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不是富人學校世界一流大學的特徵是開放

人氣 3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26日訊】中國青年報7月25日報道﹐出現在“中外大學校長論壇”的首位演講者﹐是美國哈佛大學榮譽校長陸登庭(NeilL.Rudenstine)。1991年至2001年﹐在他就任哈佛第26任校長的10年間﹐推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

  陸登庭先生演講的題目為﹕《一流大學的特徵及成功的領導與管理要素﹕哈佛的經驗》。限定兩小時的講演時間﹐他講了近3小時還意猶未盡。

  在隨後與中國校長討論的時間裡﹐原來安排的是從晚上7時半至9時半﹐結果到了夜裡10點鐘﹐中國校長的問題還是源源不斷。陸登庭回答得興致勃勃﹐整個會議室裡氣氛熱烈﹐不時笑聲飛揚。

  “哈佛的經驗”很豐富﹐而最顯著的特徵是開放。

  哈佛是一所高度國際化的大學﹐它的大門向世界敞開。學生來自世界不同的國度﹑不同的民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這一趨勢還將繼續發展。陸登庭透露說﹐最近哈佛已經決定將大幅度提高國外學生的數量。

  “這樣做的好處是﹐來自不同地域﹑不同膚色﹑不同宗教﹑不同信仰的年輕人﹐可以通過互相交流﹐在了解他國曆史文化的基礎上﹐增進理解。”

  國際化的另一個表現是它的學術範圍早已超越了本土。哈佛大學18000名學生中有3000名在海外100多個國家做不同課題的研究。

  “哈佛不是富人的學校﹗我自己的經歷就是一個證明。”陸登庭用數字加以證實﹐“在哈佛﹐家庭年收入在1.2萬美元以下的學生要佔到學生總數的15%﹔收入在1.2萬-1.8萬美元的要佔到8-10%左右。哈佛並不在意學生的家庭經濟背景如何﹐關鍵是看學生的質量﹐學業好的學生就有機會邁入哈佛的門檻。”這種開放﹐使哈佛能夠吸納到非常優秀的人才。

  陸登庭自己更願意把哈佛稱為“研究型大學”。學校學生一半是從事工程和自然科學的﹐而另一半則是學習人文科學的﹐如歷史﹑文學﹑經濟﹑法律﹑宗教﹑藝術等等。“這是一個比較平衡的結構”﹐陸登庭認為。

  哈佛強調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並重。陸登庭認為﹕大學教育並不專門為學生的就業做準備﹐而應該為學生的一生和進一步學習做準備。一個在未來社會具有發展潛力和競爭力的學生﹐必須具備寬廣的知識面﹐專業知識和交叉學科的知識。

  學校打破傳統的學科界限﹐建立了開放的課程體系。本科生在入學之前不先確定專業﹐而是通過自由選課後再決定自己的主攻方向。這樣做的好處是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擴展自己的知識面﹐也有更多的機會發現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本科階段的學習結束以後﹐有相當數量的學生會選擇教育﹑法律﹑醫學﹑建築設計﹑工商管理等不同的方向進行研究生階段的專業學習﹐並接觸一些交叉學科。

  哈佛的課程之豐富﹐聽起來讓人難以置信﹐僅語言這一項就開出了60門課﹐其中包括中國的普通話﹑廣東話這樣的專門課程。

  一所優秀的學校與其高質量的教師密不可分。

  哈佛的成功在於始終沒有放棄積極的對外聘用制度﹐有選擇地向機構外尋找高級研究人才。在哈佛﹐很少有人能得到終身教授的職位。所有的職位———無論是低級的還是高級的﹐都是公開並通過動態競爭過程持續地加以補充。一個系﹑一個學院通常要經常保持1/3比例的年輕的初級教授﹐經過5-7年的研究和教學質量評估﹐將1/10最優秀的人提昇到高級職位上﹐其他的人則需要另闢途徑。

  陸登庭解釋說﹐這樣做的基本出發點就是要給年輕人留出機會﹐因為年輕人更具創造性﹐代表着未來。

  “我根本無法預測我的學校下一年度能夠得到的經費有多少。”陸登庭幽默地表示﹐“有時我就像一個貧窮的國王”。

  眾所週知﹐世界許多著名的大學經費來源並不完全來自政府的撥款﹐其中一部份來自學生的學費﹔一部份來自校產﹔最主要和最重要的部份﹐是靠取得政府部門和公司的研究經費或專利。

  這也是一種開放式的競爭。各個大學的教師要向多種機構提出項目申請﹐由有關部門﹑基金會和公司按照一定的質量評估體系進行評審與監督﹐從而避免經費浪費的傾向。而那些真正具有國際水準的一流大學往往能夠憑借自己的實力獲得更多資源﹐並不斷提昇自己的學術聲譽。

  “啟迪領導智慧﹐憧憬大學未來”是舉辦本次論壇的重要宗旨。從“哈佛的經驗”中﹐我們看到了開放帶來的活力﹐也看到了未來中國高等教育在向世界一流大學衝擊時將要經歷的路程。(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兩亞裔涉盜哈佛機密被捕
他真是哈佛博士么? “海归百万年薪任大学校长”
哈佛博士學歷惹質疑 年薪百萬高校院長遭解僱
傅湘再次去中國大使館要求探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