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量古董真品被鑒成贗品 賤價收購

人氣 42

【大紀元2021年11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王佳宜報導)近20年來,中國的「寶物鑒定專家」打著搶救國寶的口號,用電視節目當作宣傳與信賴工具,把中國境內的許多藏家寶物「被鑒定成贗品」,造成中國寶物界的大浩劫。

一位被抓捕的所謂「寶物鑑定專家」劉岩表示,絕大部分的中國民藏寶物被他們判定為贗品,然後被賤價收購。

電視鑒寶,起初是娛樂節目,後連央視也加入這類節目的製播;央視《尋寶》節目主要以百姓的收藏品為對象。一些專家打著故宮博物館的名號,或者各地的文物保護機構,一批又一批的鑒寶人帶著藏品前來,期望得到專家的權威鑒定,數億計的寶物被「判了死刑」。

清代陵寢的研究員、作家徐鑫對大紀元表示,主要是利益的問題,把真品鑒定為贗品。把真的當成假的買進來,再把假的當成真的賣出去,「眼力」是它們的生存法則。

喜愛收藏的大陸時評人劉子堂說,「這些看到藏品經常說『贗品』的偽專家們,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燒點人家一垛垛柴草」。 「這些專家中私下詐騙不是劉岩的發明,所有專家都樂此不疲,把持寶人國寶級的藏品鑒成贗品,再打發下面的人去低價買到手,劉岩只不過是運氣不好而已」。

劉子堂表示,只要對這些領域有些研究,就能說出些門道。讓人擔憂的是,如果將寶物放到節目中得到專家鑒真,不僅可以達到古董升值的效果,還能夠順利找到買家,原本來路不正的古董被成功洗白,成為「真正」的收藏品。

劉子堂進一步表示,鑒寶的背後,是收藏界圈子裡只有行家沒有專家,專家遍地走,無人敢負責的亂象。更是造成中國寶物界的大浩劫的原因。

據中國作家網報導,目前我國的藝術品鑒定市場仍處於「三無」狀態。一是無法律約束,《文物認定管理暫行辦法》等與文物鑒定有關的法律制度,幾乎都對民間的文物鑒定沒有涉及。二是無機構監管,文物部門只對其批準設立的文物司法鑒定機構進行管理,民間文物鑒定目前沒有機構管理。三是無責任擔當,現行《文物保護法》沒有針對文物鑒定環節擔責方面的規定,鑒定不實除了名聲上的損失,無須為所造成的損失承擔法律責任或經濟賠償。 @

責任編輯:邵亦

相關新聞
已拍賣齊白石畫作多是贗品?大陸假字畫橫行
唐恩:從博物館贗品談自焚偽案
穆迪調降中國評級展望前 籲大陸員工居家工作
內部人士爆中國高達9萬億美元地方債形勢正在惡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