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對中國文化的理解

陳先元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9月28日訊】中國文化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兩者無論在內涵上還是在外延上都并無二致。作者認為,把中國文化等同于馬克斯主義的思潮,等同于中國共產黨所提的一些政治口號,是認識上的一個誤區,在中國沒有人會作這樣的理解。

  語言的功能是表達思想,傳達感情。之所以能夠如此,因為特定的語言代表了特定的概念。其實,在社會生活中,人們最常用的語言,也許就代表了最難以解釋的概念。例如,“人”這一詞匯,人人知道,個個明白,但它代表的究竟是什么概念,其內涵如何理解,外延如何界定,能否給出一個科學的、嚴謹的、正確的定義,恐怕不是一個普通人所能做到的。

  文化也是這樣的一個詞匯,文化的概念究竟是什么,雖然先賢哲人們長期考証,深入研究,但至今仍然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西方人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同樣,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種對文化的不同理解。不過,雖然對于文化的定義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它并沒有影響到人們對于文化問題的探討。

  即使在最講究邏輯思維的學朮研究的層面上,也并沒有因為文化概念的難以厘清而引起討論混亂和學朮差錯。這是因為雖然文化這一概念尚缺乏一個統一的非常嚴格的認識標准,但社會上的不同人們對此畢竟存在著大體一致的基本理解,不至于對交流和溝通造成障礙。

  然而,目前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出現了一些偏差。例如,有的文章認為,“中國文化是一組政治用語,有別于中華文化,感覺上這兩者之間是有所間隔的﹔說到中國文化,提起馬克斯主義思潮,提起‘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對新加坡人而言,那是別國人的事﹔而傳統‘中華文化’對我們華人來說,涓滴在血脈里,那是母族文化。”(編按:彭世灼撰《讓母語教育也乘搭商機的順風車》9月5日刊《聯合早報﹒言論》版)該文作者對于母族文化的尊崇和敬仰之情,溢于言表,讀來令人深為感動。但對中國文化和中華文化的解釋,卻使人不敢苟同。

中華文化就是中國文化

  在筆者看來,中華文化就是中國文化。因為在討論文化問題時,中國一詞是在文化意義上使用的,不涉及政治意義。由于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中國各地區在政治上的差異性是顯而易見的,一時無法消除,但在文化上具有明顯的一致性,這就是討論中國文化問題的基礎。陳立夫先生提出文化統一中國,也是基于這樣的認識。

  再者,中國文化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兩者無論在內涵上還是在外延上都并無二致。文化源于歷史的積澱,反映了歷史的深度。中國文化是中國歷史的產物,而且集中地表現了中國歷史的特點﹔離開了中國歷史傳統,中國文化就不復存在。中國當代的一些社會現象,不管是政治現象還是經濟現象,充其量只能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文化的某些特點,不能說它們本身就是中國文化。

認識上的一個誤區

  至于把中國文化等同于馬克斯主義的思潮,等同于中國共產黨所提的一些政治口號,這實在是認識上的一個誤區,在中國沒有人會作這樣的理解。

  筆者隨意翻了翻案頭中國大學的几本文化學教科書,例如《文化學通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文化學引論》(北京師大出版社,1992)、《中國文化概論》(首都師大出版社,1999)、《中國文化概論》(中南工業大學出版社,1999)、《中國文化要義》(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9)、《中國文化史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中國文化知識》(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0)等等,發現這些大學教科書都把中國文化理解成中國傳統文化,沒有一本教科書把中國文化理解成當代中國的馬克斯主義思潮。

  由國家審定的大學教科書上的觀點,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它代表了這個國家的主流觀點,為學朮專家和一般群眾所接受。我們在討論文化問題時,最好能夠以此為指歸。

  誠然,新加坡與中國畢竟是兩個不同的國家,對于同一社會現象的理解不盡一致也情有可原。但在使用同一種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時,這些語言文字所代表概念的同一性就顯得十分重要。如果對于概念的理解產生歧義,勢必會影響交流的效果。

