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時報》美國版352-B期-今日話題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20日訊】華府首屆龍舟賽月底登場
—45個龍舟隊伍在波多馬克河上競賽


圖:來自台灣﹑紐約﹑北卡﹑西維吉尼亞﹑西海岸和大華府地區的45個龍舟隊伍將在美國著名風景波多馬克河上舉行比賽。

【大紀元華府訊】醞釀了大半年的華府首屆龍舟賽﹐將在五月二十五日登場。來自台灣﹑紐約﹑北卡﹑西維吉尼亞﹑西海岸和本地的45個龍舟隊伍將在華府波多馬克河上一顯身手﹐美國華府的民眾在“國殤日”假期將有機會一睹中華文化的風采。

*波多馬克河上賽龍舟

五月十六日在雙橡園舉辦的龍舟賽新聞說明會上﹐任本屆比賽榮譽主席的台北駐美代表處代表程建人說﹐龍舟賽不僅是一個競賽活動﹐也是一個文化活動﹐一個社區的活動。

婦聯會華府分會主席程何友蘭非常感謝大家在財務上對龍舟賽的支持﹐特別是西維吉尼亞的威廉斯堡陶器公司不僅捐助一萬元﹐還特別組對參加比賽﹐使得本次活動讓公眾免費參加觀賞。

據悉﹐自四月中旬八艘龍舟抵達華府以來﹐參加龍舟賽的團隊即立刻開始訓練。由于大多數參賽者都是新手﹐主辦單位特別邀請了國家首都婦女劃船協會和長灘國際文化協會對新人進行訓練。美國龍舟節聯合會東部分會副主席Patt Meyer出任主教練. 國家首都婦女劃船協會主席Kathy Wright也是教練之一﹐她指出﹐在波多馬克河上賽龍舟是我們長年的願望﹐只是我們的力量不夠﹐現在龍舟賽能在這裡舉行非常讓人振奮。

*將成華府一個永久傳統

本次比賽的裁判有七位﹐他們來自美國龍舟節聯合會東部分會﹐喬治城大學劃艇隊﹐高中劃艇隊和長灘國際文化協會。其中喬治城大學劃艇主教練 Tony Johnson 是1968年奧林匹克劃艇銀牌得主。他介紹觀看比賽最好的位置是在華盛頓水邊公園附近。

華府龍舟協會計劃委員會主席陳壯飛說﹐本協會的目標是使華府龍舟賽一年一年辦下去﹐成為華府一個永久的傳統﹐並使龍舟賽成為國際性的活動﹐並能參加國際比賽。他還說比賽當天喬治城的交通和停車情況將會非常擁擠﹐建議大家乘地鐵在Foggy Bottom 站下車﹐主辦單位有公交車接送去比賽場地觀看。

本次比賽5月25日中午十二點至下午四點(星期六)開始預賽﹐五月二十六日﹐上午十一點至下午三是半決賽和決賽並有其他文化表演。表演的節目有阿美族山地舞﹐書法演示﹐和其他華人民俗展示。
————————————-
江澤民大國外交步入死胡同

作者﹕林保華

江澤民在鄧小平病危以後﹐從個人權力慾和虛榮心出發拋棄了“韜光養晦”的外交路線﹐推行大國外交。但是這個“大國外交”風光一時﹐走到現在已經幾乎無路可走了。

作為中共最重要的大國對手美國﹐自從布什出任總統以後﹐中共已經被美國牽著鼻子走。為了避免國內由中共自己培育出來的民族主義怒潮﹐江澤民只能放軟身段﹐粉飾太平﹐聽任美國提升同台灣的關係﹐以及在反恐戰爭中擴大到在全球的影響力﹐包括入侵到中共的“領地”。

