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醫﹕李時珍

font print 人氣: 32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6月19日訊】李時珍,字東壁,生于公元1518年,卒于1593年.是中國明代卓越的醫藥學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偉大的科學巨匠之一。

  李時珍出生在一個以醫為業的家庭。父親李吉聞,是當地一位有著丰富實踐經驗和藥物學知識的著名醫生。他結合自己多年的行醫經驗,編著了《艾傳》、《四沙發明》、《醫學八脈法》,以及《痘疹證治》等醫藥書。李時珍受到父親的影響,從小對醫藥學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他父親卻不想讓他當醫生。因為,那時醫生這一行社會地位很低,不為人們所重視。李吉聞大半輩子行醫,雖然也享受到為人民根除病痛的快樂,但更多的是遭受權貴人家的白眼。所以,他竭力督促李時珍讀經書,八股,企圖從科舉中尋條出路。起先,李時珍還真本辜負父親的期望,竟于一五三一年(明世宗嘉靖十年),考中了秀才。可是漸漸地,李時珍卻越來越熱愛醫學,而對讀經書,八股反倒越來越不感興趣、雖然李言聞多次開導,也未能改變儿子的志趣。

   因此,李時珍從十六歲到二十二歲,雖曾連續三次參加考舉人的鄉試,可是都名落孫山了。而在他第三次鄉試落弟之后,終于下定決心,把行醫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 一五四二年,李時珍開始行醫。最初,他給父親當助手,父親忙不過來的時候,他也幫助看看病、一有空,他就棒起醫書來讀。李時珍讀書的范閑很廣,他除了讀《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嚷要略》、《脈經》、《甲乙經》等古典醫書外,尤其喜歡鑽研歷代的“本草”(即歷代的藥物書)、其中,來代的《證類本草》(即經史證類備急本草》),是他最喜歡讀的藥書。由于李時珍用心鑽研前人的醫學著作,又注意在醫療實踐中學習并檢驗書本上的知識,因此,他的醫術提高很快。一五四五年前后,頒州一帶發生了大水災。水災過后,疫病流行,許多窮苦百姓都來找李家父子治病。李時珍總是熱情地接待病人,不論病人有無診費,他卻一樣細心地治療。在行醫中,李時珍善于運用“四診”(即望、聞、問、切四种診斷疾病的方法),‘人綱”(即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八類征候,這是中醫辨證治病的綱要)等方法診病,熟練而又靈活地掌握了“辨證論治”的規律。診病時,他“經方”、“時方”兼采了用,因病而施,不拘~ 格。他尤其喜歡用“單方”(指藥味簡單,多能就地取材,匣子應用的藥方)、“驗擴(指經臨床應用而有效的藥方)和民間的一些土方治病,使病人花費少而收效大,因此,深受廣大貧苦百姓的歡迎。

   李時珍通過自己的醫療實踐深切感到,作為一個醫生,辨藥、用藥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但他發現,古代的本草目于建元一起出外考察。李時珍歷盡千辛万苦,終于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為《本草綱目》的編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五七八年,年逾花甲的車時珍終于完成了《本草綱目》的初稿。到這時,李時珍為編寫這部書,已整整花去了二十七年的時光。但是,具有嚴謹科學態度的李時珍,并沒有就此止步,他又經過了十余年的修改,先后三易其稿,才將這部規模空前的藥物學著作最后定稿。 李時珍編寫《本草綱目》時作為藍本的《證類本草》,原載藥物一千五百五十八种,但這些藥物名稱雜亂,而且重复很多。

   經李時珍整理后,實得藥物一千四百七十九种。李時珍又收錄來代以后各代醫家新采用的藥物二十九种,他自己新增加的藥物三百七十四种(李時珍自己在《序例》中說是三百七十六种,可能是后來經過修訂,最后定稿時為三百七十四种)。

