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金陵中學高二少女輕取中國“諾貝爾”

人氣 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8日訊】在近日舉辦的南京金陵中學首屆校園讀書節上爆出一則新聞﹕作為一所百年名校﹐該校兩名高二學生費瀅瀅和葉子同時收到著名作家賈平凹頒發的“全球華人少年寫作大賽”巨額獎金。一所學校同時出了兩名少年作家﹐帶着好奇記者走近了這兩位稚氣未脫的高二學生﹐想去從中獲得成功的答案。

■A“既是同窗好友﹐也是競爭對手”

江南時報05月07日報道﹐首屆全球華人少年寫作征文大賽﹐總獎金為101萬元﹐被稱為“中國的少年諾貝爾文學獎”。大獎賽由賈平凹主編的《美文》雜誌主辦﹐歷時一年﹐共收到來稿8萬多件。大獎賽分四輪﹐實行淘汰制﹐從第一輪的300多人﹐到第四輪的14人﹐最終評出前三名為“少年美文金獎”的獲得者﹐這3人平分10萬元獎金﹐費瀅瀅以一篇《平臺》佔據了金獎一席。由於三四輪是現場出題應作﹐更體現小選手們的“真功夫”。葉子和費瀅瀅在三四輪評選中各有一篇文章受到廣泛好評和關注﹐這一對好友在比賽中可以說是棋逢對手。葉子的《到處都是泡泡》在第三輪中議論流行文化﹐給人的印象是角度選得新穎﹐見解新奇。葉子去年曾考取短期留學美國的項目﹐一年留美的經歷﹐異國風情讓這位年輕女孩在流行文化的發源地深得精髓﹐分析問題透徹﹑思路敏捷﹐但葉子卻在以互助為題的第四輪中意外落選﹐而她的同窗費瀅瀅卻以一篇《平臺》不動聲色地奪魁。

《平臺》一文用平實的手法﹐講述了作者與同桌之間的一種互助﹑溝通的關係。著名作家馮秋子認為﹐一個少年能平和溫善地拾揀平常日子裡的神聖光澤﹐頑強保存和爭取相互照耀的美好﹐推動了自己的成長。賈平凹認為﹐此文能“跳”出來寫一種互助﹐強調人的溝通﹐是不錯的。

■B小作家皆是文壇大家之後

用出自書香門第形容葉子和費瀅瀅二人並不為過。葉子的曾祖父就是大文豪﹑大教育家葉聖陶先生﹐父親則是當代名作家葉兆言﹐母親是一位大學教師。先天的文學天賦加上後天的博覽群書﹐讓這位17歲的女孩擁有了比同齡人更深邃的文學資本。費瀅瀅的家史背景也不比葉子差多少﹐她的父親是著名的文藝評論家費振鐘。也許是受到父親文學血液中思辯的色彩影響﹐費瀅瀅的文章更加犀利有力﹐短小精悍﹐有時會給人以咄咄逼人的氣勢﹐老師還反映﹐費瀅瀅的文章經常帶有意識流特色﹐有時讓人一下子難以看懂。而葉子的文章顯得婉約﹑親切﹐個人情感十足﹐這讓人看到了其父葉兆言《1937的愛情》﹑《花影》等情感小說的影子。但在她們的老師眼中﹐兩個孩子的文學間充滿了別的孩子所不具備的灑脫與成熟﹐極具自信力。談到自己的父輩及太爺﹐葉子並沒有優越感。她在一個場合裡這樣說道﹕“我本身並沒有感覺到受父母和太爺的影響很大﹐太爺對我的影響並不比其他人多。”據說﹐葉子看葉兆言的作品很少﹐只看過零教的幾篇小說和散文。最令葉子父母感動的事是葉子在赴美前﹐給父母留下了一本日記﹐日記上與父母同志相稱﹐點點滴滴充滿着一種真切。葉子還告訴父母﹐想她時可以翻翻日記。這種成熟讓人驚嘆。“我在《美文》創刊時就開始為它寫稿哩﹗”談到自己的文學經歷﹐一身男孩子氣的費瀅瀅顯得有些得意﹐但記者也感到這個孩子身上有着特有的冷峻與沉穩。據了解﹐雖然父親是文化名人﹐但費振鐘從來不指導女兒作文﹐在他看來這就是對女兒最大的寬松﹐寫作文並不是以作文為目的﹐費瀅瀅寫作文主要是為了記錄她與自然的親切交流﹐表達她從自然事物中獲得的內心自由和充實﹐事情就這麼奇怪﹐女兒的作文無拘無束卻越寫越好。

