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惠林:正心轉念海闊天空

人氣 99

【大紀元2020年06月18日訊】突如其來的「中共病毒」(武漢肺炎),短時間內就荼毒肆虐全球,沒有一個國家或地區能倖免,只是各地的疫情輕重有別。大致而言,與中共關係密切或為中共揺旗吶喊的地方和人士,受害較重較深。

不論如何,無可置疑的是,世人的身心都能飽受摧殘,日常生活全都變了調。經濟活動受限、甚至窒息下,多年來一直被詬病的貧富懸殊、低薪、失業等更進一步惡化。在悲觀氣氛普遍瀰漫下,沮喪、不快樂的憂鬱者也似乎充塞各個角落。

針對此一現象,各界不只關切,更都希望政府拿出辦法來化解。而政府也從善如流地祭出紓困方案,並推出各項措施來因應,不過,在這些藉由外在力量幫忙方案之外,是否喚醒當事人「自決」更是根本之道呢?我們就藉由一則2007年2月6日刊於《大紀元時報》上的寓言故事說起。

一則警示寓言故事

話說古時某個朝代,有位秀才第三次進京趕考,住在一個經常投住的旅店。考試前兩天他做了三個夢。第一個夢是夢到自己在牆上種白菜;第二個夢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還打傘;第三個夢是夢到跟表妹穿著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著背。這三個夢似有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趕緊去找算命師解夢。

算命師一聽,連拍大腿說:「你還是回家吧!你想想,在高牆上種菜不是白費勁嗎?戴斗笠打雨傘不是多此一舉嗎?跟表妹都躺在一張床上了,卻背靠背,那不是沒戲唱了嗎?」

秀才一聽,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準備回家。店老闆非常奇怪,問:「不是明天才考試嗎,你怎麼今天就要回鄉了?」秀才如此這般說了一番,店老闆樂了:「喲!我也會解夢的。我倒覺得,你這次一定要留下來。你想想,牆上種菜不是『高中』嗎?戴斗笠打傘不是說明你這次『有備無患』嗎?跟你表妹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是說明你『翻身』的時候就要到了嗎?」秀才一聽,更有道理,於是精神振奮地參加考試,居然中了個探花。

這個故事的確寓意深遠,點悟人「轉個念」就會看到不一樣的天空。畢竟「人者心之器」,成敗皆「存乎一心」,而同一件事情會有不同的解讀,既然是「人」,應是有血、有肉、會思考、有主見的,往好處看抑往壞處看,都由行為人的「心」器使、決定,就看一個人要不要做自己的主人,還是凡事隨波逐流、隨人擺布。若決心做個有主見的人,是要往「正面想」或往「負面看」,也應完全操諸自己的心,是樂觀或悲觀也都「存乎一心」!

上天堂下地獄繫於一念

類似這則寓言故事所傳達的訊息,東西方所在都有,著名的大文豪狄更斯在其名著《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中「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我們的前途有著一切,我們的前途什麼也沒有;我們步向天堂,我們走向地獄。」的字句就膾炙人口,鮮活地點示世人「好、壞」、「有、沒有」、「上天堂或下地獄」,都是出於自己的一念,在危機、困頓、退無死所的跌到谷底、面臨斷崖時,轉念就是海闊天空,柳暗花明又一村,就能觸底反彈,否極泰來。因為失敗、危機只不過是告訴我們「做錯了事」需「支付代價」,正可在支付學費下得到啟示,進而改善,終能翻身,畢竟「生命是會自尋出路的」。

台灣住民自1949年以來屢受政治危機恫嚇,退出聯合國、台美斷交、中共文攻武嚇等等杯弓蛇影、震懾人心事件接二連三,悲觀、往壞處看和沒信心者就會匆促外移,賤賣家業,但台灣屢受上天保佑,都能化險為夷。於是對台灣有信心,抱著與台灣共存亡信念者就能搶便宜貨而成為贏家,這不也是轉念海闊天空的顯例嗎?

其實,人類一直面臨十字口艱難的抉擇。之所以艱難,只因無論選哪一條路都是「痛苦的」,都要付出代價,「大」的短痛之後有一勞永逸效果,不肯短痛就會繼續沈淪讓痛苦延續,甚至走入滅絕之境。

自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以來,經濟不景氣就與世人長相左右,儘管其間曾有所謂的曙光乍現,仍是乍暖還寒。大家不免納悶:各國政府不是都在「拚經濟」嗎?甚至於各種國際組織也都在竭盡腦汁相互拉拔經濟,為何沒有起色呢?

狂印鈔票成癮的後果

眾所周知,全球通用的葯方就是「印鈔票」,一來刺激需求,二來減輕或化解債務。不過,不但讓人談虎色變的「通貨緊縮」沒能消除,「通貨膨脹」和「泡沫經濟」卻如影隨形!而「停滯膨脹」局面也呼之欲出,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簡單地說,「印鈔救市」、「以債養債」都非治本之策,連治標都不是,而是「酗酒」、「毒癮」的飲鴆止渴方式。

其實,有識者早已示警,我們正重蹈一九三○年代經濟大恐慌,亦即,經濟衰退、蕭條會持續一段很長時間,端視世人能否因應得宜,能否了解必須支付相當代價才能起死回生;也就是說,要了解「要短痛,還是長痛,不可能不痛」。但由大家還是要政府祭出「救經濟」政策,還是在美國聯準會帶頭下使出「印鈔救市」老招來看,恐怕苦日子沒完沒了。

簡單地說,這套救市政策就是典型的凱因斯「政府創造有效需求」,自一九三○年代沿用至今,這些用盡各種方法印製鈔票來刺激需求,讓物價房價等維持高檔,使勤儉持家、節約儲蓄者被指為戕害經濟的罪人。我們不得不說,這是一種似是而非、甚至是本末倒置的說法,這種還是時下流行的觀念和政策,若是不改,人類將無法免於金融風暴、經濟蕭條的一再重演,而且力道和程度將愈來愈重。

轉個念面對不景氣

說實在的,經濟不景氣,金融風暴的發生看似壞事,其實是一種警告,是一個重錘,要敲醒迷茫的世人檢討到底做錯了什麼。以金融海嘯來說,是正告人們貪婪、不誠信、濫用金融、製造並炒作有毒金融商品;以大蕭條來說,是投機泡沫讓「生產或供給大量過剩」;而一般物價普遍性且大幅度地長期下跌的「通貨緊縮」,就是反映出的現象,此時正是平常有儲蓄者「搶便宜貨」的好時機,但因泡沫實在太大,必須有一段調整時間才能清理掉。不可否認的,這段期間有人會破產,會有大量失業,沒有儲蓄者甚至面臨斷炊危機,是有必要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互助救難精神來救人,但被救助者應懷感恩並儘快改正錯誤重新奮起。這種市場調節方式,最能讓經濟不景氣快速觸底,才能在付出「相當代價」後否極泰來,讓經濟健康發展。

政府的刺激消費,創造需求政策,到頭來反而是阻礙經濟健康復甦的因素。有必要再強調,關於政府「印鈔救市」和振興經濟政策,不但是「毒癮」,而且「越用越無效」,而經濟體質也越見虛弱,應趕緊改弦更張為要!

責任編輯:朱穎

相關新聞
陸游文品如人品 善政安民志在報國
乞丐做了一件事 改變了命運
吳惠林:「正人心」才是靈丹妙藥
平凡見真章 張積光的專業經理人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