中共常打“俄國牌”來制衡美國﹐並且大量進口俄國武器來變相收買﹐但是阻擋不了俄國同美國越走越進。最近﹐俄國同美國裁減核武器的談判取得重大突破﹐因此也就縮小兩國在建設導彈防禦系統方面的分歧﹐而使中共更加孤立。不但如此﹐北約和俄國也達成歷史性的北約–俄羅斯會議協定﹐北約和俄國將借此重新安排彼此的安全夥伴關係﹐俄國將充分參與北約的重大決策﹐並且享有否決權﹐這也就差不多等於加入了北約。北約是美國同歐洲國家的軍事組織﹐俄國又是橫跨歐亞的大國﹐北約同俄國在軍事上的結盟﹐矛頭除了對付恐怖流氓國家外﹐自然不是針對日本﹐而是中國。江澤民在討好俄國﹐簽訂邊界協議確定了將中國領土割讓給俄國的不平等條約後﹐俄國也把中共甩掉了。

在世界和亞洲經濟有舉足輕重地位的日本同中共的關係這兩天也有重大變化。中日關係的重大變化由在中國的北朝鮮人闖入西方國家駐中國的大使館和領事館引起的。本來﹐從人道主義出發﹐中共放他們過去就是了﹐中共絲毫沒有什麼損失。但是偏偏中共要充當北朝鮮的老大哥﹐維護小流氓的面子﹐所以出現武警闖入日本駐瀋陽總領事館的事件﹐中共不但在外交上被動﹐也背負踐踏國際人權的惡名﹐但是為了同金家王朝“同命運﹑共呼吸”﹐把這些都承擔下來了。這樣不但觸怒了日本老百姓﹐也引起南朝鮮的不滿﹐因為他們也有他們的民族主義。

特別是日本﹐本來小泉不想因此影響中日關係﹐但是武警的暴行引起日本媒體的憤怒﹐加上其他政治勢力的運作﹐日本態度變強硬﹐要中共道歉。於是本來是中國一直要求日本道歉變成日本要中國道歉了﹐這個“戰略轉折”對日本說來意義非常重大。因為出現了這個轉折﹐日本馬上出來宣佈支持台灣成為世界衛生大會的觀察員。日本政府如此高調支持台灣﹐而不像過去那樣處處怕觸怒中共﹐恐怕表明它的兩岸政策也會有所調整。如果在考慮到美國的亞太政策已經加重在日本的砝碼﹐未來的亞洲形勢恐怕還有進一步的變化。

中共一向善於利用西方國家的矛盾進行挑撥離間﹐特別是用經濟利益來分化他們。但是在加入WTO以後﹐要公平對待了﹐這方面的“武器”將失靈。在加上其他方面的因素﹐西方國家(包括邁步進入民主國家的俄國)實現了進一步的整合﹐使中共有些“形影相吊﹐煢煢孑立”﹐江澤民被逼去同流氓國家加強關係﹐進而撕下中共“反恐”的假面目。就是仰賴中共的緬甸﹐也對民主派表示善意﹐釋放昂山素姬和一批異議人士。古巴熱情的接待美國前總統卡特﹐表明急于同美國改善關係的心理。看來江澤民的流氓朋友也越來越少﹐不但“大國外交”走進死胡同﹐只怕“流氓外交”也沒有多少日子可以走。中共真要步入國際社會﹐在權力交接之際﹐應該清算江澤民的外交路線﹐使中國成為國際大家庭中受歡迎的一員。
————————————-
卸任總統搶鋒頭 白宮頭大

美國歷任總統對白宮面臨的各種挑戰瞭如指掌。外人或許認為,現任總統必然將歷任總統視為寶貴的資源、經驗老到的識途老馬、潛在的資深顧問乃至特使。實則不然。

據今日美國報指出,美國有五位卸任總統,卡特和克林頓是民主黨,福特、裡根和老布什是共和黨,其中除裡根患了帕金森氏症不問世事之外,另外四位都身康體健,相當活躍,其中尤以民主黨兩位卸任總統更是僕僕風塵,奔走世界各地,時時迸出和共和黨政府相悖的主張,令現職總統布什相當頭疼。

