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消費增長依然面臨嚴重困難

大陸十一假期前四天旅遊收入同比下跌31%

人氣 1862

【大紀元2020年10月06日訊】中國「十一」長假期間,旅遊業出現了疫情爆發以來前所未有的繁榮,出行人數和消費支出都出現了強勁反彈。但假期前四天的全國遊客總數比去年同期下跌22%。同期的旅遊收入下跌31%。專家指出,中國的個人消費增長依然面臨嚴重困難,從長期看,可能會成為拖累中國經濟復甦的一個主要挑戰。

據中國(中共)文化與旅遊部週日(10月4日)公布的數據,從10月1日至4日,中國八天的「十一」長假的前四天中,全國共接待遊客4.2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3120億元。

中國運輸部報告說,全國道路發送旅客1.91億人次,空運旅客648萬人次,鐵路旅客人數1180萬人次,水路發送旅客462萬人次。

在目前全球大多數國家依然被新冠疫情困擾的情況下,中國旅遊業「十一」期間的表現確實讓人感到意外。許多因疫情而蕭條的旅遊景點再次出現了昔日人滿為患的場景。各種統計數字更顯示出中國疫後的經濟復甦取得了較前兩個季度進一步的進展。

十一假期的旅遊業表現也明顯好於五一假日。5月份的時候,中國各地的抗疫限制性措施還普遍存在,限制了人們的旅遊衝動。「十一」旅遊業的增長表現最為明顯的一個方面是網上訂購業務。與「五一」三天假期相比,騰訊旗下的微信支付的旅遊景點業務量在「十一」長假的前三天增加了83%,酒店預訂業務增長了71%。

但是,從消費者支出方面看,不少專家認為,要完全恢復到疫前水平,還存在許多障礙。僅僅與去年同期水平相比,還有明顯的差距。

今年「十一」假期前四天的全國遊客總數為4.25億人次,比去年同期下跌22%。同期的旅遊收入3120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跌31%。全國道路發送旅客的數字同比降幅31%。

旅遊人數的減少和旅遊開支的下滑凸顯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消費狀況依然相當疲軟,這將給中國當局提出的雙循環經濟戰略構成挑戰。

雙循環戰略的核心是發展和依賴國內消費推動經濟增長。最近幾年,中國國內外環境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過去40年中推動經濟強勁增長的兩個主要引擎–出口和投資已已雙雙熄火,北京現在只能夠寄希望國內市場的發展來保持經濟增長。

部分經濟學家表示,現在說中國經濟完全恢復還為時過早,尤其是消費方面。野村證券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估計,9月份,中國零售業年比增幅約3%,「遠低於2019年的平均增幅」。去年,中國零售業比2018年增長8%。

中國雖然有14億人,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沒有什麼消費能力。南華早報說,低收入群體中約有三億多農民工,疫情大流行給他們造成了沉重的打擊,使得經濟復甦變得更為艱難。

轉自美國之音

責任編輯:劉毅#

相關新聞
美若攜盟友脫鉤中國 大陸GDP將降至1.6%
十一假期僅1天半 山東學生拉橫幅誓死力爭
【視頻】十一假期 吉林現重大車禍18死1傷
香港老牌月餅爆發霉 消費者求償不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