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置在儲藏室 米開朗基羅素描重見天日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美國紐約庫柏惠特國家設計博物館昨天宣佈,意外在博物館四樓發現一幅據信是十六世紀義大利著名畫家米開朗基羅的炭筆素描。這幅館方在一九四二年用區區六十美元購買的繪圖,目前身價已飆高至一千萬至一千兩百萬美元(約新台幣三億三千五百萬至四億零兩百萬元),難怪館方樂透了,直說這是難得一見的運氣。

這幅長四十三公分、寬廿五公分的畫作,主角是一個七燭大燭台,是畫家在用黑炭筆與淡棕水彩在米色畫紙上描繪而成,燭台旁邊則有一些刀刻的線條,專家判斷應是米氏在一五二五到三○年間的作品。

這幅畫一直放在庫柏惠特國家設計博物館四樓的繪畫與版畫儲藏室,直到今年四月蘇格蘭國家藝廊館長克利福德訪問該館時,才無意間從一箱標記「照明類素描」中找到這幅珍寶。

館長湯普森憶及,鑽研義大利文藝復興畫作的克利福德看到該畫特殊的畫風,立刻認定是米開朗基羅的作品。

他說:「克利福德是義大利文藝復興作品的專家,趁休假日到該館參觀,想看看館藏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我們告訴他,作品有數百箱,全都要看嗎?」

大約兩週後,克利福德打開編號三六六、標記照明類素描的箱子,在一堆畫作中,突然眼睛一亮,拿出其中一幅,驚訝地說:「我的天,這是米開朗基羅!」

被問及如何一眼就看出那是米開朗基羅的畫,克利福德笑說,他非常熟悉米氏的畫作,就像對街碰到老朋友,所以看到他的作品,一眼便認出。

由於米開朗基羅生前鮮少畫裝飾性物品,因此館方研究員一直認為這是十六世紀知名且多產的裝飾物畫家Perino del Vaga的作品。只是這幅畫陰錯陽差的被放到作者不詳,只知是出自義大利、年代介於一五三○至一五四○年的箱子。

雖然克利福德堅信這是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但館方為求慎重,在六月中將該畫送往倫敦,請研究米開朗基羅的學者評鑑。目前包括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洛杉磯蓋帝博物館、英格蘭劍橋大學專家,都同意這是米開朗基羅的真蹟。而鑽研義大利文藝復興藝術的學者也一致認為,這是美國國內不到十幅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之一。

連庫柏惠特在內,目前全美僅有六家博物館擁有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屬於史密松博物館旗下的庫柏惠特博物館打算明年公開展示這幅畫作。

克利福德說,這幅素描的主角外觀上類似可插七燭的猶太燭台,按照此圖完成的燭台至少有一.八公尺高。但他透露,該素描不見得是替佛羅倫斯猶太會堂的燭台而畫,因為十六世紀的猶太人或基督徒家庭也都用類似的燭台。

(中時電子報 2002年7月11日)(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最後的審判」 (9/13/2001)    
  • 藝術家的宗教心靈與神秘體驗(二) ─ 米開朗基羅 (8/16/2001)    
  • 藝術家的宗教心靈與神秘體驗(三) ─ 拉斐爾 (8/16/2001)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炎帝幼女女娃溺死後化為精衛鳥,銜西山的木石填東海;麻姑成仙後,曾經歷東海三次變成桑田。
    • 次次都能逢凶化吉,他為什麼如此幸運?蔣家與布袋和尚的奇特緣分……虛雲和尚憑藉什麼,收服了民國政要?
    •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翠碧如絹的蕉葉,可入詩、入畫,是傳統藝術中的典型意象。在清朝初年,有一群江南閨秀,以此為名號,在良辰美景中結社唱和、賦詩填詞,為當地帶來一幕幕文化盛宴。這便是大名鼎鼎的蕉園詩社。
    • 明末的某個煙雨時節,蘇州郊外,支硎山中,出現了一位攬勝探幽的青年才俊。忽遇驟雨,他躲進一座莊園,卻駐足在庭院中,憑欄觀魚,困倦之際忍不住沉沉睡去。當晚,莊園主人就夢見山中別業,有神龍臥於欄杆。次日清早,主人親自入山察看,恰好看到仍在休憩的青年。
    • 暗喻清貧貪饞的太守表兄文同,手拿斧頭逮著竹筍就砍,把渭水邊上千畝竹林都吃進了肚裡。這生動的形象,刻畫了文同豁達、爽朗的性格,也可看出這對表兄弟親密的關係。
    • 岸上有一棟高樓,半夜裡,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燒,樓中人張惶呼叫,亂成一片。林孝廉忽見一個少婦,只穿內衣短褲,從樓上墜入船中。林孝廉見少婦衣不蔽體,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長袍拿過去,給她蓋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進船艙休息。自己則挑燈站在船艙外面,守護著她。
    • 班婕妤辭謝與漢成帝同車出遊,馮誕備受恩寵與北魏孝文帝同車而行。
    • 10歲就當國師,受到三朝統治者禮遇,他到底是得道高僧,還是政治和尚,一件事揭開謎底。
    • 天啟年間,大明國運走向沒落。仕宦書香之家,尚能享有片刻閒適安寧的天倫之樂。在大學者王思任家中,聰慧婉麗的三小姐正無憂無慮地成長著。 清白的家風,淵博的家學,將她塑造成標準的才女。三小姐天生幾分偉丈夫氣概,竟不似一般的江南閨秀。在後來國仇家恨、命運浮沉的考驗中,她仍然堅守著忠孝節義,在苦難中構築了她的文學世界,並將那不讓鬚眉的性情貫穿一生。
    • 蒼頡觀察萬物而創造了文字,虞卿困居大梁而著書傳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