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官員:高考分數線為何難統一

人氣 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26日訊】“分分分﹐學生的命根”。目前正忙於參加高考報名工作的高中學子們儘管心無旁騖﹐但分數線肯定是每個備戰高考的學子心中“永遠的痛”。

北京晚報4月25日報道﹐統一時間參加高考﹐統一的高考試題﹐然而全國各地錄取分數線卻並不統一﹐有些地區分數線竟然可差100分﹐讓學子們想不通的是﹐高考錄取分數線為何不能統一﹖每年高考前﹐都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傾斜的分數線是否合理的問題﹐今天(4.25)上午﹐做客《時空連線》的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瞿振元就此問題作了詳盡的解答。

各地有差異分數難統一

據瞿振元介紹說﹐目前的高考是全國統一招生考試﹐這包括統一一個時間﹐統一一張捲子﹐但是閱卷是分層組織﹐即使有共同的參考答案﹐各省市具體組織閱卷的過程當中﹐掌握鬆緊的程度還是有一定的差異﹐全國各地“600分”的實際份量也不一樣。“有的地方為了本地能夠有更多的學生上學﹐高抬貴手﹐松一把﹐分數就發毛了﹐這個情況肯定會發生。”

但從純技術的層面來看﹐又必須分省閱卷。以今年為例﹐全國會有將近500萬左右的考生﹐每個考生要考五門課﹐如果將2500萬份捲子放在一起來閱﹐可想這個難度的複雜性和不可能性。除了這些原因﹐實際上招生錄取工作還涉及到其他多種複雜因素﹐比如說民族政策等﹐各地的一些實際情況與地區的差異是長期歷史原因造成的﹐因此﹐有些地方必須考慮一些傾斜性的政策。

另外﹐中央部門自己所屬的高等學校在全國招收也存在分佈的合理性問題。一般來講﹐這些學校在當地招得多一點﹐從外地招得少一點﹐這當然有很多歷史的原因﹐也包括這個學校本身吃這個地方的飯﹐喝這個地方的水﹐用這個地方的電﹐燒這個地方的氣﹐很多因素﹐千絲萬縷。因為這些學校大多是好學校﹐大家都希望上北大﹑清華﹑人大﹑復旦﹑上海交大等等﹐所以這些學校應該在全國有一個合理的地域分佈。

瞿振元說﹐看待整個招生錄取工作不能只看分數﹐這個問題還不能以一元一次方程來解﹐可能還是多元的﹑非線性的﹐必須要考慮綜合因素以及全國的整體利益達到最大化﹐因此﹐無法統一分數線﹐統一分數線很可能會產生新的不公平。

資源配置優化才能體現公平究竟怎樣劃線才公平﹖

瞿振元解釋說﹐由於各省市的高等教育資源現有的資源有很大差別﹐實際上每個省的招生總人數是三部份組成的﹕一部份就是中央部門所屬院校面嚮全國招收的﹐比如北大﹑清華﹑人大等等﹔第二部份是省屬高等學校跨省招收的﹐比如北京工業大學不只是在北京招生﹐可能到河北﹑天津﹑內蒙古等地招收一部份學生﹔第三部份就是本省所屬的學校在本省招收的。其中﹐中央所屬的學校招生數量只佔到14%﹐數額比較少﹐省市所屬學校跨省區招生的也只有14%﹐本省所屬的學校向本省招收佔72%﹐所以﹐分數線的底線應該是面嚮那些本省所屬的高等院校。因此﹐如果某個地方本省招生的學校比較多﹐招生能力比較強﹐招生人數肯定比較多﹐而分數相對就比較低。

瞿振元表示﹐中央政府會鼓勵和支持省屬高等學校﹐特別是發達省份和發達城市對不發達地區的支持﹐比如說北京每年在內蒙古招生比較多﹐這有助于教育資源相對的均衡﹐對此教育部一向採取鼓勵和支持的政策。

分數線不一樣的時候﹐就存在着各個省﹑各個市之間的人才配置問題﹐如果分數線全國都是一樣的﹐可能會導致所有的考生都跑到北大﹑清華﹐造成人才過於集中﹐對全國整盤棋不利。因為各種類型的學校都要有比較好的學生﹐各個學科都應該有自己優秀的人才﹐這樣有利於學科的發展﹐各地也有一個均衡發展的問題。所以﹐學生資源在各學科﹑各地區﹑各學校的配置問題要實現優化﹐這個資源配置的優化不能用計劃的辦法去做﹐而是要根據新的情況﹐用更合理的辦法去做。

今年高校計劃招生275萬

考大學不易﹐現在大學畢業後想找個可心的工作同樣不容易﹐而目前很多高校仍在擴大招生規模。

對此﹐瞿振元解釋說﹐我國高校的毛入學率已經達到13%﹐但與整個世界相比還很落後﹐即使在發展中國家這個入學率也不算高。高校入學率低﹐不利於提高我們的民族素質﹐再加上中國人口多﹐必須經過培訓﹑學習﹑教育﹐才能將人口負擔變成人力資源。所以﹐對我們國家來說﹐我們的大學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自從高等教育的規模從1999年開始持續增長﹐1998年高等學校招生108萬人﹐1999年招生159﹒5萬﹐增長了47﹒4%﹐2000年高校招生人數又增長到了220萬﹐2001年則達到了260萬﹐今年全國高校準備招生人數又是一個新紀錄———275萬。

瞿振元透露﹐在未來的一些年裡﹐高校的擴招還會繼續進行﹐招生人數增長率比過去兩三年略低﹐基本維持在5%左右。與此同時﹐研究生的招生數量也會有所擴大﹐今年研究生招生人數將達到20萬。

擇業觀念要更新別拿自己當幹部

瞿振元認為﹐學生就業難的根本原因是結構失衡﹐而不是畢業生數量太多。過去的大學畢業生集中在“四大院”裡就業﹐即院校﹑機關大院﹑科研院所以及醫院﹐過去﹐“四大院”幾乎吸納了畢業生總數的70%﹐而真正到生產第一線去的大學畢業生相當有限。大學生就業的崗位和我們實際工作需要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比如說鄉里面一個會計﹐過去能認字﹑記賬就可以勝任﹐而如今在比較發達的一個鄉做會計﹐不僅要會識字﹑記賬﹐而且要懂得審計﹐懂得市場。許多過去不需要大學生的崗位都有了新的崗位要求。大學生要實事求是地就業﹐必須克服把大學畢業生看成是幹部的觀念﹐要到國家真正需要的各種各樣的崗位上就業。(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學生報內地大學避高考 (4/25/2002)    
  • 高考錯題考試局遺憾 (4/20/2002)    
  • 高考派錯卷試題外洩 (4/12/2002)    
  • 高考能否實行全國統一分數線?教育部官員答疑 (4/7/2002)    
  • 青海新疆高考錄取率超過京滬居全國第一第二 (4/7/2002)    
  • 孩子稚嫩的肩膀扛不起太多 (2/21/2002)    
  • 成人高考作弊之風愈刮愈烈 考場混亂不堪 (2/1/2002)    
  • 春季高考今舉行 北京首用”3+X” (1/29/2002)    
  • 公安局接警後稱”走不開” 少女命喪高考路上 (1/16/2002)    
  • 作弊風 大學出現聘槍手廣告 (1/14/2002)    
  • 北京校園貼出廣告 重金聘請高考槍手 (1/13/2002)
  • 相關新聞
    北京校園貼出廣告 重金聘請高考槍手
    公安局接警後稱"走不開" 少女命喪高考路上
    春季高考今舉行 北京首用"3+X"
    成人高考作弊之風愈刮愈烈 考場混亂不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