這一回,布什政府譴責古巴研發生化武器言猶在耳,卡特便在十二日啟程會晤卡斯楚,並公開呼籲布什解除古巴經濟制裁,自然令白宮大為不快。卡特卸任後積極投入全球人權、貧窮與和平事務,北韓飛彈危機赴平壤斡旋,化干戈於無形,贏得世人敬重,即為箇中顯例。可是,他在國內外享崇高聲譽,政治主張又未必與官方政策相符,白宮當政者既擔心他搶了光采和功勞,更怕他在敏感問題上發言不當。

克林頓也是白宮的頭痛人物。克林頓口才便給,不時月旦人物,一度惹得白宮放話要他謹言慎行。此君活動力高人一等,交棒十六個月之間,不但國內活動比在任時更忙碌,且已出訪三十個國家,鋒頭之健幾乎教人誤以為他還在當總統。

林肯一八六一年就職時,健在的卸任總統達五位,當時的交通與通信條件自然無法和今天相提並論,這意味當時絕大部分總統卸任後即同時遠離公眾舞台。反觀今天,人類平均壽命大幅提高,通信發達,再加上世人普遍景仰名人,以致卸任總統似乎從未離開公眾舞台,如果卸任者身體硬朗並追求青史留名,現任總統可能很難應付。

卸任總統沒有義務遵行現任政府的政策,他們通常都有個別關心的政治課題與見解,而且可以在國內外引起廣大注意,這正是歷任總統經常傾向於將前總統視為程咬金而非魯仲連者的關鍵。
—————————————–
也談眾口鑠金

李良

中國古代出過這樣的一件事情﹕孔子有位高徒叫曾參﹐賢而有德。一天﹐他的母親在家裡織布﹐有人來到家裡告訴她﹐曾參在外面殺了人了。曾母沒有理會﹐心想﹐我的兒子那麼有德行﹐不會殺人的。過了一會﹐另外一個人﹐跑來跟曾母說﹐曾參在某時某地殺人了﹐官府在追捕他﹐和第一個人說得一樣。曾參的母親還是沒動﹐繼續織布﹐但心裡卻開始放不下了。又過了一會﹐第三個人慌慌張張地跑來﹐對曾參的母親說﹐曾參殺人了﹐在某時某地﹐和前面的兩位說得一模一樣。由于這三個人都是曾參的母親的鄰居﹐曾參的母親再也沉不住氣了﹐匆匆逃離了自己的家。

還有一個故事﹐講的是東周列國志時候的晉國。驪姬為了除掉獻公的幾個有作為的兒子﹐三番五次設毒計害太子申生﹐其中一次是這樣的﹕驪姬召申生同游于囿。驪姬預先用蜂蜜涂在頭發上,蜂蝶紛紛,皆集其鬢。姬曰:“太子盍為我驅蜂蝶乎?”申生從后以袖麾之。獻公看見了,以為真有調戲之事﹐心中大怒,即欲執申生行誅。驪姬跪而告曰:“妾召之而殺之,是妾殺太子也。且宮中暖昧之事,外人未知,姑忍之。”獻公乃使申生還曲沃,而使人陰求其罪。大家看看﹐多毒辣的人心﹐為了掌權﹐造謠不說﹐還要欲擒故縱﹐最後﹐驪姬終于殺了申生。可惜﹐害人終害己﹐她和她的兒子不久便為大臣所殺。

到了現代﹐有了電視﹑報紙這樣的寶貝﹐別說造一個人的謠言﹐造一個國家的謠言﹐造全世界的謠言都不在話下。看看文革時期的大字報﹐劉少奇是啥﹕漢奸﹑工賊﹑叛徒﹐全國的報紙都在說同一個謊言﹐弄得中國的8萬萬同胞對劉“恨之入骨”﹐今天王光美還健康地活著﹐她的先生﹐當年的劉主席卻被打死﹐連骨灰都找不到。全國的百姓﹐也被“文化大革命”這個謊言﹐塗炭了整整十年。

