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的陽光

丁宗皓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9月28日訊】在我家不遠的一條大路旁,每天我都可以看見一位練攤的老人。他的年齡在五十歲左右,在我的印象裡,他好像從來就沒有正眼看過任何人。在一棵樹下,他將一些充滿童趣的紀念卡片一字排開,但是他不蹲在卡片後用目光搜尋買家。相反,他在做另一件事情,任何人都想不到的事情。用五顏六色的粉筆在地上寫著今天生活中能聽見的民謠,即:諷刺世事的民謠。而且每天的內容都不相同。寫完後,他則在地上舖一塊布,斜臥在上面,任由陽光斜照在自己的臉上。

也許是因為年齡逐漸變大,而自己開始沒有足夠的精力或者倦於每天的奔波的時候,我開始留意生活中這樣的景緻。我開始為這樣的情形所感動。

在喧囂的人群裡,時時注意到自己的確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但是一旦開始,就再也收不住腳。我於是就看見了自己一向認為正常的人生,讀書、上大學、工作、力爭向上走有人也稱為向上爬,盡力使人生變得輕鬆,仿佛一個長期憋氣在水下的人終於浮出水面。生活中的大多數人就是這樣走著,腳步多的地方就自然成為主流人生。我想我已經成為一個十分無趣的中國人,跟著大多數人向前走著,並認定這就是價值之所在。其實,我的內心是一個花哨的酒瓶,而裡面裝的全是最為陳舊的酒。

作家余華說他討厭中國的知識分子,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麼。我開始這樣理解,作為一個群體文化的底色,他們沒有像鐵錨一樣,使一個群體在任何一個時空裡都有能牽住在任何潮水中搖動的生活之舟,使人們只聽憑於心靈的召喚,而不被肉體的慾望所控制。走在人群裡,我強烈地感到,因為中國人的心靈還和歷史一樣,在功利主義和隱逸之間茫然地徘徊,使人世變成沒有理智的掠奪,使出世變成失敗的藏身之所。

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大多數的中國人回答不了這樣的提問。

在這樣的群體裡,最容易形成時尚和潮流,無論潮流的流向,都是一元化的價值趨向。所以我們的心靈總是一架失控的馬車。

一年前,我友老杜從英國歸來。他紮著一個小辮,背著一個仿佛是軍用書包改制的包。進我的辦公室時,似乎心有餘悸。我有些不解。問他怎麼了?老杜肯定地說:我害怕。我不解地問他:你怕什麼?他說:我怕同胞。我感到好笑,於是哈哈大笑起來。老杜說:在同胞的臉上,看不到安詳和寧靜,只有焦躁甚至兇蠻,而他最怕的是他們的眼神,像是要吃人。我說:我也讓你害怕老杜認真地看了我一會兒,說:有一點。這回,我沒有笑。

我已經把什麼寫到了自己的臉上?

多年以前,老友老杜在我看來就是生活的叛逆者,對於我們感興趣的東西,他並不在意。比如找個好的工作,過一種規範的中國世俗生活,娶妻生子。老杜喜歡照相,喜歡自己幹自己的事情,而他的事情在中國人看來根本不叫什麼事情,至少不是正經的事情。老杜拒絕這樣的尺度通過他所熟悉的生活圈子強加到自己身上,於是就去了英國。那是九十年代初的一個晚上,老杜在沈陽北站急不可待地上了火車,像勝利逃亡的戰俘。

現在,老杜面色有些蒼白地坐在我的對面,向我描述自己的英國生活。他住在倫敦的貧民區裡,周遭都是英國的下層各色百姓,包括嬉皮士。這裡的很多人最後都成了老杜的朋友。剛到倫敦的一天早晨,打工的老杜在街上看見了露宿的人們正在悠閑地收拾背囊,老杜以為目睹了英國窮人的窘迫。後來老杜結識了自己的房東,原來自己的房東也是這樣一個喜歡到處露宿的年輕人,他有自己的房子,但是並不喜歡按部就班地住在房子裡,他寧願租出去,而自己背著行李到處睡覺。在以後的歲月裡,老杜認識的這樣的英國窮人越來越多,也了解了他們的生活原則,那就是貧困沒有掠奪窮人幸福的權利和可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自由地享受人生是所有人的權利。我的老友中國老杜發現這種現實正好和自己的心思暗合。於是在倫敦,他開始打魚和曬網相結合地生活著,整天拎著相機四處游走,拍了大量的照片。老杜壓根就不是抱著掙錢的目的出走的,他回來時仍然是窮人一個,但是他似乎帶回自己喜歡的活著的準則。

每天老杜仍然堅定而又窘迫地生活著,照相和朋友談天。在節日裡,身邊的人們喝酒、喜不自勝地玩耍。而老杜則去鄉下,自由而又落寞地看天看地。找到生活真義的老杜在闊別家鄉多年以後,在同胞的臉上看見的只是恐懼,以致回來的幾個月間不敢出門。他看到的是正在我們生活中發生的一個事實:在必然要產生貧和富差異的社會裡,人人都害怕落在人群的後面最後成為一個窮人,每個人都要通過奮鬥避開這樣的命運。這一切都寫在了人們的臉上。老杜害怕的是這樣的臉。