  因此,澄清對中國文化這一概念的理解,對于正確解讀中國文化具有重要意義。而正確解讀中國文化的目的,正是為了繼承和更新中國文化,使中國文化在和西方文化的交流中獲得更大的發展。當然,這是留待以后再進行深入討論的另一個話題了。

原載《聯合早報》   

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學傳播系副主任,副教授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領養中國儿童家庭協會”的組織者凱倫德說,不管領養動机如何,今天只
    要領養了中國儿童,她就一定是中國文化的愛好者。
  • 六月三日,在美國著名的哈佛大學舉辦的留學生歸國創業講座上,新東方教育科技總裁俞敏洪和新東方教育集團副總裁兼北京新東方學校副校長錢永強,以新東方集團成功的經驗及個人奮斗的親身經歷說明將西方先進管理模式与中國文化北京和風土人情結合而來,才是歸國人員出國創業的捷徑。
  • 上官天乙綜合報道:中國文化部、公安部、資訊產業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等國務院直屬機關,將從七月一日開始,展開大規模網吧整頓行動,取締無證照和證照不全的非法網吧,並勒令各網吧在兩星期內加裝過濾軟件,堵塞「有害」的海外網站。
  • 】【本報記者李娜芝加哥報道】暑假開始了﹐不知你為你的孩子安排了那些暑期活動﹖如果你的孩子在17歲以上﹐那麼台灣青少年回國團﹐將是一個娛樂﹑學習的好機會。﹐在芝加哥共有48名青少年在7月5日和其它國家及地區的青少年一起﹐去領略中國悠久的文化以及台灣的風土人情。去他們父母生長的地方看看。臨行前僑教中心主任歐紫苑於6月8日在僑教中心給準備前往台灣參加今年夏令營的青少年及家長們介紹了台灣的歷史及文化﹐及去台灣應該注意的問題。僑教中心歐紫苑主任特別給他們及家長講解了許多有關台灣的歷史文化﹑名勝古蹟﹐許多適合青少年的旅遊點及注意事項﹐同時也請家長們放心﹐歷次這樣的活動都有很好的管理及服務人員﹐ 不會有什麼危險或事故的發生﹐歐紫苑主任根據她以往任僑委會二處處長負責夏令營的經驗﹐再三囑咐家長一定要告訴他們的孩子遵守紀律﹐不要違紀晚上爬牆出去。她也希望去台灣的青少年們能寫下他們的心得﹐以及回來後能和父母親一起回味那快樂的時光。同時大紀元時報﹑美中新聞也將陸續刊登他們的文稿。歐主任還特別強調今年的特殊節目是陳總統會來看望夏令營的青少年學生。如他臨時有事﹐副總統肯定會前往。
  • 學客語一年多的台北市長馬英九今天出席一場客家社團活動,不但用客家話和客家鄉親打招呼,也大唱客家山歌;與會者則用客家話為他喊「當選」。馬英九說,他覺得學客語、閩南語是很好的事,讓他更進一步了解中國文化內涵。
  • 】「八年抗戰歷史研究會」七月七日下午在中國文化中心舉行紀念大會,紀念七七抗戰六十五週年。洛杉磯榮光聯誼會、東北地下抗日同志會、陸軍聯誼會、空軍大鵬聯誼會、中華戰略學會、孔孟學會﹑客家聯合會等團體一百多人出席大會,會場內被擠得水洩不通,盛況空前。與會者在痛斥日本侵華的滔天罪行﹑批判日本軍國主義的同時,也強烈呼籲兩岸中國人要團結。
  • 關于不應該任意摘取死囚器官這個道理,原是人人都明白,人人都承認的。因此,這兩位醫生的話和所謂無神論或唯物主義毫不相干,和中國文化也是風馬牛不相及。說到底,那無非是在新聞封鎖和專制暴政下又一種無耻劣行罷了。
  • 彭祖是中國文化中長壽的象征。
  • 這是一件發生在台北的事。有一天弟弟告訴我,他和几個澳洲來的年輕人去游覽,那些人都是白种人,基督徒,對中國文化不太了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