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香雅句】朋友之——恩與怨

作者:雅蘭

明 杜堇《梅下橫琴圖》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944
【字號】    
   標籤: tags:

面對現代社會的種種嘈雜與煩惱,雅蘭和您一同探尋中國傳統文化中身心安和之道。安和系列內容將分為三季:第一季「人與自然之和」(從「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至「中國園林」),第二季「人與人之和」(從「人生短暫 選擇簡單」至今),第三季「人與心之和」。

上次我們說到朋友間的信,然而生活中並非所有人,在所有事情上,都能夠做到講信重義,所以很多人會覺得,受到來自朋友的傷害,而有些人的心結,甚至大到老死不相往來。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如果遇到所謂的傷害,古人有哪些智慧。

在《史記》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戰國時期,趙國有個大將軍,名叫廉頗,廉頗非常勇猛善戰,他曾攻打齊國,大勝而歸,所以廉頗因而聞名於諸侯各國。

趙國有個宦官的門客名叫藺相如,好幾次強大的秦國都想欺壓趙國,讓趙國割讓城池,但藺相如憑著他的智慧和計謀,幫助趙王解除了危難,保全了趙國的利益,大家可能都知道,一次是完璧歸趙,一次是澠池相會,這兩件事情之後,趙王覺得藺相如立了大功,封藺相如為大官,位置在廉頗之上。

這一下廉頗就不高興了,他說,我是憑著攻打城池立下赫赫戰功,他藺相如算什麼,不過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說了幾句話,位置就要在我之上,而且他出身卑微,如果讓我見到他,我一定好好地羞辱他。

藺相如得知後並沒有說什麼,當他看到廉頗的時候,甚至調轉車子,避讓開來。藺相如的門客們看不過去了,說我們遠離父母家鄉來追隨您,想不到您竟然被人如此羞辱,這連普通人都不如,算了,是我們沒有才能,我們還是回去吧。藺相如趕緊攔住他們說,諸位請慢步,你們看秦王和廉將軍誰更厲害?門客說,當然是秦王了。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敢在朝廷上當著群臣的面呵斥他,你們覺得我真怕廉將軍嗎,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輕易侵犯趙國,主要是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啊,兩虎相爭,必有一傷,我這樣做是為了趙國啊。

這話被廉頗知道後,他羞愧難當,沒想到人家是怎樣考慮的,為了趙國委屈求全,寬容自己到如此地步,於是他負荊請罪去了。兩人後來和好,成了生死之交的朋友。

還有一個故事在春秋時,齊國的國君是齊桓公,也叫姜小白,齊國之所以強大,是因為他有一個很厲害的宰相,名為管仲,管仲之所以能當上宰相,是因為管仲有個好朋友推薦,名叫鮑叔牙。

在《史記》中記錄,管仲在回憶中提到「吾始困時,常與鮑叔賈……」這段話的意思是說管仲曾和鮑叔牙做生意,但是每當分財利的時候,管仲都要多拿,但鮑叔牙不覺得他貪婪,知道是他貧困的緣故;管仲曾給鮑叔牙出謀劃策,但是卻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每次都讓鮑叔牙陷入更加困頓的境地中,鮑叔牙卻不認為他愚笨,說人是有運氣的,只是我有時順,有時不順罷了,不怪你出的主意;管仲曾經三次作官,但是三次都被人趕了出去,鮑叔牙不認為他沒出息,他知道管仲沒遇上好時機。管仲曾經三次戰場上打仗,三次都逃跑,鮑叔牙不覺得他膽小怕事,知道他因為家裡還有一個老母親需要照顧,他得回去盡孝。

而最著名的一件事是管仲曾輔佐公子糾,鮑叔牙曾輔佐姜小白,公子糾和姜小白曾為王位起了爭執,後來姜小白做了國君,公子糾被逼而死,當公子糾死了之後,輔佐他的管仲,並沒有和他的主人一塊去死,卻甘願被抓起來送到齊國遭受屈辱,這時鮑叔牙不以為他是一個無恥的人,他知道管仲並不擔心自己的名譽,他擔心的是自己的志向抱負、才能不能顯揚於天下。鮑叔牙於是向齊桓公推薦管仲,說這個人很有才能,齊桓公聽了鮑叔牙的建議,任管仲為相。管仲盡心盡力去輔佐齊桓公,後來齊國大治,成為春秋五霸中最強盛的國家。通過這些事情,管仲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所以中國文化中有個成語叫管鮑之交,就是指鮑叔牙和管仲之間相知深厚,後來指兩個關係很好的朋友。

藺相如面對廉頗的惡語相向,他能夠不在意,是因為他的內心有更大的格局;而鮑叔牙因為了解管仲,所以不在意管仲曾經為他帶來的困擾。在生活當中如果我們面對看似的傷害,能夠內心有更大的格局,如果面對他人的傷害,能夠想到每個人其實都有他的難處,如果對他人能夠再多一份了解和理解,或許怨恨也就會像冰水一樣融化了。

那麼中國文化裡還有哪些安頓人心的智慧呢,我們下次和您接著分享。

點閱【馨香雅句】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之前我們和大家分享了中國文化中人和自然相處的秩序,從這一期開始我們和大家分享人和人相處的秩序。
  • 在現代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漂泊在外,很多時候人們會感到身如浮萍,那麼在中國傳統當中,我們到底丟失了哪些文化讓自己身心難以安頓呢,今天我們和大家聊聊姓氏,姓氏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 上次我們談到古時人們通過姓氏、宗族和祠堂來讓家族人心得到安頓,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門風家訓。是來自一家族前輩對於後輩精神的支持…
  • 一個家庭裡有了好的風氣,會對人心起到很好的安頓作用,很多人希望自己的孩子, 成長為有良好家教修養的人,那麼中國文化中有哪些良好的門風家訓呢?
  • 上次我們講到門風家訓,人生在世,很多矛盾痛苦都來自於人際關係,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古時分為五大類,直到現在也是如此,就是夫妻,父子,兄弟,朋友,君臣。而這些關係大都從家庭關係開始,延展成整個社會關係。
  • 上一期我們和大家分享為什麼和父母的關係非常重要,這一期我們和大家分享如何更好地完善和父母關係。我們先講第一點:孝敬和孝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怎麼樣才是真正的孝敬父母,是否在父母面前一切順從他們,一切唯唯諾諾,對他們說的話不敢違逆,孝順就等於孝了呢
  • 在中國文化中,有一個木蘭從軍的故事,被廣為流傳,說有一個未出嫁的女孩子叫木蘭,遇到了國君大規模徵兵,軍書上有她父親的名字。而她父親已經年邁,家裡也沒有哥哥,這該怎麼辦呢?
  • 很多人想如何照顧好父母呢,是不是讓他們吃飽、穿暖就好了呢。我們來和大家再講個曾子的故事,曾子很孝順…
  • 上次我們講到對父母的養身與養心,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心裡有對父母的怨恨,這些怨恨來自各種各樣的原因,阻礙著和父母之間的關係。那麼傳統文化中又是如何處理這些難題呢?
  • 上次我們講到姓氏家族,通常一個家族按照姓氏生活在一起,那麼這麼大一個家族,如何管理家族內部的秩序呢,中國文化裡有一個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家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