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中國」 日本首批八十七家企業獲資助

人氣 3180

【大紀元2020年07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婷綜合報導)日本經濟產業省週五(7月17日)公布了首批獲得「退出中國」補貼的日本公司。這些補貼旨在幫助日本企業將製造業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或日本。

據「日經亞洲評論」報導,87家公司或集團將獲得總計700億日圓(6.53億美元)的資金。這些資金用於轉移生產線,以減少日本對中國的依賴,並建立彈性供應鏈。

其中30家企業將把生產轉移到東南亞,包括生產硬盤部件的Hoya公司將把工廠從中國遷往越南和老撾。

住友橡膠工業(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將在馬來西亞生產丁腈橡膠手套,而信越化工(Shin-Etsu Chemical)將把稀土磁鐵的生產轉移到越南。

其餘57個項目將會遷往日本。

家用產品製造商Iris Ohyama目前在中國大連和蘇州的工廠生產口罩,無紡布和其它主要材料從中國公司採購。

在日本政府補貼的幫助下,該公司將開始在位於日本北部宮城縣(Miyagi Prefecture)的Kakuda工廠生產口罩。所有材料都將在本地準備,獨立於海外供應商。

衛生用品製造商Saraya也有資格獲得補貼,該公司的產品包括含酒精的消毒劑。

符合條件的公司包括航空零部件、汽車零部件、化肥、醫藥和紙製品生產商,其中包括夏普(Sharp)、塩野義製藥(Shionogi)、泰爾茂(Terumo)和 Kaneka 等知名企業。

日本政府在2020財政年的補充預算中撥出2,200億日元,建立一個補貼計劃,以鼓勵企業將工廠從中國遷往日本。其中,235億日元用於促進企業將生產線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國家。

供應鏈撤出中國恐成趨勢

中國是日本最大貿易夥伴。但自從中共病毒(冠狀病毒)爆發後,中國經濟面臨嚴峻考驗,連帶使在華的外國製造商也受到重創。彭博社此前報道,自今年二月以來,日本自中國進口的的規模下滑近一半,導致日本製造商無法取得必要零件。

澳洲稀土供應商Lynas此前也表示,此次疫情的爆發,凸顯供應鏈從中國分散出來的重要性。Lynas已於2019年5月20日宣布在美國打造稀土處理廠,並與德州廠商Blue Line Corporation簽署合作備忘錄。

美國政府多次強調要將供應鏈移出中國。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今年5月表示,川普(特朗普)政府願意為美國公司支付費用,以幫助他們將供應鏈轉移出中國和香港,回到美國。

「我們歡迎香港或中國內地的任何美國公司,如果他們將供應鏈和生產轉回美國,(政府)將竭盡全力提供全部開支,並支付搬遷費用。」

庫德洛此前也表示,如果美商自中國撤回美國,政府將100%支付他們的「搬家費」,這對「美國公司來說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泰晤士報》報導,英國首相約翰遜已經要求公務員制定一個名為「保衛項目」(Project Defend)的計劃,結束英國對華進口關鍵產品的依賴,包括藥品和其它戰略性進口產品。

分析認為,這個項目可能意味著英國政府會進行干預,支持把關鍵的製造能力轉移回英國,比如製藥業。

首相府的發言人表示:「冠狀病毒(中共病毒)大流行顯示了靈活的供應鏈的重要性,這才能確保必需品持續流動、全球貿易持續進行。我們正在查看的是,我們可以採取什麼步驟確保我們的供應鏈具有多樣性,以避免將來出現危機的時候不會出現短缺的問題。」

據法新社報道,在疫情爆發之前,一項針對德國企業的調查指出,有104家德國企業已決定或正考慮將產能撤離中國。其中,有三分之一已計劃完全撤出中國。隨著疫情的發展與後續調查,這個趨勢只會更加勢不可擋。

台灣的許多企業也將產能移出中國,視為2020年的營運重點。據《科技新報》此前的一份報道,台灣主要代工廠廣達、仁寶、和碩、緯創、英業達、鴻海等,都將建立中國以外的生產線,作為年度重點,海外或台灣的擴充產能投資計劃,都將大力進行。#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美司法部長對華演講全文:應對獨裁兵工廠
蓬佩奧:世界強國聯手對抗中共威脅
大陸洪災重創經濟 導致供應鏈再度中斷
美中新冷戰 台灣怎麼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