震驚中外的六?四天安門血案的第二天﹐中央電視臺便造謠﹐向全世界造謠﹕天安門清場時沒死一個人。後來﹐謠言被西方的媒體揭穿了﹐中央臺便說死的是所謂“反革命分子”﹐而殺死學生的士兵﹐卻儼然成了“捍衛國家的英雄”。而被殺戮的學生的親人們﹐只能在被剝奪了言論自由的情況下﹐悲慟欲絕﹐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親人被極權的政府殺死後再被誣蔑。而關注中國人權的美國﹐則被中國政府用政治宣傳﹐描述為“美帝國主義”。不知道﹐在天安門廣場上﹐是美國士兵開槍殺的中國人﹐還是中國政府的士兵開坦克碾死了中國人。為什么﹐不叫“中國帝國主義﹖”

十年之後﹐民族的悲劇再次不幸上演。江澤民政府祭起“眾口鑠金”的“法寶”來鎮壓法輪功﹕謀劃好的“中南海圍攻”開始了全面鎮壓﹔看看鎮壓不了﹐在天安門來個“自焚事件”﹐弄個演員﹐在電視上“割開了氣管”﹐還能唱歌﹔還不行﹐找來一個“殺母殺妻”的傅玉彬的精神病人﹔還不行﹐近日再在母親節找來一個“殺親生女兒”的關某。花樣挺多﹐換湯不換藥﹐騙了百姓再說﹐反正政府有槍﹐有監獄﹐有電臺﹐有報紙﹐有法院﹐騙了你又能怎麼樣﹖﹗殺了你﹐再上電視說你是“反政府”。

中國政府在歷次的政治運動中﹐不知道造了多少謊言。到今天為止﹐也沒有為它所造的任何一個謊言﹐向中國人民道過謙。今天活著的人們﹐應該牢記這個專制政權在歷史上對中國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惡﹐而不是為它新的謊言所迷惑。
——————————
美中官員日內瓦對罵拉扯

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衛生部長湯普森為了支持台灣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取得觀察員地位,和中共駐日內瓦的資深外交官前外交部軍控司長沙祖康起了正面衝突,相互叫罵,幾乎扭打起來。

華盛頓郵報十七日在「圈內」(In the Loop)專欄(以內幕和人事動態為主)報導說,湯普森和沙祖康是在星期三於日內瓦WHA大會會場的走廊上狹路相逢。沙祖康不識相,主動找到湯普森的頭上,說是他有關於選薩爾瓦多代表為世衛大會(WHA)主席的消息提供給湯。為了中共百般阻撓台灣取得WHO觀察員資格列入WHA大會議程一事,湯已是老大不高興,如今沙自動找上門來,湯立即發作,老實不客氣的對沙說:「我不需要這種(不登大雅的三字經)消息」。

沙祖康的英文本就不錯,美國罵人的髒話也能脫口而出,當即以牙還牙,回敬了湯普森一句。這一下可把湯惹火了,於是和沙在走廊上吵了起來,不但口頭上對罵,還有動作,據郵報說,好像是沙先動手,在湯的肩膀上敲了一下,然後又比手劃腳,對湯作出擊狀,以加強他說話的聲勢。於是兩人顧不了外交身分的尊嚴,在走廊上叫罵,相互推撞拉扯了一陣。

事實上,美國為了不破壞中共國家副主席胡錦濤最近訪問華府所營造的良好氣氛,已經相當克制,所以湯普森沒在WHA的大會上發言支持台灣,只是在會外表示要幫台灣取得觀察員地位,但沙祖康(現任中共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代表)在中共駐外官員中以「好戰」著稱,於是和湯普森的衝突成為不可避免之勢。
——————————————
呼喚中國的良心

劉劭夫

〔編者按〕中國大陸知識階層對現狀的沉默,早就引起人們的議論。本文就是社會對中國良心千呼萬喚的聲音之一。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呼喚,當然尤其希望有更多的知識分子找回失去的脊樑,發出自己的聲音。