■C老師眼中的小作家

金陵中學高二語文老師韓玉潔從初中起就教過費瀅瀅和葉子﹐在她看來這兩名學生都屬於全面發展的好學生。二人不僅語文好﹐其它各門功課也不差。葉子英語水平很高﹐目前還是班上的英語課代表。韓老師講了發生在費瀅瀅身上的一件事情﹐由於語文學科的特性﹐老師經常要學生抄默文章及字詞﹐費瀅瀅向老師提議﹐自己可不可以不抄﹐用多寫兩篇作文來替代。韓老師答應了她的請求﹐不過前提是這些字詞句章都已掌握。韓玉潔還告訴記者﹐這次期中考試費瀅瀅和葉子語文都考了80多分﹐名列班級前茅。在採訪中﹐記者還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韓老師正在要求包括費瀅瀅和葉子在內的所有同學根據所學課文內容寫一篇戲劇﹐讓學生自己設計人物性格﹐自由地發揮。據了解﹐費瀅瀅和葉子還是學校精靈文學社的會員﹐費瀅瀅還是文學社的編委。《精靈》主編蔣薇老師遞給記者幾期文學社雜誌﹐上面找到費﹑葉二人的名字很容易。金陵中學特級教師喻旭初在對二人的成長經歷分析時指出﹐她們在寫作領域有如此成勣是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教育合力形成的結果﹐三方共同點在於給孩子成長有一個寬松﹑平等﹑科學的教育氛圍。

■D“我們今後不當作家更不做韓寒”

韓寒現象曾讓教育界有過困惑﹐當記者問及葉子﹑費瀅瀅如何看待時﹐韓玉潔老師告訴了記者她們在評論韓寒現象的一篇評論作文裡的答案。葉子用“扑通一聲跳下水”來形容對韓寒立志當作家勇氣的欽佩﹐不過對韓寒放棄念大學的做法不予認可﹐認為這是閉門造車﹐最後很可能落得個傷仲永的結果。費瀅瀅也表示﹐韓寒她不會學﹐不上大學只能是黔驢技窮。當記者問到今後是否會選擇作家作為自己的職業時﹐二人都表示了不會“女承父業”的意向。“寫作本身是件很美好的事情﹐但如果作為一項職業來做﹐就失去了原來的樂趣。”葉子這樣說道。

採訪後記

在採訪結束後﹐費瀅瀅和葉子還向記者透露了一個小秘密﹐由她們二人參與的一套叢書《X女生成長記事》已經出版。據介紹﹐這是一套由國內著名作家的孩子們完成的作品﹐叢書由秦文君的女兒戴縈裊的《話說我班男生》﹑葉兆言的女兒葉子的《馬路在跳舞》﹑蘇童的女兒童天米的《我的鑰匙你的門》以及費振鐘的女兒費瀅瀅的《經常走神的女孩》四本書組成。正如她們的老師所說的﹐以費瀅瀅﹑葉子為代表的年青一代學生﹐決不能用過去的教育眼光去看待她們﹐社會在發展﹐孩子們的知識也愈來愈廣博﹐看她們的文章不僅對作文的創作有所啟發﹐對了解孩子們的生活也有所啟迪。(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德國校園喋血 16師生遭槍殺
德國校園喋血 退學生濫射18人死亡
湖南臨湘特大投毒案告破 13歲少年為報复毒倒120學生
旅游途中保容方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