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舉辦生活教育講座–密西根美華協會與中文學校

人氣 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3日訊】 【本報密西根州報導】三月二十三日﹐美華協會服務中心與密西根中文學校聯合舉辦生活教育座談“我的ABC經驗”﹐該校師生家長職員近80人參與講座討論﹐氣氛十分熱烈。

講座由美華協會今年剛上任的會長梅振源(Richard Mui)先生擔任主講﹐梅振源任教於Plymouth Canton高中﹐並組織該校亞太裔學生聯誼會。梅振源出生並成長於美國﹐父母是移民。他以多年的教育和自身成長經驗提供家有ABC(American-born Chinese)子女的家長許多寶貴經驗。梅振源的學生出生於台灣﹐成長於美國的Joanna﹐也分享了許多成長中難忘的經驗。她至今都十分感謝她的父母在她的中文教育上所做的努力﹐使她能有一些基本中文溝通基礎。

講座還請到了目前在美華服務中心實習的密西根大學社會工程碩士生湯嫣華(Sharon Hong)及同學Jill和Denise發言。三位密大學生首先分享了個人的成長背景及亞裔小孩在求學及家庭教育中常面臨的問題﹐其中包括如何在外在環境及移民父母不同的價值觀系統裡求取平衡的發展﹐以及如何在兩種文化中自我認定。湯嫣華提出她曾認為自己是十足的美國人﹐但在成長過程中曾經歷過來自外界對華裔的錯誤刻板印象問題﹐常有人問她類似“妳英文為什麼那麼好﹖”“妳吃貓嗎﹖”“為什麼妳的鼻子那麼扁﹖”“妳會功夫嗎﹖”。這些問題雖然不至對她造成太大影響﹐但都使她重新思考自己真正的定位。

出生於香港﹐成長於美國的Denise提到她在此地常被先入為主的認定是“外國人”﹐而回到出生地也被認定是外國人的尷尬。關於這點﹐梅振源提到家長和子女必須知道﹐有些遭遇其實是成長中的必然現象﹐不見得每一樁問題都與種族文化有關﹐不須反應過度。一位密西根中學五年級學生問到﹐同學看了成龍﹐李連杰的電影後﹐對他十分畏懼或開他玩笑﹐使他很不好受﹐該怎麼辦﹖梅振源說今天許多媒體﹐例如好萊塢的電影﹐為商業考量﹐塑造一些錯誤的華人形象﹐十分不可取。面臨這類問題﹐應坦蕩自然的回答﹐那些不是真實或絕對的描述﹐不能用來說明每一個有華裔背景的人。

湯嫣華提出華裔父母常在孩子的學業表現上期望過高﹐也要求孩子儘量少花時間從事功課以外的活動﹐她希望父母們能明白運動﹐社團或社會活動﹐也充滿了令人驚奇的學習機會﹐值得父母們鼓勵子女參加。此外﹐當有觀念上衝突產生時﹐父母應與孩子有雙向的溝通﹐並在一些時候信任孩子的選擇。

美華服務中心計劃將該中心的服務擴展至更多華人聚集的地方﹐使服務更加便利﹐落實更機動。此次座談是此一構想的第一個具體活動。該中心特別感謝密西根中文學校校長黃炳勳的支持與大力配合﹐使華裔父母與子女之間有這樣一次溫馨而有建設性的對話。美華中心願與更多華人組織﹐學校﹐社團有此類互動﹐歡迎有興趣的社團與美華中心主任陳聖玲聯絡﹐將想法付諸行動﹐為華人創造福利。 (美華協會供稿)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辦公益做橋樑紐約成立華美協會
大陸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
學生代表至教育部陳情 希望私校也可互組聯盟
新太子黨 縱橫商場遭白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