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雄評論:流沙上的摩天大廈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9月7日訊】對于中國狀況的估計常常是眾說紛紜,從繁榮的世界大工厂,到即將崩潰的經濟爛攤子,不一而足。美國之音9月6日報道了北京作家王力雄的一篇評論文章,闡述了王力雄的看法。

近年出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國外人士,也包括在國外生活的中國人,大都認為中國狀況很好,而且會越來越好,但是國內的多數人,看法卻相反,不少人認為中國狀況很糟,未來可能越來越糟。

為什么國內和國外對中國的認識會如此不同呢?國外的人除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數字印象深刻,凡是來過中國的,几乎都對財富增長和建設變化的程度惊嘆不已。那是他們親眼所見,沒人能夠否認。然而,也許應該把眼光再伸展得遠一點,看一看中國的財富是在按照什么樣的方向聚斂和流動的:那是一种從農村流向城市、從下層汲取到上層、從“面”上向“點”和“線”集中的方向。這是經濟上的兩極分化所導致的趨勢,也是國家資本主義所催生的結果,同時專制政權對其官僚體系進行評价和激勵的“政績”要求,也在鞭策各級官吏不遺余力地制造著“看得見”的繁榮。

國外朋友到中國來,看到的是哪一部份中國呢?毫無疑問,看到的是城市,而且是大城市或都市;接触的是上層,如果不懂中文,甚至只能和會英語的中國人對話;即使他們有机會“下去”走動,也离不開觀光點和交通干線。那么充斥他們視野的,諸如高工資、高消費、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公路橋梁日新月异是一點也不奇怪的。因為我們說了,正是在城市、上層、“點”和“線”上,不僅是當今中國的財富聚斂之地,是各級財政的投入之地,也是層層官員大顯“政績”之地。 即使我這樣一個研究中國社會并且經常下去走動的人,如果有三五個月呆在北京,就會明顯感到失去對真實中國的确切把握。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雖有那么多飢餓、戰亂与死亡,燈紅酒綠的大上海不也照樣被視為遠東的巴黎嗎?

不錯,城市、上層、“點”和“線”也都是中國,然而那僅僅是中國的一小部份。更大的中國是在農村、在底層、在我們960万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國土上。也正因為如此,如果你有可能在那些地方深入下去,你就會了解中國的總體狀況到底怎樣,也就會理解為什么有識之士總是懮心忡忡。而被社會發展越甩越遠,被不斷地吸光血液,同時集中了大部份社會矛盾的農村、底層和中國的廣大地區,本應是我們國家得以立身的基礎,可是,如果在那里分布的反而是貧窮、衰敗和憤怒,從國外看到的中國哪怕再輝煌,也不過是建在流沙上的摩天大廈,隨時可能轟然倒塌,土崩瓦解。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艾克思: 從林毅夫事件看台灣政壇的錯亂
樑京:厚顏之舉──評大陸公務員再次加薪
中共經濟命脈裡流的都是外國血
12位學者在朱鎔基面前大鳴大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