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575家大企業6462億債務被納入不良資產

中共央行憂債務違約傳導至金融體系

人氣 2090

【大紀元2020年11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綜合報導)中共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大陸共有575家大型企業的6,462億元人民幣債務已被納入不良資產。中共央行擔心企業債務違約風險增加會傳導至金融體系。

據路透社報導,中共央行11月6日發布了《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0)》,在該報告的《大型企業風險監測》的專題中,這575家大型企業融資規模為3.8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6,462億元已被納入不良資產。

從行業來看,241家是製造業,87家批發和零售業,51家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製造業融資規模達到了1.3萬億元,批發和零售業為4,932億元,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5,704億元。

從經營狀況看,272家出險企業資產負債率為70%以上,處於高負債運營狀態,融資規模2.6萬億元。其中,97家企業已嚴重資不抵債。

另據香港《信報》的消息顯示,中共央行在報告中警告,部分企業債務違約風險加大,可能傳導至金融體系,金融領域面臨的困難和風險增加。

香港東網今年8月25日報導,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發布最新報告顯示,今年以來中共當局和企業部門大幅舉債,令第2季總負債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已達268.4%。

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總負債占GDP比為245%,即2年內,中國負債占比增加了23.4個百分點,顯示中國經濟嚴峻。而這些債務主要來自企業,占比從162.6%增至166.2%,企業貸款和發債則分別增加2.1和1.4個百分點。

早在2019年12月30日,BBC引述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張茉楠的分析說,中國投資的迅速增長主要來自銀行信貸,而「投資—債務—信貸」正在形成一個相互加強的風險循環。如果產能擴張是建立在信用擴張基礎上,產能危機就必然會引起非常大的金融風險和壞賬風險。即規模龐大的投資背後是規模龐大的債務,如果投資的產出不利,造成債務違約,傳導至銀行體系將造成整個經濟的系統性風險。

另據路透社今年10月21日消息,全球知名評級機構穆迪認為,因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企業流動性較弱,以及投資者規避風險的意願加強,未來12個月中國企業境內外債券違約將會繼續增加。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9月份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大陸企業的美元債違約總額已經高達120億美元,是去年全年的三倍。

責任編輯:李穹

相關新聞
今年大陸企業美元債違約120億 是去年三倍
訂單流失 大陸企業也出逃 紡織業湧向東南亞
大陸五大國有銀行盈利跌 壞帳峰值即將到來
家電海外訂單增加 大陸廠商:接單越多越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