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這麼缺少善良?

◎陸祀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時下常聽周圍的人說,我們的社會太缺少善良了,比如有兒童落水,人們卻圍聚岸邊而不下水相救;有老人遭遇車禍,卻無人停下匆匆的腳步,都裝沒有看見;有女士大白天被歹徒打劫拚命呼喊,沒有一個人願站出來見義勇為,不但眼睜睜地看著那女士的錢物被搶,女士還被歹徒調戲;等等等等。聽到這些,我就又想起了發生在美國的“9.11”事件已經快一周年了。

在去年那悲慘的事件突然降臨之時,面對著世貿大樓的傾覆,以及無數的無辜生命化為了灰燼,我們的周圍卻傳出一片的喝彩聲,甚至連赴美訪問的某代表團,也在當地按捺不住了心中的興奮。

是啊,這些人的善良哪去了?我們中國人的善良哪去了?於是,有人在嘆息,有人在感慨,有人在呼籲應該如何如何才能使善良回來啊!但是,大家都想過沒有,我們的民族本來就是一個缺少善良的民族!

魯迅先生曾經一針見血地對此指出:中國幾千年來的歷史就是一部吃人的歷史!在這部血腥、凶殘、冷漠、麻木的吃人歷史裡,缺少善良是一點也沒有什麼可奇怪的!或許有時也能有個別的善良現象,那也是鳳毛麟角。

不說太遠的了,就拿100多年前的的先輩們為例。那時,他們到處組織義和團,見洋人,不問青紅皂白就殺,非但殺紅了眼,他們竟然還衝來包圍了京城的外國使館區,妄圖製造震驚世界的國際大血案。他們的陰謀雖然最終未能得逞,卻給我們這個民族的後代留下了後遺症:全然不顧世界文明的進程,大搞封建法西斯專政和製造震驚世界的“6.4”血案,一點也不臉紅,還有,只恨“9.11”不是自己的英雄所為等等!

在中國,我們民族那丟人的吃人歷史和大環境,從來就沒有改變過!雖然當今的中國統治者共產黨當局上台後,為了表示自己與那傳統的中國吃人歷史有所不同,一直在宣稱著什麼,共產黨的統治與所有的前朝統治有著本質的不同。然而,細細觀察不難發現,50多年來的共產黨的掌權史,那該死的吃人歷史不但沒有改變,而且越來越嚴重。毛澤東吃人,搞了多少冤假錯案,罄竹難書;鄧小平吃人,有震驚海內外的“6.4”大屠殺為證;江澤民如今也在把許多有信仰的法輪功人士往死裡整;等等。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善良離我們的民族只能是越來越遠。我們經常看得到:有人逼迫民工在設施極為惡劣的環境裡下井挖煤,造成人員死亡就像家常便飯一般;號稱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的清華大學的學生劉海洋用硫酸潑熊,口稱是我在測試熊的反應能力;四川某大學的學生戀人,將伶俐乖巧的小狗,放進微波爐內烘烤,只為博得紅顏一樂;等等等等。在這裡,我們根本看不到善良;看到的只是凶殘、醜惡與猙獰。

失去了善良,在我們的周圍才總會有人面對著血腥有一種快感;才會有人面對著危難總是找借口搪塞;也才會有人面對生靈露出了如此醜陋的猙獰!

目前,在全世界各國都在爭相走向現代文明之時,在象徵著和平與邪惡的“9.11”事件快一周年了之際,我想,做為缺少善良的我們民族的每一個人,都應該借此機會深刻地自省啊!

(轉自“民主論壇”)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擁抱善良 (9/6/2002)    
  • 善良是一種能力 (8/15/2002)    
  • 小小說:啞舅 (8/13/2002)    
  • 觀世音菩薩慈航圖 (8/7/2002)    
  • 龍宮傳奇 (7/31/2002)    
  • 一寸方士 (7/31/2002)    
  • 同甘共苦 (7/24/2002)    
  • 補鞋匠邁爾魯夫的故事 (5/15/2002)    
  • 射手座的故事 (4/12/2002)    
  • 美人魚傳說 音樂家譜曲 (1/24/2002)    
  • 老人與孩子 (1/14/2002)    
  • 科學家心目中的上帝 (11/3/2001)    
  • 工人日報:善惡影響人的壽命 (10/27/2001)    
  • 猶太女子 (10/19/2001)    
  • 二十四孝_賣身葬父 (10/10/2001)    
  • 二十四孝_臥冰求鯉 (9/22/2001)    
  • 二十四孝_孝感繼母 (9/17/2001)    
  • 心存善念 身體好 (9/15/2001)    
  • 「最後的審判」 (9/13/2001)    
  • 一碗湯麵 (9/8/2001)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ummer Snow》與《我想念我媽媽》,很難相信這兩者是同一部影片的名字。英譯中,一個字都沒對應上,也是讓人服氣。「我想念我媽媽」,直白,挖地三尺的接地氣,這類電影我大概率不看;「Summer Snow」,夏日之雪,如此的文藝脫俗,更不是我的菜。然而,完全不搭的兩者擺在一起,再加上鮮綠背景上鵝黃衣衫的小姑娘陽光燦爛的笑容,莫名其妙地,鼠標就點了上去。
    • 良好的閱讀能力將為孩子帶來無限可能,包括教育機會、學術成就,以及在日常生活和職場上獲得成功。
    • 良好的閱讀能力將為孩子帶來無限可能,包括教育機會、學術成就,以及在日常生活和職場上獲得成功。
    • 大學生,尤其是應屆畢業生,經常聽到的一條職業建議是「追隨你的興趣」。鼓舞士氣的演講、畢業演說和勵志書籍中都充斥著這條信息。受到喬布斯(Steve Jobs)、蓋茨(Bill Gates)和凱瑞(Jim Carrey)等有影響力的人物的鼓勵,我們情不自禁地想效仿他們。
    • 人們曾普遍認為,如果學生能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策略,他們的學習將更有效率,也更有效果。從20世紀80年代起,量身定製學習方式開始流行。亨尼(Honey)和蒙福特(Mumford)等理論家創建了調查問卷,來幫助成人學習者確定他們的學習類型的。
    • 傾聽時,可以表達一些支持行為,如拍肩、給予安慰等。(Shutterstock)
      「聆聽、聆聽。我很想這麼做,但他什麼都不告訴我!」我不知道曾經從多少已經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聽到這句絕望的抱怨。其實,光是打開心房和耳朵並不足以讓孩子說話!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
    • 德里克‧萊恩(Derek Lane)和林賽‧萊恩(Lindsay Lane)夫婦即將迎來他們結婚23周年紀念日,他們共同培養了一種自我控制和培養善良的家庭文化,相信語言是有力量的,規定一家人永遠不說「我恨你」這三個字,這幫助他們的五個孩子專注於建立積極的人際關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