   全書共五十二卷,一百九十多万字,分為十六部,六十二類,共收藥物一千八百八十二种。除植物性藥物外,還有動物性藥物四百四十五种,礦物性藥物二百七十六种。另外,書中還收錄古代醫家和民間流傳的方劑一万一千零九十六個,其中,李時珍自己收錄的就有八千一百六十一個。書中還附有一千一百六十副藥物形態圖,以增加 人們對藥物的感性認識。《本草綱目》的成書,系統地總結了中國十六世紀以前醫藥學的經驗和成就,六大丰富了中國的藥物品种,是中國古代藥物學、植物學的寶貴遺產,對中國乃至世界醫藥學的發展都起了重大的推進作用。

   李時珍一生寫了很多醫藥書,除《本草綱目》外,還有《浙湖脈學》、《奇經八脈考》、《瀕湖醫案》、《集簡方》、《五臟論圖》、西三焦室難命門考》、《白花蛇傳》等書,但大部分已經散失了,流傳下來的只有《浙湖脈學》、《奇經八脈考》兩書。這兩部書現在是學習診脈的必讀書籍。

   《本草綱目》的出版,不僅受到了中國人民的熱烈歡迎,而且受到了世界人民的熱烈歡迎。1606年,《本草綱目》傳入日本和朝鮮,以后又陸續被困譯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流傳到世界各地,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寶貴財富。

(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日前,記者在上海影城采訪時与正在為新片做宣傳的李連杰不期而遇,身穿黑色茄克,頭戴藍色棒球帽的他一出現,立刻被聞風而來的各路媒體圍了起來。記者們的熱情讓李連杰無法回避,索性坐下來和大家來了一次"親密接触
  • 李時珍(1518—1593年),字東璧,晚年號瀕湖山人,蘄州(今湖北蘄春縣)人。祖父為鈴醫,父李言聞(號月池)為當地名醫。少年時期開始系統地閱讀過一些醫籍,曾隨父診病抄方。但當時醫生的社會地位低下,李言聞不愿李時珍以醫為業,要他走科舉道路,還特領他去拜訪進士顧日岩為師。顧日岩家中藏有大量書籍文獻,李時珍因此有机會閱讀到許多文獻和一些珍貴的書籍。
  • 炎帝幼女女娃溺死後化為精衛鳥,銜西山的木石填東海;麻姑成仙後,曾經歷東海三次變成桑田。
  • 次次都能逢凶化吉,他為什麼如此幸運?蔣家與布袋和尚的奇特緣分……虛雲和尚憑藉什麼,收服了民國政要?
  •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翠碧如絹的蕉葉,可入詩、入畫,是傳統藝術中的典型意象。在清朝初年,有一群江南閨秀,以此為名號,在良辰美景中結社唱和、賦詩填詞,為當地帶來一幕幕文化盛宴。這便是大名鼎鼎的蕉園詩社。
  • 明末的某個煙雨時節,蘇州郊外,支硎山中,出現了一位攬勝探幽的青年才俊。忽遇驟雨,他躲進一座莊園,卻駐足在庭院中,憑欄觀魚,困倦之際忍不住沉沉睡去。當晚,莊園主人就夢見山中別業,有神龍臥於欄杆。次日清早,主人親自入山察看,恰好看到仍在休憩的青年。
  • 暗喻清貧貪饞的太守表兄文同,手拿斧頭逮著竹筍就砍,把渭水邊上千畝竹林都吃進了肚裡。這生動的形象,刻畫了文同豁達、爽朗的性格,也可看出這對表兄弟親密的關係。
  • 岸上有一棟高樓,半夜裡,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燒,樓中人張惶呼叫,亂成一片。林孝廉忽見一個少婦,只穿內衣短褲,從樓上墜入船中。林孝廉見少婦衣不蔽體,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長袍拿過去,給她蓋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進船艙休息。自己則挑燈站在船艙外面,守護著她。
  • 班婕妤辭謝與漢成帝同車出遊,馮誕備受恩寵與北魏孝文帝同車而行。
  • 10歲就當國師,受到三朝統治者禮遇,他到底是得道高僧,還是政治和尚,一件事揭開謎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