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倡設捕魚發牌制救港海

人氣 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21日訊】香港的珊瑚及珊瑚魚品種媲美加勒比海,但環保團體警告,除非政府盡快推出捕魚牌照制度及減少海上工程,否則香港海洋資源將會嚴重耗損。漁民稱,香港近年的「高價魚」大幅減少,大魚佔總魚獲不足一成﹔政府顧問報告亦顯示,香港每小時只釣到三??魚,遠少於他區水平。

據明報5月20日報導﹐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助理環保主任張偉龍指出,香港魚類逾八百種,其中珊瑚魚多達三百二十種,珊瑚則逾五十種,與加勒比海「不相伯仲」。但香港海洋欠規劃,除了被頻繁的海上工程污染,更要面對過度捕撈的嚴峻問題。

「你有船就可以出海捉魚。」張偉龍稱,香港漁船多逾五千隻,其中五百隻用大型拖網在香港作業,因欠發牌制度,只要有漁船就可出海捕魚。漁護署九八年發表的漁業資源報告指出,研究針對的十七種魚中,證實十二種遭過度捕撈,其餘五種的捕撈數量已達警戒線。

報告指出,香港過去的漁獲主要以體積大、生長慢及高價品種為主,近年則以體積小、壽命短及低價魚較普遍。顧問亦測試了香港的釣魚量,發現每小時每一條魚絲只釣得三??魚,比起其他淺水的地區都要少。若再不限制捕魚,趨勢將會持續,建議政府設捕魚牌照制度及漁業保護區。

張偉龍解釋,過度捕撈令海洋生態失去平衡,若幼魚亦被濫捕,漁業資源便難以恢復。如六十年代活躍市場的紅斑,現在只於潛水時間中看到。香港人愛吃珊瑚魚,去年入口多達一萬三千八百噸,是亞洲主要市場。「發牌制度已拖延四年,現在是時候推出,按海洋承載量限制漁船數量。」

此外,國際科學家認為要有效保護海洋資源,最少須保護兩成水域,但香港受保護的水域只約百分之一點五。他認為只要平衡各方利益,吉澳和牛尾海等東面水域亦應受保護,避免受海上工程威脅。

漁護署表示,正積極研究發牌及成立漁業保護區的細節,措施影響業界運作及生計,故須審慎處理。署方數據顯示,業界每年捕魚量已由九九年約十三萬噸,稍微回升至近十六萬噸,相信與投放人工魚礁有關。

香港仔漁民總社主席楊潤光則指出,針對長期留港如石斑及紅鮪等魚類而言,近年魚獲的體積愈來愈小,幼魚佔總魚獲的九成半,原因是工程污染海水,減少水草等棲息地,並非全因過度捕撈。只要政府顧及他們的生計,漁民原則上支持發牌制度。(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俄准許第三國在千島群島外海捕魚引發日本抗議
被指非法捕魚 95名中國人在菲律賓被逮捕
菲律賓當局堅持起訴近百名被捕中國漁民
菲律賓軍方稱已將中國漁民釋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