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壓力大就肚子痛 腹瀉?腸躁症10人中2人有

文/江坤俊(醫學博士、敏盛醫院研究副院長)

近年得腸躁症人愈來愈多,症狀有拉肚子、肚子痛、便祕等。(Shutterstock/大紀元製圖)

近年得腸躁症人愈來愈多,症狀有拉肚子、肚子痛、便祕等。(Shutterstock/大紀元製圖)

人氣: 729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有一位30 多歲的女業務,因為拚業績很努力,剛開始跑業務時肚子有些不舒服,尤其吃完東西後肚子會悶悶痛,因為沒有拉肚子,她就自己到藥房買益生菌、胃腸藥吃,結果完全沒有獲得改善。經過半年後,她的肚子越來越痛,連吃飯都要配著止痛藥,這樣情況撐了三個月,她竟然瘦了15 公斤。她到醫院看診時,說她害怕是不是得了癌症,體重一下子掉這麼多,讓她有點擔心。

我們幫她做了各項檢查:大腸鏡、胃鏡、癌症篩檢等,統統都正常,完全找不到任何毛病,我猜測她可能是得到了腸躁症。

其實,腸躁症的症狀是千變萬化的,有些人會便祕、拉肚子、肚子痛,這三種情況可能擇一出現,也有可能合併兩個症狀出現。但她有點倒楣,我們給她服用腸躁症特效藥之後,雖然已經有很大的改善,可以正常進食了,但疼痛的感覺還是時常會有,後來我幫她測量了維他命D,她的血中濃度只有8 ng/ml,我請她開始補充維他命D,後來血中濃度上升到38ng/ml,她肚子的疼痛就不翼而飛了。

雖然腸躁症和維他命D 的相關研究還不是那麼多,但現有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腸躁症的患者體內維他命D 的濃度普遍偏低,有兩篇的研究報告更指出,腸躁症患者在補充維他命D 之後,疼痛的感覺和生活品質都大幅改善。

廣義認為,腸躁症可說是一種文明病,而女性發生的比重又高於男性(約是男性的兩倍),一般常發生於30 ∼ 50 歲左右的女性。

如果罹患了腸躁症,除了根據不同症狀接受藥物治療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要改善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像是睡眠充足、保持心情愉快或懂得適時放鬆等,另外,也要少吃刺激腸胃的食物,養成運動習慣並將生活作息穩定下來,這些都有助於改善腸道功能失調的問題。

引起腸躁症的原因很多,腸躁症的分型也有很多種,其中有一種是因為腸壁內發炎的細胞過多,造成腸子一直呈現「過敏」,我們都知道維他命D 在抗過敏和發炎的角色,因此補充維他命D 就能讓一些腸躁症的病人大幅獲得改善,一點也不讓人意外。

江醫師小教室

一聽到腸躁症(全名是「大腸激躁症」),很多人第一個想法就是吃東西會拉肚子,其實腸躁症的症狀有很多種情況:有可能是腹痛到站不起來,又或是脹氣、便祕等等。

現代人由於工作繁忙、生活壓力大,近年來得到腸躁症的人愈來愈多,根據統計,國人每十人就有兩人有腸躁症的問題,比率高達22%,且年紀甚至有下降的趨勢。但腸躁症與因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的腸胃疾病有點不太一樣,大多是腸道功能出現問題。

腸躁症發生的原因

一般認為腸躁症的誘發因素可能有幾種:

1. 臨床常見由心理因素引起,例如,生活、工作或學業等壓力,以及人際社交不順暢、情緒問題等,皆有可能導致腸躁症發生。像有些人其實早在青少年時期因課業、考試、人際關係等壓力就已經有輕微的腸躁症發生,但當時沒有好好處理,等到踏入社會,面臨更嚴苛的考驗或更巨大的壓力時,腸躁症整個嚴重惡化,不僅影響生活,更會造成無形的精神壓力,讓當事人困擾不已。

2. 天生腸道對某些食物過敏或無法消化。

3. 腸道運作功能失調,不是常便祕就是常拉肚子,又或是兩種情況交替發生。

4. 長期服用某些藥物,有可能改變排便習慣,因而造成腸躁症發生。

5. 飲食習慣不正常的人,有時為了減肥吃太少或有時又暴飲暴食,或是吃飯不定時等等。

判斷腸躁症的準則

通常判斷病患是否得了腸躁症有以下幾個準則:

1. 最近三個月或超過三個月以上常感到腸道不適,且症狀反覆出現。

2. 常常腹痛,有時甚至腹絞痛到無法站立或行走;或是常脹氣、拉肚子,但放屁或排便後肚子會舒服一點;另一種症狀則是便祕時間太長。

3. 排便時,常覺得排不乾淨,或是不正常的排便,例如,常排出細軟便、很稀或是呈黏稠狀的大便,或是糞便太硬等等異常狀況。

4. 一天拉肚子超過三次,或是一週排便次數少於三次。◇

<摘自《每日好D》 采實文化出版>

· 腸道是人的「第二大腦」 顧不好會影響情緒

· 這些常見飲食是大腸癌推手 4種食物可預防 

· 一天排便幾次最好?醫師教你判斷正常排便 

責任編輯:李清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