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熄燈22年! 中央書局重返台灣文化舞台

「中央書局」歷經3年修復,融合古今的典雅建築,18日上午在近百位文化人見證下重新開幕。(台中市政府提供)
人氣: 63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20年10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熄燈22年!台中舊城區台灣大道近百年「中央書局」,歷經3年修復、斥資上億元、融合古今的典雅建築,18日上午在近百位文化人見證下,用「浪漫的力量—台灣文化的青春年代」為主題,正式重返台灣的歷史文化舞台,台中舊城也因此亮了起來。

1925年日治時代下,包括林家先賢林獻堂等台灣一群文化鬥士,首先倡議成立「中央俱樂部」,眾人集資於1927年創設了中央書局。1945年搬遷至現址、1948年正式開幕。書局主要經營中台灣首間專門進口漢文及日文書籍雜誌的書局,是當時重要的文化舞台,也是在日本殖民時代,台灣人尋找台灣文化定位的聚落。

1998年中央書局因財務困難結束營業,店面建物之後轉賣,先後為婚紗店、便利商店、安全帽專賣店。2015年3月由永豐餘集團旗下信誼上善人文基金會承租建物;開始三年的修復整頓,2019年11月1日試營運。內部規劃為多元複合式餐飲書店,一樓以台灣歷史文化書籍及在地文創商品為主。

「中央書局」歷經3年修復,融合古今的典雅建築,18日上午在近百位文化人見證下重新開幕。(台中市政府提供)

台中市長盧秀燕到場見證,強調歷史累積很緩慢,但文化消失很快速,感謝眾人齊力把城市的記憶,還給故鄉。考試院長黃榮村、文化部長李永得、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中央社董事長劉克襄、促轉會主任委員楊翠等受邀出席。

也是台中人的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説,她小時也逛中央書局,沒想到最後一次來看時,發現樓下竟是賣安全帽店面。懷著童年的回憶與感謝,她接下守護文化基地的使命,之後發現重整之路比比想像中更艱鉅。

張杏如說,因為房子是戰後1945年起造的,光是結構評估和復建就花了近一年,因年久失修,除了細心修復結構,還要兼顧保存建築特色、加上內裝,整整花了3年時間。她說,終於還給台中人一個城市的記憶,融合古典和現代的中央書局,再度成為台灣文化歷史的重要地標。

考試院長黃榮村舉維也納作比較說,都曾是民主政治啟蒙和文藝復興的重要平台。透過場所和事件連結起來,發展出許多具時代意義的論述。

中央社董事長劉克襄表示,1998年隨時代變遷,中央書局黯然休業。消逝後,發現整個台中城好像沒了什麼?文化城好像在中央書局消失後,感覺真的連最後的文化都沒有了!

中央書局由中區再生基地主持人蘇睿弼教授,於2016年引介上善人文基金會買下原址建物,正式推動中央書局重生計畫。

責任編輯:玉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