你覺得你的工作有意思嗎?老杜直逼我的眼睛。

我忽然覺得這個問題十分難以回答。我得生活啊!我仿佛只能說這句話。
老杜笑了一下,很有深意地看了我一眼,這樣的眼神很難對視。我的心竟有些虛。

我忽然想到老杜其實和街頭賣笛子、二胡以及在地上寫字的那些人一樣,正在人間屬於自己的有限的自由中享受著從樹梢透下來的但是是屬於自己的陽光。而這樣的人越來越多,我忽然覺得生活因此反而充滿了希望。窮與富,這個兩極世界,是我們終究要面對的終極問題,既然不可能避免窮人的存在,就該還給窮人自己的幸福,當然這種幸福要靠能感受並確定幸福的心靈去尋找,並形成文化。在那裡,他們同樣接受陽光,一點不會少,並同時感受自己是一個真實的個人、一個完整的人。

新生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這幾天紐約散發著濃濃的台灣風情。政治人物的往來很多﹐也算是政治風情﹔但是我指的是有關文化﹑藝術﹑生活方面的。新竹縣縣長鄭永金帶領該縣歌舞團在號稱“小台北”的法拉盛和旅美鄉親舉辦一個“新竹客家鄉親之夜”﹐給人予深刻印象。
  • 大紀元9月20日訊】(中央社記者李安東台北二十日綜合報導)「魔術」強森被發現為愛滋病帶原者已經十一年了,然而他在最近的一次體檢中仍然健康如昔,完全沒有愛滋病發病的徵兆,這名美國職籃NBA史上的五十大球星並且即將進駐籃球名人堂。強森在十九日的電話訪談中說,他通過了所有的檢驗,醫生告訴他,不論他現在做什麼,只要繼續做便可以了,因為他的健康好極了。強森為對抗病魔,過著規律的生活,同時接受藥物治療。
  • 十六大臨近﹐中共當局除了嚴厲整肅報刊網絡傳媒﹐並大舉搜捕鎮壓異見分子﹑家庭教會信徒﹑和法輪功學員。反應當權者對有信仰民眾的恐懼日深。實際上﹐布什總統今年2月在清華演講指出﹐“宗教自由不是什么讓人害怕的東西,而應該受到歡迎,因為信仰賦予我們道德的核心,教導我們堅持高標准,愛戴他人和為他人服務,過負責任的生活。”但這一段話被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喉舌”刪去。
  • 大紀元9月20日訊】(中央社記者林憬屏台北二十日電)九二一屆滿三週年,SETN主播姜玉鳳、周慧婷今天重回舊地,前往當時受創嚴重的南投中寮鄉及台中縣東勢,實地了解災區重建情形並與災民一同祈福守夜,而姜怡如也將在法鼓山,主持「心靈環保祈福法會」,和觀眾一起祈求平安。為了實際了解三年後九二一災區重建工程進展情形,三立新聞台今天把主播台移到南投縣中寮鄉公所前,由主播姜玉鳳現場播報。姜玉鳳也實地走訪中寮鄉地區探視災區重建,並拜訪目前仍居住在組合屋內的居民,了解災民的生活及心理重建情形。
  • 九二一大地震今天已屆三年,副總統呂秀蓮與國民黨主席連戰,上午不約而同分別造訪台中縣東勢山城地區鄉鎮進行關懷慰問行程,關心重建區生活與重建進度,期許地方鄉親團結在一起,走出傷痛與苦難迎向光明的未來。
  • 近年來,有約十万中國新移民在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多倫多地區定居,但其中多數人發現,他們很難找到一份專業對口的工作,許多人目前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 在台北市政府文化局邀約下,繼作家高行健後,另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沃克特將於本週五抵台進行為期十天的詩歌交流。訪台期間,沃克特將舉行圓桌論壇、詩歌朗誦會及校園演講會,也計畫走訪林語堂故居、紅樓劇場、青草巷等保有道地台北味的人文場所,體驗市民生活。
  • 寫照北京市民生活的電視佳作《空鏡子》熱播后,名不見經傳的牛莉也以“孫麗”的現代女性形象博得觀眾的好評,并最終入圍金鷹獎最佳女主角的角逐。上海青年報9月23日報導﹐上周,忙里偷閑的她來滬參加“激情方向盤”節目的制作,休息間隙,記者自然沒有放過她。
  • 這些人的可愛之處在于,明明知道吳淑珍是美國的客人,也明明知道美國主流社會對吳淑珍的盛情款待,卻偏偏還要無事生非——頑強地跳出來表演一番,吳淑珍只是“客人”,訪問完了自然要回臺灣,但是款待她的美國是不會跟著一起走的,雖然它是一個有充分包容性的民主社會,但作爲一個生活在其中的有中國文化修養的人,要敢於同這個環境對抗也是需要非常的勇氣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