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心中的蠟燭

高興
font print 人氣: 31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31日訊】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個多雲黯然的午後。

英國小說家西雪爾· 羅伯斯照例來到郊外的一個墓地,拜祭一位英年早逝的文友。就在他轉身準備離去時,竟意外地看到文友的墓碑旁有一塊新立的墓碑,上面寫著這樣一句話:全世界的黑暗也不能使一支小蠟燭失去光輝!

炭火般的語言,立刻溫暖了羅伯斯陰鬱的心,令他既激動又振奮。羅伯斯迅速地從衣兜裏掏出鋼筆,記下了這句話。他以為這句話一定是引用了哪位名家的“名言”。為了儘早查到這句話的出處,他匆匆地趕回公寓,認真地逐冊逐頁翻閱書藉。可是,找了很久,也未找到這句“名言”的來源。于是,第二天一早他又重回到墓地。從墓地管理員那裏得知:長眠于那個墓碑之下的是一名年僅10歲的少年,前幾天,德軍空襲倫敦時,不幸被炸彈炸死。少年的母親懷著悲痛,為自己的兒子做了一個墓,並立下了那塊墓碑。

這個感人的故事令羅伯斯久久不能釋懷,一股澎湃的激情促使羅伯斯提筆疾書。很快,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從他的筆尖流淌出來。幾天後,文章發表了。故事轉瞬便流傳開來。如希望的火種,鼓舞著人們為勝利而執著前行的腳步。

許多年後,一個偶然的機會,還在讀大學的布雷克也讀到了這篇文章,並從中讀出了那句話的雋永與深刻。布雷克大學畢業後,放棄了幾家企業的高薪聘請,毅然決定隨一個科技普及小組去非洲扶貧。

“到那裏,萬一你覺得天氣炎熱受不了,怎麼辦?”
“非洲那裏鬧傳染病,怎麼辦?”
“那裏一旦發生戰爭,怎麼辦?”

面對親友們那异口同聲的勸說,布雷克很堅定地回答:“如果黑暗籠罩了我,我決不害怕,我會點亮自己的蠟燭!”

一周後,布雷克懷揣著希望去了非洲。在那裏,經過布雷克和同伴們的不懈努力,用他們那點點燭光,終于照亮了一片天空。蠟燭雖纖弱,卻有熠熠的光芒圍繞著它。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支這樣的蠟燭。當一個人在氣餒、失敗﹑恐懼﹐甚至感到有些絕望時,不妨激活自己,點亮心燭。黑暗消失了,留下來的卻是一個令人驚嘆的奇跡。 在中國﹑在世界﹐已經有千萬人法輪大法修煉者點亮了他們的心燭﹗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儘管香港政府一再強調所有敗訴者都必須在最後期限前離開香港,但當留港的"寬限期"在周日(3月31日)屆滿時,近一千多名居港權敗訴者在香港遮打花園舉行燭光集會,表達堅持留在香港的決心。 圖:集會人士手持蠟燭,還高喊口號。
  • 東方網5月12日消息:再過五個月,大連市沙河口區黑石礁小學三年一班學生申華就要過十周歲的生日。可如今,她已經永遠不能再為自己吹滅生日蠟燭了,她和媽媽聞紅、爸爸申平崗都在大連“五‧七“空難中罹難。在申華的最後一篇日記《登長城》中,她還感嘆“我們的祖先是多麼的富有創造力呀!”
  • 光陰倒轉回五年前,司將軍府中,斜陽樓閣,金輝滿室。書房中縈繞著松煙墨的淡淡香氣,梳著雙鬟的少女立於寬大的書案一側,靜靜地俯首研磨。
  • 幸福的淚花, 綻開了柔和的時光。 聖師的法理, 諄諄教導語重心長。 雲兒牽著夢想, 沸騰了歡笑的山莊。
  • 《Summer Snow》與《我想念我媽媽》,很難相信這兩者是同一部影片的名字。英譯中,一個字都沒對應上,也是讓人服氣。「我想念我媽媽」,直白,挖地三尺的接地氣,這類電影我大概率不看;「Summer Snow」,夏日之雪,如此的文藝脫俗,更不是我的菜。然而,完全不搭的兩者擺在一起,再加上鮮綠背景上鵝黃衣衫的小姑娘陽光燦爛的笑容,莫名其妙地,鼠標就點了上去。
  • 滿園花海覆圍籬, 淡雅繽紛楚楚姿。 錦簇繡球拋快婿, 雨中細賞又歸遲。
  • 一場遊戲一場夢 半生情鎖半生空 玉顏柔鬢落霞醉 青羽靈犀雲水通
  • 爸媽 明天我們要離巢 得自找食物 得自顧溫飽 但是 不會忘記你們好
  • 美麗的五月充滿喜樂, 最大的欣喜是生命的復活; 億萬人得救歡慶新生, 大法的盛典諸天同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