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走人再轉錢 德銀香港總部遷離

人氣 8773

【大紀元2020年07月17日訊】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香港自治法案》及行政命令終止香港特殊待遇地位後,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堅稱不會影響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過德意志銀行卻在這個時間點宣布,新上任的亞太區首席執行官將到新加坡辦公,而不是原本的香港,這是否打響了外資撤離香港的第一槍?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當地時間週二(14日),宣布已簽署《香港自治法案》,回應北京實施《香港國安法》,同時宣布已簽署行政命令,終止香港的特殊待遇地位,只把香港視為中國的一個普通城市。

中國官媒新華社隨後發布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的訪問,林鄭月娥聲稱不擔心美國對香港實施制裁,強調香港和美國的關係是雙邊的,美國在貨物貿易方面享有每年接近3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

她又反駁,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是美國給予的,反而美國的金融機構在香港資本市場占有很大的交易量,表示「如果在金融上採取制裁行動,那麼傷害的不單是香港,也是美國的一些企業。」

港府安撫無效 外資銀行用腳投票

不過這一顆「定心丸」,似乎未能讓外資金融機構安心服下。 《彭博》通訊社週四(16日)報道,德意志銀行的新任亞太地區首席執行官Alexander von zur Muehlen,將會在8月由德國法蘭克福赴新加坡上任,接替7月底退休的現任亞太區首席執行官Werner Steinmueller。而原亞太區CEO的辦公地,本來是在香港。

除了新任亞太區CEO,新任環境、企業和管理(ESG)主管卡姆蘭·汗(Kamran Khan),也會從美國赴新加坡走馬上任。

報導引述德銀發言人的話,明確表示這個決定,是基於香港在經歷一年多的反政府抗議活動後,陷入前所未有的政治動盪中。而到了現在,香港更被推上美中鬥爭的大舞台。

不過報導同時指出,德銀並非第一次把CEO駐在新加坡,從2012年到2016年,亞洲業務由兩名聯合CEO,分別在香港和新加坡負責。德銀發言人強調,仍然致力於亞太地區的「雙樞紐結構」。

外企高管不再駐港 下一步是資金撤離?

新加坡一直都是香港的主要競爭對手,過往幾乎所有國際大銀行,包括高盛、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團等,都把地區最高主管派駐香港。德銀此舉,是否預視下一步會撤離香港資金?

前香港滙豐環球市場經濟師林浩波,曾經在多家外資金融機構任職。他週四(16日)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外資金融機構總部都會對政治風險作評估和分析,包括目前香港的社會情況和國安法下的新形勢,並制訂應急方案,包括資金的流向,但撤資前未必會事先聲張。而這次德銀高管把辦公地由香港移到新加坡,可能是基於個人考慮,但也有可能是撤資的第一步。

林浩波:「人先走,然後可能資金按一個鍵就走了。這樣就可以看到香港的資金可能慢慢撤退,他們總部的交易平台可能會移去新加坡,因為它沒有必要把這麼多的投資放在一個如此不穩定的地方。這個不穩定和不確定性,讓這些公司對於在香港擴張有所卻步。莫說是擴張,就連本身應該在香港有的東西,都要想想要否放在香港這個政治風險如此大的地方。」

商界擔憂美國盟友加入制裁行列

香港中華廠商會行政總裁楊立門表示,對於美國的制裁行動,香港商界已有心理準備,因此消息並沒有帶來很大的震撼,不過商界擔心,美國的盟友亦會跟隨,對香港採取不同的制裁,引發連鎖效應,或阻礙香港入口高科技產品。

楊立門說:「我們都會擔心,國際上其它國家,比如說是五眼(聯盟)等等,可能都要跟隨美國,對中國或香港採取不同的制裁行動。如果這個是發展到全球性的話,就算香港是想入口一些高科技產品,不是向美國,而是向其它地方,可能都會有一些阻滯。」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企業家李大壯就相信,國安法實施一段時間後,如果有案例證明,香港仍有高度自治,美國的政策可能會再調整。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

責任編輯:劉毅#

相關新聞
黃耀明何韻詩籲建黃色演藝圈 對抗港版國安法
反制港版國安法 川普將對中共採取何種制裁
不滿政府對港版國安法沉默 德議員紛紛發聲
中共強推港版國安法,紐將重審與香港關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