,再加上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的新創公司,即使當年4月網絡股大跌,但隨之而起的光纖電纜和生物科技業仍然使硅谷全速向前。

  硅谷中樞干道101號公路几乎是全天塞車,貴与忙,成了媒体形容硅谷生活的最佳用詞。

  當時的媒体還專門談過那些硅谷科技主管們的感嘆:以前面試新人時,我們可以出些考題,可以放手選人才,現在卻得拼著命地推銷公司﹔以前來應聘的年輕人問的是︰“我能做什么項目?能學到什么新科技?能否用上最新的技術?”而現在來應聘的人問的卻是︰“公司什么時候才能上市?我來這里能拿多少股票?”硅谷已由昔日充滿了科技創新精神的“精神家園”,變成了一切向錢看的“世俗之地”。

  以前主管們學的是如何管理高智力的天才們,后來要學的是如何激勵已成百萬富翁的年輕人繼續努力工作。因此,硅谷最紅的人才是那些有創意、會招人、留人、管人的人事主管。甚至為表示對人事主管的尊重,媒体還創了一些頭銜,如“最高士气指揮長”(Chief Morale Commander),“人才腦庫執行官”(Human Knowledge Officer),新式頭銜不一而足。

  很多已過了創業艱難期的高科技人才在經過了數年的硅谷不眠夜后,幵始搬离硅谷,尋求較高的生活品質,他們留下的房子很快又被另一批年輕人接手,繼續著硅谷的不眠夜……

  到了2002年初,筆者在國內的媒体上讀到了一則消息:硅谷的高科技人才已由當地飯店的座上賓,變成了飯店侍者的競爭者。飯店老板對此事的看法是:我更希望他們是飯店的座上賓……(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惠普首席財務官語音郵件失竊 (4/13/2002)    
  • 硅谷邁向新的創新周期 (4/8/2002)    
  • 寒冬已過 硅谷迎來春天 (3/28/2002)    
  • 評論: 泡沫散盡 硅谷重起 (3/23/2002)    
  • 解析IT人士“實力” 失業6個月后工作經驗即失效? (3/21/2002)    
  • 互聯網泡沫導致硅谷辦公用房空閒率惊人 (3/18/2002)    
  • 硅谷昔日風光不再 微軟硅谷員工將面臨降薪 (3/16/2002)    
  • 硅谷不只搞IT 美微技術熱點區中也排第一 (3/15/2002)    
  • 復旦教授黃谷陽在美國殺人後自殺 (3/4/2002)    
  • 千億創業資本被套硅谷 (3/3/2002)    
  • 觀察:硅谷回暖之際需要靜下再想想 (2/26/2002)    
  • 美國最大規模信息安全會議在硅谷舉行 (2/21/2002)    
  • 美國電子灣發跡的啟示 (2/14/2002)    
  • 十個男人圍著一個女人轉 美國硅谷性別比例失衡 (2/12/2002)    
  • 网絡公司再成硅谷求職熱門 圓夢、淘金各有所圖 (2/10/2002)    
  • 分析:克隆硅谷的難度 (1/30/2002)    
  • 雅虎的“好萊塢”套路能否重塑門戶模式? (1/25/2002)    
  • 硅谷發展低潮接近尾聲 強勁反彈指日可待 (1/16/2002)    
  • 人物:約翰-錢伯斯,非硅谷特質的普通人 (1/16/2002)
  • 相關新聞
    人物:約翰-錢伯斯,非硅谷特質的普通人
    雅虎的“好萊塢”套路能否重塑門戶模式?
    分析:克隆硅谷的難度
    十個男人圍著一個女人轉 美國硅谷性別比例失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