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孩子講不聽 總跟我作對?比起說教1方法更有效

文/黃彥鈜(幸福兒科診所院長)

孩子為什麼講不聽,甚至總和父母做對?(shutterstock)
孩子為什麼講不聽,甚至總和父母做對?(shutterstock)
人氣: 612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最近接到一個媽媽的電話,她說:「黃醫生,我家2歲半的孩子脾氣越來越惡劣了,不管她手上拿什麼東西,都會用力摔出去。有時候還故意往我臉上砸東西。我怎麼說她都不聽,我都被她弄傷幾次了。小小年紀便有暴力傾向,孩子是不是有精神問題呢?」經常有父母對著做「壞事」的孩子說教,但孩子就像聽不見一樣,繼續做他愛做的事。是孩子太壞,還是真的精神有問題?

不要對孩子說教

媽媽說,「我跟孩子說了很多次,不可以亂摔東西,更不可以故意摔在別人身上。」結果呢?「她可能會停一會,但是又重犯了。如果我大聲生氣的罵她,她也許會收斂長時間一些,但老毛病就是不改。」

不難發現,許多家長都愛給孩子說教。例如孩子總發脾氣,一不高興就亂踢跺腳,甚至大聲嚷嚷;又或者很沒有禮貌,愛搶東西,經常在家亂跑亂撞,姐姐在換衣服時便衝進來,惹惱姐姐。這些「問題」孩子,不管家長如何在旁教訓說:「不准發脾氣,不可以搶別人的東西,不可以隨便開姐姐的門」等等, 或者溫柔的教導「你要有禮貌,必須先問才可以拿別人的東西」,孩子還是不停重複他的毛病,為什麼會這樣?

如果要改善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家長首先必須認識到兩點:

第一,不要把孩子的不良行為,認定為孩子本身有毛病,即孩子有暴力傾向、精神問題等等。

當然我不排除,如果真的有多動症,自閉症或其它被確診有精神問題的孩子,以上的行為可能比較常見,而孩子也會比較「難教導」。但不是每一個行為惡劣的孩子都是有問題的。而且即使孩子是已確診有行為問題如多動症等,他的行為一樣可以好好控制並改善。

第二,不要對孩子說教,尤其是比較幼小(2~6歲)的孩子。

說教,就是告訴他你做錯什麼、應該怎麼做才對等等。什麼?家長會說,「不教導,那孩子不是行為更惡劣了?」 那您說教了,有用嗎?不管您是生氣的大聲喝止,還是溫柔的誘騙,孩子的行為始終沒有改善。為什麼呢?因為他「聽不懂」。

正確的作法,不是說而是「做」

有的家長會說:這簡直是開玩笑呀。

比如文章開頭的媽媽說:「我覺得我的孩子可聰明了,怎麼可能聽不懂?她知道我叫她不要亂摔東西,還是故意摔過來的。」是的,我的意思是孩子聽不懂您到底要她做什麼。

媽媽問了:「什麼意思?我教她不要摔東西呀!」

「然後呢?」我問,「您是不是希望她能有禮貌的把東西放下或交給您呢?」

「這還用說嗎?」媽媽答。

「這不用說,但要做!您是否有做給她看呢?」我問。

許多家長就是忽略了,我們需要給孩子做示範。家長都以為孩子應該知道什麼是正確的做法,便一味的教孩子不要做不好的行為,卻忘了示範給孩子「好的行為」。

怎麼示範呢?我跟媽媽說:「從現在開始,孩子在亂摔東西的時候,您不要生氣或罵她,您每天給她手上拿一些輕柔的玩具,然後反覆的教她把玩具交到您手上。」一邊做一邊稱讚她並給她獎勵。如果孩子發脾氣跺腳,不要責備,示範給孩子看,像爸爸這樣跺腳叫發脾氣,不對哦,要用語言嘴巴來表達,例如說:「爸爸我生氣了」這樣。如果孩子橫衝直闖,把孩子叫到門邊,示範給他看,開姐姐房門時要像這樣敲敲門,然後禮貌的問:「姐姐,我可以進來嗎?」示範了之後便叫孩子模仿您。他每次做到,您都稱讚獎勵他。

越小的孩子,越需要這樣的示範。當然家長必須要有耐心,必須每天與孩子練習這些好的行為。之後您會發現,壞的行為便會逐漸消失。所以不是孩子不聽話,只是他需要您更細心的教他到底怎麼做才對。

記得從現在起,不要用說的,身體力行的做給孩子看吧!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如何緩解疫情給孩子帶來的焦慮?

· 多動症能根治嗎?10個方法改善孩子過動行為 

· 譯成34種語言 一部童話觸動世界人的心靈

作者簡介:黃彥鈜醫師

(幸福兒科提供)

黃彥鈜(Grace Yen Hoong Ooi, MD),兒科醫學博士,康奈爾下城醫院及紐約大學信義會醫院臨床教授、兒科主治醫師,紐約幸福兒科診所院長。畢業於哈佛大學醫學院、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幸福兒科診所網站

責任編輯:李清風◇

評論