當中國的弱勢階層陷入日益貧困的悲慘境地,當中國各地的下崗工人為自己的正當權益在抗爭,中國大陸的知識階層卻一片沉默。知識分子通常被人們稱為社會的良心,就像雨果被稱為法國的良心,羅曼‧羅蘭被人尊為歐洲的良心,因為他們既是文學泰斗,還代表著社會的正義、良知和對人類的關懷。知識分子是人類知識的繼承者、開創者和傳播者,也是社會良知的承擔者,他們是人類社會的精英。

什麼是知識分子?《時代》周刊下了精闢的定義:第一,一個知識分子不是讀書多的人,一個知識分子的心靈必須有獨立的精神和原創能力,知識分子乃是以思想為生活的人;第二,知識分子必須是他所在的社會之批評者,也是現有價值的反對者。一個人不對流行的意見、現有的風俗習慣,大家在無意之間認定的價值發生懷疑並提出批評,那麼,這個人即令讀書很多也不過是個活書匠而已。

這裏指明了知識分子最本質的精神就是對社會的批判精神。如果一個社會已經「盡善盡美」,無需批判,人類還能進步嗎?要具備批判精神,除了擁有一定的學識之外,更重要的是能藐視權貴,超越個人利益,不為流俗所囿,而懷有對人類終極的關懷。以此來反觀中國的知識階層,具備這種精神的可謂寥若晨星。

中國知識階層喪失社會的批判能力久矣!早在二千多年前,漢武帝「廢黜百家,獨尊儒術」,並對司馬遷施以宮刑,從此,中國知識分子的批判精神就被閹割而匍匐在皇權之下。到了毛澤東時代,歷次的政治運動無不拿知識分子祭旗,於是,知識分子連做人的骨氣都喪?p盡了,更遑論社會的批判精神!梁漱溟先生的逆龍鱗成為一代絕響。

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由於知識商品化,教育產業化,中國的知識階層中的一些人進入了既得利益集團,於是就自覺的成了現有秩序的衛道士。以撰寫《第三隻眼睛看中國》而暴得虛名的王山,就是一個突出的代表。他赤裸裸地說:「通過改革建立起市場經濟制度,這是民族大義。為了民族大義,一些階層必須承受犧牲。在民族大義面前,理想跡近荒唐,理想中的公正和民主在現實中卻具有十足的破壞性,因為他們代表著社會底層對利益分配的要求,而這種要求與社會品質的提升不同步,方向也不一致。」(摘自《解釋中國》)這種納粹言論,在中國的知識界有一定的市場。跟他們討論關注弱勢群體的利益,無異於與虎謀皮。

但是還有空谷足音。在對中國經濟改革一片頌揚聲中,何清漣女士的《現代化的陷阱》以睿智的目光,透視了中國改革的危機,並傾注了對廣大民眾的關懷,無愧於知識分子的稱號,無愧是中國的良心。

一個民族的覺醒,首先是它的精英層的覺醒。呼喚中國的良心,就是呼喚中國知識分子的覺醒。(動向五月刊)
———————————
北韓難民潮:北京的惡夢

在過去兩個月來,先后有30名北韓人成功闖入在北京和及其它城市的外國使館及領事館尋求避難。還有其他一些北韓人的強闖使館行動失敗,但卻引起了各方的關注,其中在日本駐沈陽總領事館發生的事件更掀起了一場外交風波。

當時,5名北韓人本來已經成功地沖進了日本駐沈陽總領事館的大門內,但卻被守衛的中國武警從領事館內強行拖了出來。日本方面覺得蒙上了奇恥大辱,因為中國武警在沒有得到准許的情況下進入領事館范圍內,顯然是違反了國際法。但中國方面也毫不示弱。

在北京使館區,中國警方在一些被認為是北韓避難者熱門目標的外國使館外架起了新的鐵絲网,而守衛的武警人數增加了兩倍甚至三倍,其中一些更攜帶棒球棍。

BBC分析認為,這一切只是表象。它說北韓難民闖華使館是有組織行動的一部分,而幕后策划者來自那些以南韓為基地的活動人士。他們的目的是為了喚起全世界對目前滯留在中國東北地區的數以万計的北韓人命運的關注。

這些人都是為了逃避飢荒,自然災害和政治迫害而背井离鄉的。他們在中國生活在恐懼中,既不能合法工作,又不獲中國政府承認為難民。而且一旦被中國警方抓住的話,就會被遣返回北韓。

其中一名北韓避難者對在北京的西方記者表示,他們的行動只是開始,還會有更多的人這樣做,最終將變成一股難民潮,就像冷戰結束前東德曾經發生的一樣。

雖然這可能是這些北韓人的一廂情愿,但這已經會使中國領導層難以安枕了。

BBC指出﹐中國擔心一旦北韓共產党倒台,數以百万計的北韓難民就有可能涌入中國的東北地區。北京領導人更不愿意看到的是,這樣一來,南韓就有可能吞并北韓。北韓將因此失去了過去50年來作為中國与駐有美軍的南韓之間緩沖區的作用。
—————————————-
中共借拉登攻擊美國?

圖為該書封面。

在新的世紀,尤其是在新世紀的第一場重要戰爭--反恐怖戰爭中,中國在扮演什么角色?

高登-托瑪斯(Gordon Thomas)2001年底出版新著《火种:中國和襲擊美國的內幕》(Seeds of Fire:China and the Story Behind the Attack on America )回答了這個問題。該書詳細探討中國如何利用危机來使自己成為新的“超級大國”﹐以此來論證其主要觀點:中國已成為美國的主要敵人。

書中敘述的情節之一是﹐2001年9月11日,在美國世貿大廈和五角大樓遭受恐怖攻擊的當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架運輸机在喀布爾著陸,塔利班政權迎來一個重要的代表團。中國和阿富汗政府簽定了一個本-拉登所要求的協議,中國向塔利班政權提供導彈跟蹤系統、通訊系統和防衛系統,作為交換,塔利班承諾結束穆斯林激進份子在中國西北地區的襲擊活動。几小時后,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George Tenet收到來自以色列情報机關穆薩德的用密碼拍發的“紅色警報”:中國將借殘酷無情的本-拉登之手,攻擊美國。

書中指出,到2015年,中國將配置數以万計的帶核彈頭的導彈,大多是高度机動性的陸基和海基移動導彈,瞄准的目標是美國。中國還將有用于區域沖突的數以千計的短程和巡航導彈,其中一些短程導彈裝有核彈頭。

據多維報道﹐該書真正有价值的地方是,它大量引用了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給布什行政當局的情況簡報等內部文件,其中約100頁的文件(在書中有原文复印件)是從未公開過的。

据說可以證明此書可信性的證据之一是:在該書出版后几個小時,中央情報局就被迫承認其有關中國威脅的論證。

為撰寫此書,托瑪斯采訪了許多人物,中國人包括政府官員如錢其琛等,流亡海外的柴玲、吾爾開希、方勵之、王丹等。書中許多篇幅描寫1989年天安門事件。

本書作者高登-托瑪斯已出版過38部著作,在36個國家出售冊數達4500万,其中有7部被改編成電影,《被詛咒的航程》(Voyage of the Damned)曾獲5項奧斯卡獎。他現在居住于愛爾蘭。

該書問世后﹐前美國駐梵諦岡大使福林(Ray Flynn)在波士頓一家電台的討論節目中,評价它是“迄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ooks of all time),他說:“每一個美國的愛國者,每一個關心美國未來的人,每一個想要知道內幕的人,都必須買來此書,認真閱讀。”

《火种:中國和襲擊美國的內幕》由A Dandelion Book Publication出版,522頁,定价$25.95。(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麻省州長﹑波士頓市長為《大紀元時報》新英格蘭版創刊週年賀辭
于吉元:十五年沉冤何時昭雪?
【紀元專訪】人權監查總幹事:香港人權倒退
《大紀元時報》美國版351期-頭版新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